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巡游足跡之浙江(浙東方向)旅游

巡游足跡之浙江(浙東方向)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是寧波城市文化的核心與窗口。它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設計以創(chuàng)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征、傳統(tǒng)建筑元素與現代建筑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chuàng)意,同時,充分體現“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寧波博物館位于鄞州區(qū)首南中路1000號(鄞州區(qū)政府、鄞州公園旁),是全市“十一五”重點文化工程之一,投資2.5億元,占地60畝,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由寧波市、鄞州區(qū)兩級政府共建,同時也得到了董氏香港慈善基金會、李達三、劉孔愛菊等海內外機構和寧波籍人士慷慨捐資。其“新鄉(xiāng)土主義”建筑風格,尤為吸引人們的眼…[詳細]
天一閣·月湖景區(qū)
  天一閣·月湖景區(qū)位于寧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閣博物館與月湖兩大核心景區(qū)組成,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景區(qū)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50余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城名勝半歸湖。月湖水域面積9公頃,古稱西湖,亦曾稱鑒湖,歷為文人雅士薈萃之地,素有“浙東鄒魯”的美譽。月湖初辟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和七年(833年),鄮縣縣令王元暐筑它山堰將水引流至明州(寧波)城,瀦日月二湖,解決旱澇與城中飲水,跳動了這座以水為魂的城市的脈搏,也翻開了月湖風雅的傳奇篇章。北宋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調任鄞縣知縣,于月湖延聘名儒“慶歷五先生”,興教重學,四明…[詳細]
鄭氏十七房
  鎮(zhèn)海鄭氏十七房景區(qū),位于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海濱小鎮(zhèn)澥浦鎮(zhèn),緊鄰329國道,距上海240公里、杭州170公里、舟山40公里,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連島大橋、杭甬高速、甬臺溫高速貫通四周,交通十分便捷。十七房是個古建筑景區(qū),它的建筑多以明清建筑居多,但不同于烏鎮(zhèn)、西塘等國內同類古鎮(zhèn)的是,它的規(guī)模不是個城,不是個鎮(zhèn),只是一個村落。十七房的建筑除了少數明代建筑以外,絕大部分為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建筑,包括路沿鄭中央房、東房、西房;廟基頭全盛鄭房;鄭家村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恒德房、恒祥房、后堂樓房、興房、棧房、源茂房、立房、鼎豐房、當典房、鄭氏宗祠等。經過歷代的增擴,如今的十七房規(guī);趾辏瑲鈩莅蹴,更為可貴…[詳細]
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
  中國港口博物館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春曉濱海新城,建筑面積40978平方米,于2014年10月建成開館。中國港口博物館定位以港口文化為主題,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國際交流等功能于一體,體現國際性、專業(yè)性、互動性的我國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大型港口專題博物館,成為挖掘港口歷史、傳承港口文化、傳播海洋文明的重要基地,成為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支點。中國港口博物館將承載“港通天下”的文化內涵,為國內外研究中國港口歷史、探求港口未來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為參觀者了解中國港口發(fā)展過程、掌握港口知識提供深入學習環(huán)境;為廣大青少年科學感知港口的發(fā)展、培育對港口的興趣提供直觀形象和互動氛圍;為…[詳細]
魯迅故里風景區(qū)
  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情境的真實場所。紹興魯迅故里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的故土,是市區(qū)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xiāng)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qū),占地50公頃,總投資10億元。經過2年多時間保護和修繕后,魯迅故里不僅再現了魯迅當年-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的原貌,還可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和近期恢復的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詳細]
柯巖風景區(qū)
  從紹興城往西行車12公里到柯橋,老遠就可見到一孤石突兀,高十丈余,上寬下窄,猶如一座倒立的寶塔。柯巖石景以云骨最為奇絕,堪與吼山相媲美。只見云骨頂端古柏蒼翠,老枝橫斜,游人到此,莫不嘆為奇觀。距云骨約百余步,有石佛一尊,是利用一塊高約10余丈的巖石雕鑿而成的。石佛端坐在石壁之中,佛像高達4丈,法相慈祥,雕琢精美,對研究古代雕刻藝術,頗有價值。近年來,柯巖開發(fā)了蓮花聽音、七星巖、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越中名士苑等新景點,一個個風格各異,妙趣橫生,成為紹興旅游的新寵。景區(qū)始于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總面積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采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xiāng)風情、古采石遺…[詳細]
