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揭陽市 > 榕城區(qū)旅游

潭角古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潭角古村

潭角村:潮風長在臨水爍金

藍城區(qū)磐東街道潭角村,古時被稱為“潮臨”,后來改稱“潭角”。這里三面環(huán)水,村內(nèi)水系縱橫交錯,古村格局保存完好,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古跡繁多。據(jù)介紹,潭角許氏開基祖許光公宋時由福建來到揭陽,發(fā)現(xiàn)潭角是理想的定居之地,于是舉家落籍。后來子孫繁衍生息,分創(chuàng)四處古寨場,分別為新圍、溝美、南厝、北厝,古稱“四寨一村”,目前全村現(xiàn)有人口5300多人都為“許”姓族人聚居。村內(nèi)保存有祖祠5座,公廳32座,“小書齋”13座,“四點金”、“下虎山”、“三廳通”、“三壁聯(lián)”等傳統(tǒng)民間建筑共26座。

古語說:“金生麗水,玉出昆崗”。潭角許氏先祖崇尚近水生財?shù)睦砟,擇地而居,精心營造村寨,因而古村建筑有著獨特的地理特色。首先是擇地考究。村落大多按照溪港水流動態(tài),遵循五行風水原理確定方向,形成布局。其次是造型典雅。圍繞地理形態(tài),建設象形圍寨,其中南厝和北厝是“雙石榴地”,于是將這里建成兩個相連的圓形圍寨,由許氏兩個房頭分別營建居住,開南、北兩個寨門,俗稱“石榴嘴”,取其“同氣連枝”的美好意義;而新圍、溝尾屬“蛇地”,村寨沿著一條形似靈蛇蜿蜒盤旋的溪流營建。再次是結構嚴謹。所有傳統(tǒng)民間建筑都采用硬山頂土木結構。最后是裝飾古樸典雅。祖祠、公廳的石雕、木雕、灰塑、嵌瓷都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充分體現(xiàn)了潮汕古建筑的藝術風格。

“古溪祠堂潮臨宮,城隍水棉北滘榕”(“榕”音讀“神”),是揭陽民間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其中“潮臨宮”指的就是位于潭角村西北部的潮臨古廟。該廟從潭角創(chuàng)村便開始營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古廟前臨榕江北河,古時每當漲潮的時候,潮水剛好漫上廟前陽埕,但從來不會漫過宮門,成了一大獨特的自然奇觀,古村因此得名“潮臨村”,而“潮臨古廟”更被民間稱為揭陽四大名勝之一。第二次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第二次來揭陽的時候,為了堵住敵軍,周恩來、賀龍、葉挺派部隊占領潭角渡口,為了不擾民,當時約有一個連的兵力住在廟里,周恩來等領導還到過廟里看望軍士、做作戰(zhàn)部署,留下革命的史跡。

潭角村村內(nèi)還珍藏著的一件寶物——一組由12塊屏板組成的祝壽屏,屏中間為黑色漆底,上寫祝壽文,全文1000多字都是楷書金字,自右而左書寫,木屏上下為金漆木雕圖案,屏風左右各有屏柱,柱頭各雕一只獅子。祝壽屏為清光緒十年(1884年)制成,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依然光可鑒人,十分難得。

心月園是潭角村最具代表性的園林建筑,潭角許氏始祖心月公創(chuàng)建。心月公是宋寶慶年間進士,任過湖廣教諭,營建心月園是為家人提供理想的讀書場所。心月園最為與眾不同的是園內(nèi)建有一座墓塋,并立有兩塊墓碑,其中一塊是紀念心月公,另一塊是紀念一位名叫金飚的將軍。據(jù)介紹,金飚將軍和心月公是同榜進士,兩人由于志趣相投成了好友,后來金飚將軍棄文從武,成了鎮(zhèn)南將軍。元兵入侵,宋帝南逃來到潮汕,金將軍為保護皇帝而戰(zhàn)死沙場,以身殉國。心月公得知消息后十分傷心,于是讓家人把金將軍的尸體收斂到心月園厚葬。新中國成立后,心月園和古墓一同被毀壞。1993年許氏族人組織重修心月園并重建古墓,主要是讓子孫后代銘記先賢的功績和情誼。


>>舊寨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