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寨坑窯址位于永春縣介福鄉(xiāng)紫美村,年代為青銅時代。
簡介:青銅時代斜坡式龍窯,出土物以原始瓷器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缽、豆、紡輪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黃白色。窯址分布面積約35000平方米,共揭露出9條龍窯遺跡,面積約300平方米。窯爐結(jié)構(gòu)分層次建造,下層窯爐廢棄后又在下層尾部建一個新窯爐,窯爐內(nèi)壁寬約1.24米,殘長約3.84米,呈斜坡狀。
窯址坐西北向東南,考古發(fā)掘共揭露出9條龍窯遺跡。窯址年代為距今3400-3700多年,即相當(dāng)于中原的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原始瓷窯址,將我國燒制原始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年,對于研究我國原始瓷器的起源、發(fā)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2017年,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保護范圍:東、西、南各向外延伸30米,北至德化三班交界處。
2018年,苦寨坑窯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苦寨坑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美村:介福鄉(xiāng)紫美村位于介福鄉(xiāng)中部。本村與德化三班毗鄰,距永春縣城23公里,海撥560米,四面環(huán)山素稱山谷平原。相傳隋朝鄭氏家庭從河南榮陽入閩定居莆田,歷位六十四世,鄭海公自莆田遷入永春縣桃源桃星,即自荔入永為第一世祖,紫美鄭氏系第五世祖(洪武年間),鄭紫云公自桃星遷往介�;筐B(yǎng)家禽家畜謀生,逐漸發(fā)展,繁衍子孫。為懷念先祖紫云公,又尊稱贊賞此地山川秀美,后人稱“紫美”…… 紫美村詳細(xì)信息++
延伸閱讀: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