沈園
  紹興著名的園林、紹興古城內的一處重要景區(qū)。修復、重建和擴建后的沈園占地57畝,分為古跡區(qū)、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琴臺和廣耜齋等景觀,依據歷史面貌或沈園文化內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園三大區(qū)內,形成了“斷云悲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哀鳴”、“碧荷映日”、“宮墻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和“鵲橋傳情”等十景。沈園位于紹興市內木蓮橋河旁。沈園在宋代(960年至1279年)已是紹興著名的園林。據說,過去的沈園比現在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紳士所建,故名沈園。由于園內建有樓臺亭閣,假山池塘,環(huán)境優(yōu)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詳細]
中華孝德園
  中華孝德園(原名曹娥景區(qū))坐落于上虞城區(qū)西南鳳凰山麓,以“孝德文化”為主題,依托虞舜和孝女曹娥進行構建,主要景點包括大舜廟、虞舜宗祠、般若寺、中國孝德文化館、舜耕群雕、神州舜跡等,核心區(qū)域面積37.5公頃,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3.5億元,通過對孝德文化、虞舜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集中展示上虞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2015年底,景區(qū)順利通過驗收,成為我區(qū)首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以“孝文化”為主題,以“孝感動天”的遠古圣君虞舜和“投江救父”的東漢孝女曹娥為依托,通過對虞舜文化、孝德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集中展現上虞悠久的人文歷史,傳承和弘揚千百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不…[詳細]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紹興是周恩來的故鄉(xiāng),紹興周恩來紀念館位于市區(qū)勞動路369號,系依托周恩來祖居、故居這處具有明清風格的臺門建筑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條軸線布局,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F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恩來祖居“百歲堂”位于今紹興勞動路,舊稱寶祐橋河沿,掇木橋頭。瀏覽八字橋街區(qū),周恩來祖居已在不遠。沿長橋直街向西,穿過中興路,走進勞動路不久就可以看到-祖居。如果你乘坐公交車在解放路城市廣場站下車,就應該先參觀-祖居,然后再游覽八字橋街區(qū)。祖居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祖居臺門上方“周恩來祖居”五個大字為-同志所寫。祖居原名“錫養(yǎng)堂”,因-祖上曾有一…[詳細]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縣羅江公社河姆渡村。河姆渡遺址發(fā)現于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農民在村東北修建排澇站時偶然發(fā)現的。聞名世界的河姆渡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約4米左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層的時代,經過對地層0土的遺物的碳-14測定,確定其年代為距今約六七千年。遺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樁,很有規(guī)律的沿著小山坡呈扇形分布,這是一種干欄式的建筑,其中大的長23米多,深約7米,前廊深1.3米。許多木構件上還有榫頭和卯口,說明采用了榫卯結點的技術,這是中國現已發(fā)現的古代木構建筑中最早的榫卯。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的稻谷,保存較好,經過鑒定屬于栽培稻的秈稻和粳稻…[詳細]
慈城古縣城
  慈城鎮(zhèn)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于寧波市江北區(qū)西北部,東與鎮(zhèn)海區(qū)相連,西與余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余姚江與鄞州區(qū)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千年的歷史為慈城沉積了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保存了完整的傳統(tǒng)生活結構方式。慈城古鎮(zhèn)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江,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托了慈城的雄渾霸氣。慈城是江南極少數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留下來的傳統(tǒng)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構筑物。遴選出來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優(yōu)秀、具有代表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