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蘇元春公館
  蘇元春公館在縣城北40公里的施洞鎮(zhèn)。蘇元春(1844-1908),號子熙,廣西永安(今蒙山縣)人。單武出身,同治六年(1867年),隨席寶田率湘軍人黔鎮(zhèn)壓張秀眉領導的苗族農(nóng)民起義。時任總兵,后升提督,駐防施洞修建公館。公館坐南朝北,面臨清水江,為三進三幢五間單檐懸山頂木結構建筑,四周風火墻圍砌,墻內(nèi)依次為院壩,前廳,中堂,后院,天井。通面寬20.5米,進深76.6米,占地1557平方米。前門有數(shù)十級合階直達清水江。正門為條石門框,雙門合啟閉。前有天井,后有花園。蘇公館因年久失修,殘缺不全,但主體建筑仍存原貌,是臺江尚存規(guī)模較大的清代建筑物![詳細]
梁一柱烈士故居
  梁一柱烈士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zhèn)永安居委會紅旗路東巷25—27號。始建于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懸山頂,青磚墻,三間三進四廊,總面闊17.35米,進深24.1米,建筑面積418.14平方米。檐下有壁畫,繪有山水、花草和詩詞等圖案。梁一柱(1901年—1929年),又名飄渺,懷集縣懷城鎮(zhèn)永安村人,教師出身,是懷集早期的共產(chǎn)黨員之一。1928年,成立中共懷集縣委員會,任縣委書記。1929年初,不幸被捕。同年3月,在廣西省被國民黨-派殺害。梁一柱烈士故居總體布局和結構比較完整,建筑具有清朝建筑特色,是研究當?shù)亟ㄖ袇⒖純r值。…[詳細]
曾延毅故居
  曾延毅故居位于和平區(qū)常德道1號,為羅馬柱式的歐洲中世紀風格3層小樓,正門有退臺式圓臺階,圓門廈,上有圓陽臺,十分典雅精巧。該故居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938年曾延毅因傷病回津治療,來到英租界住宅居住,從此脫離軍職。在津居住期間,曾延毅做了許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5年,其子女所在的耀華學校的地下黨組織將秘密活動地點設在此處,得到了他的暗中支持,他還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出面保釋被捕的進步學生。在平津戰(zhàn)役期間,他利用與傅作義舊時的上下級關系,協(xié)助我黨做傅作義的工作,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貢獻。…[詳細]
喆廬(丘哲故居)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皢磸]”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記載,丘哲曾在松口與謝逸橋等開辦松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干人才的場所。他還利用松口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zhèn)開設“公裕源”米店,作為同盟會秘密聯(lián)系的據(jù)點。在大黃村的鄉(xiāng)賢館中設有丘哲的紀念堂“思喆堂”!八紗刺谩笔怯汕鹫艿淖优栀Y興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銅像及其生平事跡的介紹,以此來紀念丘哲。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敬愛堂(鄒魯故居)
  敬愛堂,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shù)淖婢印N挥趶V東省大埔縣茶陽鎮(zhèn)長治仁厚村,建于清代。坐西向東,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敬愛堂的構筑為一正四橫,為土木結構。正屋有房間18個,兩旁橫屋共有房間24個,建筑面積1352平方米,占地面積1584平方米。正門前方20米豎有5支石華表,為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年間所豎,這些石華表記載著鄒氏祖先光輝的歷史功績。敬愛堂三奇鄒魯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節(jié)的更換里,每年都有幾天初升的太陽直射正廳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圖案。二是屋后花臺坎邊有郁郁蔥蔥的風景林,但數(shù)百年來竟沒有一片葉子落到屋頂?shù)耐呙嫔稀H敲慨斏钜,從祖居上空遠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環(huán)。正是這三奇使整個建筑披上…[詳細]
王淦昌故居
  王淦昌故居位于常熟市支塘鎮(zhèn)南街44號。王淦昌青年時期出國前、回國后,回支塘探親一直住于此,直到1936年。此房院落比較完整,現(xiàn)存三進三院。第一進為一門房,通面闊三間8.22米,通進深7架5.62米。第二進為一廳,通面闊3間6.73米,通進深7架6.92米。木質梁架結構,保存較完整。梁為扁梁,用料壯碩,梁上雕有蝙蝠,走獸等紋飾。第二進院中北側有一偏房,為一二層小樓。第三進為一座二層小樓,通面闊3間7.82米,通進深7架7.42米。整座房屋有著明顯的晚清風格。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對其進行整體修繕,現(xiàn)辟為王淦昌紀念館![詳細]
淳化清柏樹山別墅遺址
  淳化清柏樹山別墅遺址位于固賢鄉(xiāng)柏樹山村。據(jù)遺址所存光緒二十六年(1900)《清川修泉記》石碑載,別墅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原縣東里堡劉毓英創(chuàng)建,清末逐漸廢棄。主體建筑在柏樹山東麓,今僅存少量殘墻斷壁。村北300米處有“石室”遺跡,原有石砌窯洞5孔,今尚可辨認。遺址南段有“捉月池”;東段隔河有“五松臺”,松樹今不存;西山石崖中有清代吳大澂書:“龍崗環(huán)翠”摩崖刻石;再西1000米有“桃花川”。西山附近有“臥龍?zhí)丁薄ⅰ按笕、“涼水泉”、“匯泉”、“平泉”、“雙泉”等,皆以自然景觀命名。另有吳大澂“陶齋”題記石刻,原嵌于柏樹山東側窯洞,現(xiàn)存縣文化館![詳細]
