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亭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亭篇

草蘆亭
  草蘆亭位于襄陽市隆中風景區(qū)內三顧堂后坡上方,呈六角形,雙層飛檐,碧柱紅瓦,亭中一塊大石碑上刻有“草蘆”兩個大字,字體蒼勁端莊,是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原址上所立。此處本為諸葛亮隱居時住宅的讀書室,明襄簡王朱見淑迷信風水,意將此古跡霸占為自己的陵墓。李自成起義后,把陵墓建筑搗毀,但土墳仍在。后人在墓邊修了這個草廬亭,表達對前賢孔明的景仰與懷念。草廬亭位于隆中山畔,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居住房子的象征性建筑。這里背山向谷,周圍竹芭松茂,環(huán)境幽勝。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指的就是此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和襄…[詳細]
過溪亭
  過溪亭亦稱二老亭,正是這座過溪亭記錄了九百年前蘇東坡和辯才和尚之間一段友情佳話,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道。為什么一個亭子會有兩個名字,這里說的二老又是指誰呢?其實指的就是北宋時期的高僧辯才和大文豪蘇軾。蘇軾非常喜歡結交僧友,在眾多的高僧當中,他尤其欽佩辯才。辯才是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俗姓徐,名元凈,他十八歲時來到杭州上天竺,學習天臺教義,因善說法義而聞名吳越。宋神宗特地恩賜紫衣袈裟,并賜法號“辯才”。蘇軾第一次來到杭州時就曾去上天竺拜訪辯才,辯才也非常欣賞蘇軾的為人和文采,兩人成了莫逆之交。當蘇軾因為朝廷黨爭遭受排擠,辯才因與蘇軾交往,受到牽連,一度被迫離開上天竺。辯才依然平心應對,泰然處之,并…[詳細]
溯源亭
  溯源亭為香港著名實業(yè)家方潤華先生于1994年捐資所建。亭為八角形防古建筑,高3米,飛檐翹角上履黃色琉璃瓦,主柱用紅色油漆,亭上方書:溯源亭。此亭位于風景秀麗的龍山山頭,亭畔龍頭河緩緩流過。亭內樹一石碑,碑文記載:“方姓宗族始于雷,立族于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鄉(xiāng),輾轉遷徙至江浙、安徽,南下福建莆田,再移居廣東,而有鄺姓,歷史證明三姓同源,因此,建溯源亭,以備后人知史念祖之意。旅港宗親、方樹泉先生之家族成立方樹福堂基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關心社會,熱心公益事業(yè),積極支持祖國四化建設及文化教育事業(yè),貢獻良多。因此,建溯源亭,以備后人知史念祖之意。先生在河南、福建、廣東等省捐資興建學校、醫(yī)院,興學育才,造…[詳細]
俛仰亭
  俛仰亭位于韓國全羅南道潭陽郡鳳山面濟月里402號,是一個坐落在濟鳳山山麓的亭子,由宋純(1493-1583)在1533年建造。據(jù)說當年,以李滉(1501-1570)為首的眾多學者和文人曾經常在此聚會,進行文學討論。俛仰亭是木質瓦房建筑,前后和左右有連廊,中間有房間,原來是一座草亭(指用草和蘆葦做頂搭建的簡陋亭子),僅僅能遮擋一下風雨,現(xiàn)在人們所見到的是經過后代多次翻修后的樣子。亭后是通到山上的小路,山腰的田野在此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因為當時宋純是為了便于做詩文研究而建造了這座亭子,所以游客在此至今還可以看到亭子上著名學者和詩人們的詩篇,讀來朗朗上口。Heingguksajeong …[詳細]
五龍亭
  五龍亭在北海北岸西部,原是明代泰素殿的舊址,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為五座亭子。五龍亭伸入水中,由五間亭子組成,五亭俱為方形,前后錯落布置。玉亭之間由橋與白玉石欄桿相連呈S形,如同巨龍,故稱龍亭。中間最大的亭子是龍澤亭。屋頂為重檐攢尖頂,下方上圓。左邊的兩座亭子分別是 “澄祥”和“滋香”,右邊的兩座亭子分別是 “誦瑞”和“浮翠”。這五座亭子合稱五龍亭。整組建筑以左右對稱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設置也充分顯示了皇權等級的區(qū)分。五亭都是綠琉璃瓦頂,黃瓦剪邊,檐下梁枋施小點金旋子彩畫,絢麗多彩,金碧輝煌。龍澤、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單孔石橋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懸…[詳細]
岳王亭
