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敘堂位于塘塢鄉(xiāng)礦山村·清代道光年間·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為胡氏宗祠。座西南朝東北。共有三進,進與進間有天井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積約724平方米。第一進戲臺,有樓。通面闊20.5米。第二進大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4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前卷棚。天井四周檐柱上都有牛腿,天井全部用青石板鋪砌。整座建筑用磚錯縫砌墻。青石條門框,磚疊檐門罩,門楣上墨書“勛賢世家”四個大字。……[詳細] |
鯉魚山遺址位于池淮鎮(zhèn)池淮村南200米·新石器時代——戰(zhàn)國·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為人類居住遺址,總面積約1800平方米。1984年8月發(fā)現(xiàn),遺址破壞嚴重。出土泥質(zhì)紅(灰)陶、夾砂陶。印紋陶紋飾有編織紋、回紋、弦紋、曲折紋和米字紋。石器有刀、鏃、有段錛、網(wǎng)墜等,還有陶網(wǎng)墜。標本存縣文物管理所![詳細] |
雙溪口遺址位于中村鄉(xiāng)中村雙溪口自然村北500米山坡上·新石器時代—春秋·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為人類居住遺址,遺址分布面積約1500平方米,現(xiàn)保留一處遺址斷面,有文化層厚約0.6米。該遺址1978年5月劈山造地時發(fā)現(xiàn),破壞嚴重。出土有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zhì)灰陶、著黑陶、印紋硬陶等陶片。印紋陶紋飾有瓦紋、方格紋、曲折紋、席紋等。出土石器有單孔斧、三孔斧、錛、鏃、網(wǎng)墜等。據(jù)省考古專家實地考證,距今有……[詳細] |
正大永言堂位于塘塢鄉(xiāng)正大村內(nèi)·清代末期,面積705平方米·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座南朝北,有戲臺、大廳、后堂共三進。進間設(shè)天井,二、三進間天井精工砌筑。第一進戲臺,羅鍋式山墻,明、次間為五架抬梁式。第二進大廳硬山頂有望板,徹上露明造。面闊五間,通面闊17.8米,通進深8.05米。明間兩縫五架梁帶前、后廊,三架梁兩端飾云頭。前檐柱牛腿上有裝飾性斗拱。柱礎(chǔ)有鼓形和方形兩種。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詳細] |
銀嶺關(guān)、壕嶺關(guān)位于開化縣楊林鎮(zhèn),年代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馬金街古建筑群位于開化縣馬金鎮(zhèn),年代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霞山永錫堂座落在開化縣馬金鎮(zhèn)霞山二村東北面。座西北朝東南,共有三進,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積約660平方米。為鄭氏祠堂。第一進戲臺,懸山頂,重檐翹角,明間柱上有牛腿承托;第二進廳,面闊五間,通面闊18.3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帶前雙步,檐柱上有牛腿,曲梁兩端用雀替。明間有減柱造法,曲梁、月梁雕刻精細,有龍鳳、人物故事圖案。第一進至第二進中間有天井,兩邊下為走廊,上有廂房;第三進,面闊三間,通面闊11.……[詳細] |
公淤豐氏宗祠座落在公淤村北端村口,座東朝西,豐氏祠堂。共三進,三開間,進間設(shè)天井。硬山頂雙坡頂,陰陽合瓦,有屋面板。第一進原有戲臺,三進梁、牛腿等皆有雕刻。一、二進,三、五架梁及卷棚上寬柱用材大。第三進有摟,且地面高出二進。磚砌墻,三合土地面,鼓形、方形石柱礎(chǔ),墻內(nèi)茅崗糊泥隔墻一層。有磚砌門樓,三樓四柱,磚檐翹角,上有墨書“褒忠流芳”四字,有簡單壁畫,麻石門框。根據(jù)建筑風(fēng)格及宗譜記載,該建筑為清代……[詳細] |
小溪邊余氏宗祠位于開化縣村頭鎮(zhèn),年代為明至民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愛敬堂:始建于明正統(tǒng)乙丑年(1445),原名“永敬堂”。明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xué)士商輅親筆提名改為“愛敬堂”,并為其書“愛親者不敢慢于人,敬親者不敢侮于人”楹聯(lián)。咸豐八年(1858)太平軍入境遭毀,同治甲戌年(1874)重修,民國十九年擴建。該建筑座東朝西,共三進,占地面積約760平方米。第一進原有戲臺,現(xiàn)已毀。第二進正廳五間,通門闊17.8米,通進深8.3米,明、次間均為五架梁前卷……[詳細] |
高朱致福堂位于開化縣塘塢鄉(xiāng),年代為明。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溪邊余公墓座落在大溪邊陽光村后的小山坡上,座北朝南,偏北15度東。墓室前筑四柱三間三樓石牌樓一座,分為二層,前一層為貢香石桌,后層為墓室,上用石條做成,門樓式建筑,內(nèi)有石碑記,上有年代明“隆慶三年”。面闊約7.7米,進深15.7米,面積121平方米,碑上刻字因日曬雨打已風(fēng)化,模糊不清。該墓布局完整,歷史悠久,保存情況較好,為研究開化明代墓葬及余氏一族在開化的遷徙及居住情況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jù),具有……[詳細] |
大宗伯第位于大溪邊村的西面,坐北朝南。白墻青瓦,屋檐飛翹,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在碧水青山和藍天的映襯下,透出莊嚴、古樸的氣息。該堂分三進,第一進戲臺,第二進面闊九間,二進到三進中間,有廊。三進屋面與二進相同,有樓,面闊九間。站在正廳細細端詳,正廳門樓為四柱三間五樓,翹角用一組木斗拱支撐。明間上方書“大宗伯”匾,下方幾次間梁、枋借用專雕鑲嵌,有栩栩如生的龍鳳、獅象等圖案。據(jù)村黨支部書記余蘇平介紹,大宗伯……[詳細] |
方永同公祠,位于蘇莊鎮(zhèn)唐頭村內(nèi),至今已有1200年歷史。方永同公祠,總布局為縱長方形,坐西朝東。建筑自東向西,依次為戲臺,大廳和堂三進。廳堂之間有天井,天井兩側(cè)有回廊,總占地面積約790平方米。戲臺面積為83平方米,明次間為九架抬梁式,山墻梁架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戲臺臺面用木板鋪成陰陽合瓦,有瓦當,并有圖案裝飾。天井左右兩邊的回廊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馬……[詳細] |
位于錢江源頭開化縣境內(nèi)的長虹鄉(xiāng),這個有著“江南布達拉宮”美稱的小村莊,村民的房前屋后是梯田,層層梯田從山頂延伸下來,如行云流水,如鏈似帶,十分壯觀。她的美在于獨特的山區(qū)地貌和民居風(fēng)情,美在她飄逸如錦的云霧。一層層梯田,或大或小,依山相疊,躺在山的懷中,縷縷朝陽穿透繚繞的霧氣映射在半山腰古色古香的土房上,別具一格,仿佛置身于布達拉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