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觀位于蘇仙嶺的頂峰,亦稱頂庵,是一座樓閣森嚴的道教建筑。原為膜拜蘇仙而建。
傳說西漢漢文帝年間,郴州出了一位神奇少年蘇耽。其母吞萍成孕在白鹿洞生下蘇耽。蘇耽出生后鹿乳鶴覆。長大后,有教書先生取名蘇耽。傳說蘇耽曾從白鹿洞洞遁湘潭、懸壺濟世留有橘井泉香的典故、年少則跨鶴成仙、成仙后;Q歸鄉(xiāng)省親……在蘇仙嶺留有許多遺跡。人們修建蘇仙觀紀念蘇耽。
蘇仙觀座北面南,占地南北82.2米,東西寬41.5米,原是一座始于西漢,建于唐代的磚木結(jié)構、樓閣式三進廡殿道觀,建筑總建筑面積2464平方米。該觀曾受唐宋皇朝多次賜封。自“唐開元十九年[731],詔有司飾其祠宇”起,宋代累經(jīng)修葺,元末曾毀于兵災,明代復加修建,清光緒十年(1884)又重修正殿,后又多次進行修葺。每次修建,均保持正殿高于廂房,兩廂為二層樓房。正殿為大屋頂、四角飛檐、犀頭粉墻、小青瓦、回紋窗的建筑風格。選點定位、建筑規(guī)模、結(jié)構均作過精心考究,為郴桂諸縣寺觀之冠。門額有漢白玉石盤龍御碑,是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
宋理宗皇帝所賜,上御書:“敕封蘇仙昭德真君”,長100厘米,寬50厘米,字徑5×6厘米,直書,楷書陰刻。傳說漢代郴人蘇耽,在蘇仙嶺山頂跨鶴升仙后,書載唐代皇帝曾賜建“集靈觀”祭祀。宋真宗大中祥符、哲宗元符,南宋高宗、寧宗嘉定,封賜蘇仙為“敕封普應靜惠昭德沖素真人”。十年0,觀內(nèi)的大小菩薩、雕塑、文物、鐵鐘等設施全部毀于一旦,庵宇蓋瓦也遭到嚴重破壞。
1978年,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政府撥款59.3萬元,由古建筑專家曾子泉來郴現(xiàn)場勘察設計,按宋代建筑樣式重新修建:不更動原主體建筑基礎,改土木結(jié)構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修復面積1886平方米。增加83平方米的觀景臺,形成“雄州新貌爭供眼,南嶺風光盡入堂”的仿古建筑風格。山門改為西向宋式牌坊建筑,門額上橫書“天下第十八福地”,兩旁書"云霧巖巉(chan)下,乾坤指點間"門聯(lián)。如今廟宇畫棟雕梁,綠瓦朱欄,建筑精湛,雄偉莊穆,大有“金碧樓臺倚半空”之勢。
蘇仙觀修復后,中為正殿,東廂稱南海,西廂稱西湖。南海兩間小房為愛國將領張學良被幽禁處,現(xiàn)辟為屈將室。正殿分三廳,上廳正中塑蘇仙童年像,中下廳兩壁繪有"橘井泉香"的神奇故事的傳說。人物栩栩如生,造型各異。殿門額用漢白玉刻有“封蘇仙昭德真君”八個字。整個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民族色彩。在升仙石盤建有飛升亭。亭內(nèi)有跨鶴圖浮雕,講述的就是蘇仙跨鶴飛升的故事。由郴籍上海香祖書畫社創(chuàng)辦人、畫家王蘭在1934年(民國23年)請國畫名家-作白描《蘇仙跨鶴圖》,刻于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寬78厘米,厚12.5厘米。
旁刻有七絕:“流芳桔井詠蘇仙,未肯飄然絕俗緣。聞說當年應召去,一天白鶴舞翩翩!
1994年7月26日,蘇仙觀移交郴州地區(qū)佛教協(xié)會(后更名為郴州市佛教協(xié)會)管理,蘇仙嶺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終止對蘇仙觀管理權。
景點位置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qū)蘇仙嶺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