  岳王亭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始建于1936年,是在當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背景下,為表示抗日的決心而修建的。岳王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磚木結構,六角攢尖重檐頂,周長24米,花崗石基座于水塘中筑起,建筑面積9.5平方米。亭內置一塊青石大碑,正面刻有岳飛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鄉(xiāng)名士顏昌峣所書《岳忠武王年譜》。199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岳王亭是在當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背景下,為表示抗日的決心而修建的。為仿清亭式建筑,磚木結構,六角攢尖重檐頂,亭內青石大碑上,正面刻有岳飛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鄉(xiāng)名士顏昌峣所書《岳忠武王年譜》。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建設項目控制情況1993年10月27日長沙市人民政府長政發(fā)[…[詳細]
朗吟亭
  朗吟亭位于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龍腭山頂,遙對岳陽樓公園的三醉亭,相傳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吟詩之處。呂洞賓數(shù)次游過岳陽,有次在岳陽樓喝醉了酒,便吟詩一首:“朝游北越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憋w到君山以后,以泉水洗腳,在山高處歇臥,于午夜玩月,為紀念他,就在他傾酒高吟、醉臥酣眠之處建了一座“朗吟亭”。亭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后來經歷次重修,現(xiàn)存亭子為1981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高15米,呈方形,長13.1米,寬3.4米,占地面積為125.5平方米。亭為二層重檐歇山頂,分別由4根金柱,8根檐柱支撐,頂蓋金色琉璃瓦,翹首飾鰲魚戲鳳,整個建筑美觀大方,古色古香。(圖朗吟亭) …[詳細]
閱古亭
  走進古伊勝境大門,轉彎拾級而上,途經藏軍洞,光臨博愛亭,越過老龍澗,來到石佛寺。然后向西涉足百余步,四面青巒如屏,似入桃源仙境。沿著崎嶇曲折的山路,攀登至觀日峰山椒。白云縈繞,霞光萬道,如劉阮上天臺。穿過茫茫草叢,山茶花迎面笑開。古海船石巖畫,映入眼簾。在巖畫的懸崖上,屹立座頂若華蓋“閱古亭”。為侍述明先生籌劃所建。原《閱古亭記》千余言,概述了大伊山悠久歷史。其中文曰:“壁上巖畫,揚少昊夷船之帆衣;桅立槳舞,渡嫦娥浴月于天國”。無疑,此兩名駢文,為解開古海船巖畫這一歷史之謎,提供了一把新鑰匙。這就使人悟出為什么古人不把海船刻在山下千千萬萬的巖石上,而單單刻在高高聳立的山巔上的道理。海船石巖畫,…[詳細]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
  六盤山不僅是一處資源豐富、植被完好、風光優(yōu)美的森林基地,而且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長途翻越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陜北革0據(jù)地的最后通道。毛澤東登上六盤山,臨風寄景,氣貫長虹,遙想紅軍走過的艱難里程,展望革命的未來前途,即興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光輝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從而使六盤山揚名海內外。1961年9月,應寧夏人民之請,毛澤東以大手筆書寫長卷相贈,激勵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建設寧夏。現(xiàn)在六盤山下的和尚鋪還樹有偉人手書的全詞石碑,以昭示后人,激勵來者。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1985年在紅軍當年走過的六盤山山頂上修建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由…[詳細]
南京忠魂亭
  南京忠魂亭 忠魂亭是雨花臺烈士陵園區(qū)的句號工程,由南京市30萬0員交納特殊黨費興建。該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廣場、《思源曲》水池、《忠魂頌》浮雕四部分組成,于1996年7月1日竣工。 忠魂亭由-題寫亭名,位于主體建筑群南端海拔43米的坡頂上。用花崗石砌成,主體建筑長、寬各邊長5.8米,高8.3米,尖頂四門方型鋼筋混凝土結構。西面亭裙刻有南京市30萬0員捐資興建的標識。忠魂廣場位于忠魂亭與紀念館之間,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金剛砂石鋪就的地面,厚重堅韌,突出了忠魂亭深沉壯觀的氛圍。《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廣場南緣間,長20米,寬15米,深1.5米。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紀念;飲水思源,代代相傳…[詳細]