李志民將軍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瀏陽市高坪鎮(zhèn)志民村塘頭組。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面闊3間,建筑面積150平方米,為瀏陽地區(qū)普通的民居建筑。李志民于1906年7月出生于故居,并一直在此生活、學習與成長,直到1928年參加工農(nóng)紅軍離開家鄉(xiāng)。2001年故居被拆除,2002年由志民村籌資按原貌恢復重建。2006年7月,在故居復原陳列了將軍的臥室、書房等,并設計制作了李志民生平事跡展,并對外開放。2011年,瀏陽市人民政府將故居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qū)地址:瀏陽市高坪鎮(zhèn)志民村塘頭組乘車線路:在長沙乘大巴至瀏陽再轉小巴前往…[詳細]
夏鼐故居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區(qū)五馬街道倉橋社區(qū)倉橋街102號,為我國考古學奠基者夏鼐祖居,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倉橋街部分為二層七間的木構排屋,用作店面,北部為居住的四組院落。東小院為前后屋排列的長條狀院落,均為單層硬山式建筑。以兩側的院墻做為山墻,檁條直接擱于山墻上。正中院落為由門屋、廂房、正屋及后門臺組成四合院式。門屋面闊五間,略含西混合式,青石門框,磚砌抹灰立面,南立面門窗下嵌雕花青石,后帶廊,拱券形門。門屋北為天井,東西各為三間二層磚木混廂房,北為五間二層硬山頂?shù)恼,進深7柱。門屋、廂房二層欄桿為寶瓶式欄桿相連,正屋前后帶廊。中院北為圍墻,在中軸線上設磚門臺。北側原為夏家花園。在圍墻東北角有一…[詳細]
袁牧之故居
  袁牧之故居位于海曙區(qū)南郊楊家橋巷1號,2003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點。袁牧之故居主體建筑坐西朝東,朝南北的外墻均為五級馬頭墻,高聳且威嚴,底部由長方形青石作基石。大門的青石門框的門楣左右各有雕飾。經(jīng)過1.6米、進深2米多、兩邊均有雕飾的門拱,一幢擁有亮堂天井的“五間兩弄硬山式”結構的晚清建筑展現(xiàn)在眼前。故居雖然長年失修,木柱生漆斑駁,老墻蒼苔蔭蔭,但不難領略構造精細、雕塑有致,高低有序、錯落適宜的晚清宅第建筑藝術的風格,梁柱上有融文學、繪畫、書法、雕刻于一爐的木雕工藝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詳細]
麥孟華、麥仲華故居
  麥孟華、麥仲華故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吉祐村愛日名關二巷4號。是麥孟華、仲華兄弟的祖輩世代居住之所。坐西向東,面闊10米,進深5米。現(xiàn)僅存大廳一座。硬山頂,龍舟脊,鑊耳山墻,素胎瓦,青磚墻。麥孟華(1874—1915),字孺博,號蛻庵。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舉人。曾參與公車上 書-,是維新派報業(yè)的主力軍之一。麥仲華(1876—1956),字曼宣,號武穎。清諸生?涤袨榈氖軜I(yè)弟子,女婿。民國初曾任司法儲才館秘書、香港電報局局長等職。其故居是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物證。2006年10月25日,麥孟華、麥仲華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唐明照故居
  文物建設年代:中華民國七年(1918年)文物所處位置:恩平市圣堂鎮(zhèn)塘龍村委會塘龍村唐明照(1910-1998年)故居興建于中華民國七年(1918年),由唐明照父親唐亦樸當年在美國謀生時出資興建。唐明照是中國首任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該故居是唐明照出生和童年成長的地方。唐明照故居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建筑風格,總長9.91米,總寬13.24米,占地總面積131.21平方米,高15米,共5層。第5層四個角有燕子窩,設有-眼。室內(nèi)為單間布局,木樓面、樓梯。主樓后面有附樓作廚房之用。2007年1月被恩平市人民政府核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彌勒熊慶來故居
  熊慶來故居,位于彌勒縣朋普鎮(zhèn)慶來村,距縣城46公里熊慶來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占地1055平方米。坐西面東,有大小四院,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為當?shù)孛穹繕邮。有正房、廂房、書房、客廳等。熊慶來(1893—1969年),字迪之,幼名竹生,著名數(shù)學家和教育家。1907年入云南高等學堂,1913年赴比利時、法國留學,獲法國國家理科博士學位。曾執(zhí)教于南京東南大學、云南大學、清華大學等。1949年去巴黎研究數(shù)學。1957年回國,任第四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擔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函數(shù)論研究室主任。2013年5月,彌勒熊慶來故居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彭玉麟故居
  彭玉麟(1816-1890)清朝湘軍將領。字雪琴,祖籍衡陽渣江,生于安徽安慶。道光十二年(1832),隨父回籍。1853年佐曾國藩創(chuàng)建湘軍水師,后主其事,購買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湖北武漢、田家鎮(zhèn)連敗太平軍水師。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為石達開所敗。后又悉力擴軍,逐漸控制長江水面,并參與圍攻九江、安慶。1861年擢為水師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書,受命赴廣東辦理防務。后以疾病開缺回籍。光緒十六年,逝于衡陽江東岸寓所,清廷追賜太子太保銜,賜謚“剛直”,并為他建了專祠。彭玉麟于軍事之暇,也繪畫作詩,以畫梅名世。他的詩后結集付梓,題名《彭剛直詩集》。…[詳細]
