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位于無錫鵝湖鎮(zhèn)月溪路,是甘露禪院和烈帝廟的總稱,甘露古寺跨三吳而信眾甚蕃,歷千載而香火不絕,其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名日“甘露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改名“廣濟(jì)院”;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重建,易名甘露寺。
烈帝廟建于南唐保大年間(公元964年后),其所祀廳。祀隋大司徒陳杲仁。以其忠、孝、文、武、信、義、謀、辯之八絕,歿而奉為神,數(shù)著靈異;澤被江左,福蔭桑梓。黎庶朝覲紛紜,歲歲祭祀,綿延至今。古賢高風(fēng)亮節(jié),今人頂禮膜拜,竟若如斯!咸豐十年(公元1861年)毀于大火,乃遷至甘露寺西側(cè),此一寺一廟,即今之甘露寺也。
己亥年(公元1958年)毀寺建廠、千年古寺湮滅一旦。世移時易,壬申仲秋(公元1992年)邑人感不遇之盛世,發(fā)懷古之幽情,紛議恢復(fù)舊廟,時逢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廢待舉之機(jī),經(jīng)縣府核準(zhǔn),移地重建。頓時,社會賢達(dá)、各界信士,集資金,捐實物;擇新址、興土木;廣建殿宇,重塑佛像天尊。不數(shù)載,按舊制,恢宏廟宇輝煌金碧,繚繞香煙再呈風(fēng)采!鞍撕5亍、“光被四表”之甘露古剎喜獲重生。此乃緬懷先賢,造福鄉(xiāng)里之善舉也。
甘露寺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五朝,屢建屢毀,屢圯屢修,代不乏人。寺院內(nèi)廳堂樓閣、鱗次頡比,眾多名人留詩題詞,書匾碑石林立其間。庭院深深,古木參天,現(xiàn)甘露寺舊址上兩棵兩人合抱的古銀杏見證了寺院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