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泰山區(qū)旅游

泰山區(qū)景點介紹

  在玉皇頂盤路東側,有峰巒絕壁如削,俗稱“大觀峰”,也叫“彌高巖”。上刻唐玄宗御制《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碑,高13.3米,寬5.7米,碑文書24行,滿行51字;碑額高3.95米,隸書“紀泰山銘”。摩崖碑上刻序言、銘文及額款共1008個字,是唐玄宗東封泰山-的紀事碑,曾多次貼金。它體偉幅巨,飛龍蟠首,金光奪目,蔚為壯觀。碑文共分五段:首先敘述封禪的始因及唐玄宗東封泰山的氣派“張皇六師,震疊九寓,旌旗……[詳細]
  唐槐院位于廟西南隅,因院內有唐槐而名。原樹高大茂盛,蔽蔭畝許,民國年間枯死。1952年在枯槐內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稱“唐槐抱子”。樹下有明萬歷年間甘一驥書“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間張鵬翮題《唐槐詩》碑。唐槐北為延禧殿舊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時在殿北建誠明堂、館賓堂、御香亭、庖廚、浴室、環(huán)廊等;明清時又在其廢址建環(huán)詠亭、藏經堂、班殿等。環(huán)詠亭四壁嵌歷代名碑,其中有韓琦、蔡襄、范仲淹、歐陽修、……[詳細]
  宋天貺殿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是岱廟中的主體建筑,傳為宋代創(chuàng)構。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殿主祀東岳大帝。殿前露臺高筑,漢白玉雕欄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八根紅色大檐柱聳立廊前,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金碧輝煌,以國內三大宮殿式建筑之一而聞名。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是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宮殿。位于岱廟中軸線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詳細]
  泰山中溪發(fā)源于黃峴嶺,伴著盤道左右活潑流動,嘩啦啦的水聲調節(jié)著登山人的心情,在王母池畔戀戀不舍流出泰山。其中在斗母宮東側的一段山溪,流淌在黑色的河床之上,黑色的巖石便是泰山獨有的輝綠玢巖,即著名的桶狀結構地質景觀。瀑布之水濺起,造成白花花的水練,白色瀑流游走在黑色山澗,勢欲飛動,舞姿翩躚,宛如一條活靈活現(xiàn)的小白龍,因而這段山溪又名“飛龍澗”。斷層下常年沖刷,又漸次形成三個圓形的小水潭,潭深均在2米……[詳細]
  青帝宮位于泰山玉皇頂西南,西靠神憩宮,東接上玉皇頂?shù)谋P道,是青帝廣生帝君的上廟。創(chuàng)建無考,明清重修,建國前毀。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話人物之一,道教尊奉為神。傳說青帝主萬物發(fā)生,位屬東方,故祀于泰山。岱頂有青帝宮,岱麓就有青帝觀。隋開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東巡時,在青帝觀設壇祭拜。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登泰山時,加封青帝為廣生帝君,并撰刻碑記,贊頌青帝“節(jié)彼岱宗,奠茲東土,生育之……[詳細]
  回馬嶺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壺天閣之上,中天門之下,海拔800米,現(xiàn)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泰山上有很多名勝古跡,來歷頗為復雜。不過,細細考察一番有關歷史,倒也頗有意思。回馬嶺古名石關、瑞仙巖,這里山-復,峰回路轉,景色十分優(yōu)美。現(xiàn)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東西崖勒刻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回馬嶺》詩三首,是泰山風景區(qū)著名景點。關于這“回馬嶺”之名的來歷,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詳細]
  紅門宮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宮前建有“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三重石坊;宮內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三問,原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彌勒佛,俗稱彌勒佛殿,另有過亭和更衣亭各三間;西院正殿三間,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兩院間高閣名曰“飛云閣”,閣下為拱門,登山通道穿行其間。整個宮內冬青滴翠,牡丹艷麗,紅綠掩映,古意盎然;舉首遠望,泰安風光盡收眼底,每日晨曦輝映半山,景色極為……[詳細]
  在玉皇頂東側的日觀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橫出,名為“拱北石”,因其形猶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長6.5米,是泰山標志之一,也是登岱觀日出的好地方。古人有“才聽天雞報曉聲,扶桑旭日已初明。蒼茫海氣連云動,石上有人別有情”的詩句。有雅興的游人可攀石而上,或觀日出奇觀,或賞彩云飛渡,趣味無窮。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fā)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詳細]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陽,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有特色青磚墓500座,大型花崗巖墓14座,占地80余畝,一九八九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泰安市人民自愿捐資127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擴建。改擴建后的主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建筑物有牌坊、悼念廣場、紀念碑、尾碑、烈士墓群、烈士骨灰堂、革命史展覽館,分別于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被國家民政部、山東省委……[詳細]
  “風月無邊”刻石,這實際是個拆字游戲,是“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所得,隱喻“風月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里風景幽美,吸引游人駐足觀賞猜度字謎奧妙。在泰山萬仙樓北側有一摩崖石刻“蟲二”。這“蟲二”題有上、下款,上款為題字時間“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為題字者,“歷下劉廷桂立”。劉廷桂,外號“劉十二”,因12歲考中秀才而得此號。學者-煜說,“蟲二”石刻有兩塊,一塊是……[詳細]
  對松山位于朝陽洞北,又名萬松山。雙峰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郁,層層疊疊,又名萬松山、松海。云出其間,天風莽蕩,虬舞龍吟,松濤大作,堪稱奇觀。李白有“長松入云漢,遠望不盈尺”的詩句,乾隆則稱“岱宗窮佳處,對松真絕奇”。谷口有“松門”、“松云絕壁”、“舉足騰云”及“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諸刻。谷內有“雄山勝景”、“蒼松翠靄”題刻。西崖有線刻畫:一只粗壯有力的拳頭將披發(fā)山鬼打翻在地,上題“永居九幽”。前有……[詳細]
  東御座位于泰安市岱廟東華門內,舊稱迎賓堂,創(chuàng)建于元代,是達官貴人的住憩之所。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拓建,改為駐蹕亭,成為御用之所。它是岱廟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清代院落,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配殿組成,正殿、配殿、大門之間周以環(huán)廊相連。正殿明間是帝王召見群臣的場所;兩個次間,東為書房,西為寢室;殿內陳列有“泰山三寶”(沉香獅子、溫涼玉、黃藍釉瓷葫蘆瓶)及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詳細]
  泰山孔子廟北有北斗臺,明萬歷時筑。臺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臺,臺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俗呼“輔弼星”,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臺毀,1984年重建。臺頂設泰山花崗巖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臺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臺。據說此臺是古人觀測天象的地方,可見在中國古代天文科學就十分發(fā)達?鬃訌R的東南面便是斗仙巖,巖上有明代人題書的“……[詳細]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張玢立石,上題“柏洞”二字,遂成地名?崾钛紫,游人至此,頓覺清風拂面,涼爽宜人。柏洞是泰山東路前段的一處景點,登山盤道兩旁長滿了樹齡幾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老柏樹。人在這段路行走,但見蔽日遮天,路兩旁高大密集的柏樹樹冠在頭頂交叉互聯(lián),連綿數(shù)百米,猶如一條寬闊的綠色隧道![詳細]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岱頂天街,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飯,天街應運而生,天街具體形成何時,已不可考,但是較大規(guī)模的朝山始于西漢,為香客服務的天街大約也應于之同步,關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年),兗州府官吏邵伯溫游泰山,寫下了一篇<泰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