陳寅恪故居
  陳寅恪故居位于廣州市海珠區(qū)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校區(qū)內(nèi)東北區(qū)309號2樓。此樓樓高兩層,坐北朝南,為美國麻金墨夫人1911年所捐健,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楊國榮、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陳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樓的二樓。《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等著作就是在此寫就,F(xiàn)里面陳設為陳寅恪居住時的擺設以及所使用的書籍等。1911年,美國芝加哥的麻金墨夫人(Mrs.McCormick)絕不會想到,她為紀念丈夫而捐建的兩層紅樓會成為一方學術朝圣地,F(xiàn)編號為東北區(qū)309號的“麻金墨屋一號”原為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理佩(H.…[詳細]
吳毓麟故居
  吳毓麟故居位于河西區(qū)解放南路292號。建成于1931年,該址原有磚木結構樓房三幢,計北樓二幢,南樓一幢。北樓前后兩幢均為三層并相互連通。南樓較小,為兩層。大樓周圍有十多間房屋。北樓和南樓之間為庭院花園,有一條長廊連接。北樓裝飾考究,前樓首層客廳裝飾有各式人物彩繪,外窗飾有彩色玻璃。前樓有地下室,設有井道一口,據(jù)說可通往海河。吳毓麟和續(xù)妻住一樓。兒子吳振宏、吳季光和守寡的嫂子及子女等分住二樓,F(xiàn)北樓前后兩幢基本保持原貌,前后共有用房80間,建筑面積2723.78平方米,占地6畝。該故居現(xiàn)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常仙甫故居
  ?h國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h屯子鎮(zhèn)裴莊村,是著名抗日愛國志士常仙甫烈士 一生從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活動和犧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現(xiàn)存的兩間瓦屋,是“中共衛(wèi)西工委”的辦公舊址及地下黨有關領導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內(nèi)現(xiàn)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當時使用的家具。瓦屋前面原有三間堂屋和三間西屋,均為普通瓦房(已拆除)是常仙甫故居的組成部分,為常仙甫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主要場所。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為:?h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2005年,國家政協(xié)又將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詳細]
黃炎培故居
  黃炎培故居是清朝咸豐九年(1859年)內(nèi)閣中書、舉人沈樹鏞所建,原名“內(nèi)史第”,又名沈家大院。“內(nèi)史第”原是三進二院兩廂式磚木結構的二層民宅,富有濃郁的清代江南民居特色。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民主戰(zhàn)士黃競武烈士、著名音樂家黃自等都誕生于此,文化名人胡適也曾在此居住。故居大門口有古典精致的儀門,飛檐翹角,正面有“鳳戲牡丹”磚雕,中間鑲有“華堂映日”四字,儀門背后有“德厚春秋”四字,下端基石盤龍石刻。黃炎培銅像座落于正樓門前,上懸陳云同志手書“黃炎培故居”匾額。故居內(nèi)設有黃炎培先生生平陳列展,以豐富翔實的史料與實物,展現(xiàn)了黃炎培光輝的一生:從一個封建秀才、舉人成長為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曾創(chuàng)建中國民主…[詳細]
陳國柱故居
  陳國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陳國柱故居前連九華疊翠,后擁古竹禪寺,是舊時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區(qū)古驛道。故居由大廳、廂房、石埕、圍墻組成,為傳統(tǒng)五間廂民居,土木結構,室內(nèi)陳列著陳國柱和他胞兄陳國楨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跡和有關革命文物。陳國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莆田市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詳細]
植啟芬故居
  植啟芬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永固鎮(zhèn)宿安村委會碼頭村,建于民國初期。坐北向南,磚木結構,三間兩進,泥磚墻。總面闊6.67米、總進深13米面,建筑積約86.71平方米。植啟芬(1925年—1948年),又名茜軍。1925年9月9日出生在懷集縣永固鎮(zhèn)宿安村,并度過他的少年時代。1946年夏,經(jīng)地下黨組織介紹,赴香港達德學院學習。1947年,被派回粵桂湘邊游擊隊,任廣德懷人民--義勇隊懷南隊永固分隊隊長,在家鄉(xiāng)發(fā)展革命武裝。1948年7月15日,在懷城大較場慘遭敵人殺害,犧牲時23歲。植啟芬故居對懷集縣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