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城市 > 陽城縣旅游

屯城古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屯城古村

屯城古村又名“虎谷”,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15公里處,西臨山西省第二條大河——沁河,因長平之戰(zhàn)時秦將白起在此筑城屯兵屯糧得名“屯城”,F(xiàn)有1100口人,轄區(qū)總面積3.85平方公里。村落依山傍水,臥虎盤龍。

古村在金代漸漸崛起,元、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元代鄭家祖孫四代兩封國公,二世平章;明清兩季張家五世之內(nèi)三位進士,榮耀過人;清康熙年間陳廷敬長子陳謙吉遷入屯城,其族人亦多漫步官場。屯城人崇尚文教,名人輩出,其中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是南明吏部尚書張慎言。這些文臣武將,忠君愛民,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的同時,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豐富的詩文著作以及寶貴的書畫珍品。

古村南北長東西窄,北高南低,堡樓高聳,四周圍城,遠看像只大船。主干道為南北向的中街,兩側(cè)巷道與其近乎垂直相通,形成骨架式道路系統(tǒng)。居民聚族而居,分布有序。自北而南大體為趙、鄭、劉、程、王、張、陳、高等姓。鄭府、張府和陳府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占據(jù)村內(nèi)顯著位置,形成“鄭半街,張半道,陳一角”的格局。

古村保存了金代到清代直至民國初年,各個歷史階段的建筑,反映了本地區(qū)不同歷史時期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和演化情況。民居多坐北朝南,以“四大八小五天井”四合院形式為最,現(xiàn)存古民居50余院。公共建筑有文昌閣、二郎廟、古寨、官廟、張公閣、東岳廟及鄭家祠堂等。古建中保留了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匾額等藝術(shù)珍品,F(xiàn)存古建以明清為主,另有元代的兵窯。特別是建于金代的東岳廟,更具歷史與文物價值:正殿保留了金代建筑風(fēng)格,須彌座雕飾尤具特色,舞樓具重要的戲曲文物價值。還有鐘樓懸著的明代大鐵鐘,向世人展示著潤城冶鐵業(yè)輝煌的歷史。

古村現(xiàn)存國槐、皂莢、檜、柏等數(shù)百年古樹13棵,還有8眼古井,以及許多古泉、古橋、石碾、石磨等遺存,默默見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屯城古村具有歷史悠久,格局嚴整,底蘊深厚,民風(fēng)淳樸等古村共性,更有臥虎盤龍,城堅門便,堡樓高聳,格局像船,血親分布,名人輩出等與眾不同的顯著的特點。2014年3月,屯城古村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公布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是國家對屯城古村歷史文化價值的肯定和認可,我們相信隨著屯城人對古村歷史文化的進一步挖掘整理和保護維修,屯城古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屯城村:屯城村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15公里,西臨山西省第二條大河——沁河,因長平之戰(zhàn)時秦將白起屯兵屯糧于此而得名。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作為黃河的重要支流之一的沁河,其流域分布著眾多人類早期生活遺址。據(jù)《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在與屯城村一河之隔的望川村,以及下游8公里潤城村、10公里河頭村等處均曾發(fā)現(xiàn)舊石器及新石器時期遺址。由此推斷,…… 屯城村詳細信息++


>>下莊李家大院(李思孝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