南腰界會師大會紀念亭
  南腰界會師大會紀念亭位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鄉(xiāng)南腰界村5組。1934年10月24日,任弼時、蕭克、王震、李達領導的紅六軍團在貴州的木黃、石梁等一帶與賀龍、關向應、夏曦領導的紅三軍部分會合,并于26日全部集結南腰界。27日,兩軍指戰(zhàn)員和南腰界區(qū)委會(區(qū)蘇維埃)所屬4鄉(xiāng)游擊隊員共8000多人,在南腰界貓洞大田舉行兩軍會師大會。會上任弼時宣讀了中央發(fā)來的賀信、宣布了紅三軍正式恢復紅二軍團番號,以及部隊整編的幾項決定,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同志亦相繼講話。紅二、六軍團會師在中國工農紅軍發(fā)展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會師,1987年,在離此次大會主席臺50米處,建立了一座條石鋼筋水泥結構…[詳細]
底岙村分水坳戰(zhàn)斗紀念亭
  1930年7月中旬,金文等帶領紅軍游擊隊,在青田縣楓山村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激烈戰(zhàn)斗,金文壯烈犧牲。金佐、麻金魁帶領隊伍撤離楓山村,退到永嘉縣茗岙鄉(xiāng)底岙村分水坳寺廟。時值中午,游擊隊戰(zhàn)士正在寺廟內休息時,被國民黨另一支部隊路過底岙村發(fā)現(xiàn)。國民黨軍隨即占領了當?shù)刂聘唿c,以有利地形和猛烈火力向游擊隊進攻,并包圍了寺廟。經過幾小時的激烈斗爭,游擊隊仍堅守寺廟。于是,國民黨部隊采取火攻,游擊隊被困寺廟。迫于形勢,幾十位戰(zhàn)士突圍出去,與國民黨軍浴血奮戰(zhàn),損失慘重。戰(zhàn)斗結束后,國民黨部隊將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金佐、麻金魁、金筆、習里掌、楊拾蓮等19位紅軍戰(zhàn)士的頭顱殘忍地砍下,又強迫底岙村村民胡珍貴挑到永嘉城區(qū)(今溫…[詳細]
鳳亭村
  一本書和一座房說起林耀華,或許你會聽到中國著名的民族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民族教育家,是與費孝通齊名的一代宗師、學界泰斗等等稱謂,但在眾多的身份和光環(huán)背后,他的另一個身份卻鮮為人知———“古田的兒子”。古田縣鳳亭村是世界著名的人類學、民族學專家林耀華的故鄉(xiāng),這個村莊因為林耀華先生的名著《金翼》而被世界人類學學術界所熟知,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而后,古田成立了林耀華研究會,并且組織修繕林耀華故居。去年10月,林耀華故居——金翼之家落成。作為一座鄉(xiāng)村故居博物館,這個具有我國南方富裕農家典型建筑風格,坐擁六扇三進階梯形、二弄三層帶有炮臺的建筑物,重現(xiàn)了《金翼》書中的時代畫卷。走進金翼之家…[詳細]
南京大鐘亭
  南京大鐘亭 南京大鐘亭公園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樓崗上。其建筑規(guī)模之大國內少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梁畫棟,十分壯觀。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它樂器。明亡后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xiàn)樓基是明代原建,樓上建筑為晚清重修?滴踉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改鼓樓為碑樓,但當?shù)厝巳粤暦Q其為鼓樓。 鼓樓東北方向不遠處是大鐘亭,亭中懸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鑄造的紫銅鳴鐘一只。此鐘原懸于金川門內的鐘樓,清康熙初年,鐘…[詳細]
后樂亭
  后樂亭位于桐城中學校園左側,是一座四柱八角飛檐式亭閣建筑,左側屹立著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土、無產階級革命家、桐中老校友黃鎮(zhèn)同志紀念碑,其銘文為安徽省級老干部、書法家張愷帆所書,匾額“后樂亭”系黃鎮(zhèn)親題。黃鎮(zhèn)(1909--1989),祖籍桐城(今屬樅陽),為桐城中學-畢業(yè)生,后就讀于上海美專、上海新華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國0,歷任紅軍兵團宣傳部長、政委等要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建國后,轉入外交戰(zhàn)線奮斗了二十七年,先后擔任我駐匈牙利、印度尼西亞、法國大使和駐美國聯(lián)絡處主任。后又轉到宣傳文化戰(zhàn)線,曾擔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長,中央文化部部長及中顧委常委等職。黃鎮(zhèn)曾先后于1958、…[詳細]
