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典故居位于湘潭縣石鼓鎮(zhèn)。朱五典(1833.1—1890.11),派名作徽,號克存,行輔四,是左宗棠(1812—1885年)部參將,誥封振威將軍、賞花翎、提督銜總兵、晉勇巴圖魯。據清宣統(tǒng)錦章書局《鄉(xiāng)黨應酬》之《滿漢文武官級表》載:振威將軍屬一品武官級別。但據石鼓《朱氏族譜》載:朱五典是賞正一品封典,誥封三代。光緒十六年,因積勞成疾,殉職于甘肅任上。當時由部隊扶櫬返鄉(xiāng),葬于青山橋鎮(zhèn)大倉村大倉山內。
朱五典故居有兩處:
一處是將軍村茶圫灣,距湘潭市區(qū)約75公里,是土磚茅房,約10余間,面積300余平方米。朱五典就出生在這里。他的父親連城,生有四子,他是0,家境貧苦,從小務農,在此度過艱苦的童年時代。茶圫灣雖為茅棚草舍,但地勢高敞。上有天帝廟、將軍橋。橋為一拱,花崗巖結構,建于清光緒初年。該橋橋名以及將軍村名都因朱五典、朱鏡涵(授提督銜,記名總兵)兩將軍而得名。橋旁有城隍廟。下有莫氏祠、六尺壩,前臨銅梁大山的小溪,后依毓水沖諸峰巒,竹木繁茂,鳥鳴林間。屋前有坪,寬約100平方米,坪側有水塘,魚蝦滿池。塘邊種有一株大柳樹,枝似虬龍。朱五典四兄弟童年時,常攀樹玩耍。故居山青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
另一處是歐沖村黃谷塘,距湘潭市區(qū)約70公里,是朱五典父親朱連城購得李姓的家產,遷入時,也是10余間土茅房。后經朱連城及朱五典兄弟的共同努力,改建為土磚瓦房。坐北朝南子午向,“一擔柴式”,一進兩橫,共有大小房屋32間,占地1000余平方米。中間為正堂屋,高9.3米,寬4.5米,長6米。屋后有天井、退堂、雜屋等。堂屋兩旁有前后正房,共計大小房間11間。外面各有天井一座,東西有兩口水井。水井全用花崗石砌成,四時泉水清澈。四方宅院也用花崗石砌成。大門前有麻石臺階,屋檐兩旁豎有花崗石方柱、花崗石大門棋鼓。兩側聯(lián)曰:“天賦-;民為邦本!碧梦萆颀惵(lián)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闭戏酱髾M梁高懸黑漆巨匾,上刻“瑞藹萱堂”四個金色大字,是陜甘總督左宗棠為朱五典之0龔太夫人七秩壽慶所題贈。東西橫屋都裝飾花格鼓壁門頁,里面陳設香幾瓶案、名人字畫、楹聯(lián)等,古香古色。橫屋的左面有坪、圍墻、小花園,內栽牡丹、山茶、芙蓉、蝴蝶、萬年青等各類花草。入院觀賞,令人心曠神怡。宅前有大塘,魚蝦浮游,可供垂釣。塘左側有園林,古樟翠柏,綠樹垂蔭,景色宜人。園內有一棵大柞樹,糾纏一根碗口大的王藤,盤繞若虬龍,直上樹梢,孩童們常坐在上面打秋千。黃谷塘瓦屋建成后,經歷百余年滄桑,原有建筑,經過修葺、拆除、擴建、延伸等演變過程,現(xiàn)在還保持舊貌的,僅正堂屋前后兩間及左正房三間,面貌遠不如從前。
朱五典(1833.1—1890.11),派名作徽,號克存,行輔四,是左宗棠(1812—1885年)部參將,誥封振威將軍、賞花翎、提督銜總兵、晉勇巴圖魯。據清宣統(tǒng)錦章書局《鄉(xiāng)黨應酬》之《滿漢文武官級表》載:振威將軍屬一品武官級別。但據石鼓《朱氏族譜》載:朱五典是賞正一品封典,誥封三代。光緒十六年,因積勞成疾,殉職于甘肅任上。當時由部隊扶櫬返鄉(xiāng),葬于青山橋鎮(zhèn)大倉…… 朱五典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