李夢陽亭
  李夢陽亭李夢陽:文學家,詩人。字獻吉,號空同子.生于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三年】明陜西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臺閣體”文風,與何景明等人遙相呼應,是為“前七子”領袖。李夢陽為“有明一代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中國古代文壇上膽大包天的詩人”(郭卓茂語)。李氏詩歌理論批評方面貢獻最大,他所提出的“古體學習漢魏,近體學唐詩”,“真詩乃在民間”,影響相當深遠。其復古傾向,幾有不良。其詩雖因偏重推擬唐人,不免流于膚廓,然境界開闊,筆力蒼勁,氣象高古,遇時感事,針砭時弊,多有感人。李氏論詩重法,對民歌在…[詳細]
植亭陸公祠
  植亭陸公祠位于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雅瑤鎮(zhèn)隔朗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東北向西南,總面寬25.2米,進深47.7米,面積1200平方米。中軸為兩進院落加后樓式布局,兩邊有青云巷和廂房。硬山頂,博古脊,人字形風火山墻,青磚墻花崗巖勒腳。施以石雕、磚雕、木雕、灰雕等裝飾。門前地堂寬廣。斗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九架。前廊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木雕精美,墻上花鳥壁畫工細艷麗。門廳施瓜柱梁架,后金柱間設屏門。后堂當中高懸“慎思堂”木匾,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十三架,前面軒廊施雕花板異形梁架,后為瓜柱梁架。天井兩側有廡溝通前后兩進,三間九架卷棚頂。左右路兩廂前座有0,后座有小天井。兩條青云巷盡頭與后樓相…[詳細]
朱碑亭
  朱碑亭位于武漢東湖磨山景區(qū)西側一山峰中,為紀念朱德在東湖題詞而建造。這是一座二層亭廊式建筑,掩映在青松綠桂中,紅柱碧瓦,光耀日月,是東湖游玩的必到之處。這里是個俯拍東湖全景的好地方,也可以讓人體會到一覽眾山小的美感。亭子聳立在山峰之上,為鋼筋混凝土仿木建筑,主亭高21米,二層四角攢尖頂,綠瓦單檐,紅漆圓柱,二層四周有憑欄,可在此眺望東湖美景。2004年維修的時候在四周增建了游廊、展室,并在亭前增加了朱德塑像。亭內立紅色石碑一座,正面鐫刻著朱德1954年3月視察東湖的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背面刻著著名的美學專家陳望衡先生題寫的“朱碑亭記”。亭下的蘭草室滿室生香,回味悠長。地址…[詳細]
雙清亭
  雙清亭在今邵陽市雙清公園內。因佇立在資水和邵水兩條河流交匯處的一塊巨大砥柱磯上,兩條清流匯于其下,故名“雙清亭”(圖雙清亭)。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載,亭始建于宋,歷經整修,規(guī)模沒變化。亭旁原有登云閣、攬翠亭、高廟等建筑,今已不存,僅存雙清亭立于資、邵二水之濱,辟為公園供人游覽。數(shù)百年來,雙清亭一直被譽為“寶慶十二景”之一。亭為純木結構,八根木柱內外兩圈頂托重檐歇山頂,上覆小青瓦,結構嚴謹,造型生動。亭內尚存明清石碑各一通。 歷代墨客騷人游覽于此留下贊美的詩詞。明代詩人李青的《游雙清亭》:“天天圖畫在雙清,綠水青山潑眼明,風入琳瑯搖鳳尾,云移松桂偃龍形。望中隱隱窺衡岳,坐里閑閑瞰洞庭,送客如云冠蓋…[詳細]
天一閣百鵝亭
  百鵝亭位于天一閣博物館內,屬于天一閣的園林休閑區(qū)。百鶴亭原是祖關山上明代墓前的祭亭,后遷建于此。白鵝亭頂部的斗拱形狀造型獨特,很有觀賞價值。園林休閑區(qū)內修建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點。這些景點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達到了“雖有人作,宛若天下”的藝術效果,提供了一個休閑和觀賞江南園林景色的場所。1994年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閣博物館。該館毗鄰風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而今已擴展為藏書文化、陳列展覽、園林休閑三大功能區(qū),融藏書文化、社會歷史、文化藝術于一體,成為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