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安橋位于蘇州市閶門外上塘街,跨上塘河支流鴨蛋橋浜。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清嘉慶十九年重修。橋畔舊有金閶關(又名青龍關),與鐵鈴關、白虎關并稱“三關”,明代為抵御倭寇建。此橋結構獨特,系石板平橋,橋長30米,凈跨3.5米,橋面寬21.2米,是蘇州古橋中最寬的一座。橋上建有關帝廟,內供關帝神像。廟房占去橋的面積83%;廟前仍有橋面,供行人、車輛通行,是廟與橋相結合的典型……[詳細] |
![]() | “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位于蘇州市干將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現(xiàn)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六代人150年的傳承,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2012年6月4日晚,江蘇鳳凰集團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2.16億元競得過云樓藏書。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學決定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并從社會捐贈募集收購過云樓。2012年6月20最終由國……[詳細] |
![]() | 東花橋巷汪宅即中和堂,位于臨頓路東花橋巷33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蘇州潮州會館創(chuàng)建于明代的南京,于1682年,遷址到蘇州北濠(吳縣閶門外的北濠弄)。后因館址太小,在公元1708年,也就是清康熙47年,潮州會館遷至蘇州上塘(義慈巷西首)。1982年,會館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這座會館歷經(jīng)3個世紀,見證了清朝的盛世、國土的淪陷、國民的奮發(fā)、新中國的和平崛起。蘇州潮州會館是現(xiàn)存潮州會館中保存最完善最富麗堂皇的會址,它以莊嚴典雅的風骨向八方來客展示著富有特色的……[詳細] |
![]() | 柴園位于蘇州市醋庫巷44號。是一處建于清末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此地初為清道光年間潘曾琦宅園。光緒年間,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購得,重修擴建后,人稱“柴園”。東宅西園,園中前有鴛鴦廳,寬敞豪華,后有楠木廳,典雅淳樸。其間布置庭園四區(qū),以中園最佳,水池清幽,船廳怡然,山石奇巧,丘壑自具,展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漸散為民居。50年代,南區(qū)人民政府曾駐此。1957年后為學校使用。1……[詳細] |
![]() | 北張家巷雕花樓既沈宅。北張家巷九號沈宅內,有兩座精巧別致的小型雕花樓,比東山雕花大樓早建七十多年。整個樓廳,雕有云彩、花卉及飛禽走獸。底層廊檐下,六根角撐上,刻有成對的獅子頭、蝙蝠及仙鶴含靈芝等凸雕裝飾,圖形十分纖巧秀麗。所有窗格,花紋眾多。沈宅坐北朝南,總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分中、西、東三路。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門廳、轎廳、大廳和兩進樓廳,共五進。前三進為蘇州一般傳統(tǒng)形式,三開間圓作,抬梁式與……[詳細] |
![]() | 上津橋位于蘇州市閶門外楓橋路東首廣濟橋西,東與廣濟橋相望,西和永津橋、下津橋相對,跨上塘河(古運河段)。為一大型單孔石拱橋,橋券寬大,河面寬廣。登橋遙望,一派水鄉(xiāng)風光,使人流連忘返,F(xiàn)作為“大運河”附屬文物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津橋南堍有“故明郝將軍賣藥處”石亭一座。“郝將軍賣藥處”是一處已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跡。史料記載,郝將軍姓郝名太極,明代云南晉寧州(今昆明市晉寧縣)人,守城立……[詳細] |
![]() | 吳宅位于學士街梵門橋弄8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資料介紹,此宅原為明代正德間大學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后幾經(jīng)輾轉,方歸吳氏。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暫借作紫陽書院,俞樾一度寓此。梵門橋弄原稱楊衙前,因明末復社名士楊廷樞及其字楊無咎曾居此而得名,今吳宅為該巷最典型之古宅,是否即為楊廷樞故宅,尚待進一步研究考證。此宅現(xiàn)存建筑面積2360平方米,占地1600平方米。原有建筑兩路五進,坐……[詳細] |
![]() | 壽星橋位于蘇州市古城區(qū)東望星橋北葉家弄,跨第四直河。此橋初名營橋,宋《平江圖》有載。相傳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浚河時于橋下得瓷壽星,遂改今名。其為一單孔拱橋,用武康石砌筑。武康石色紫褐,質地粗獷古樸,宋、元間蘇州一帶建筑物常用此石。橋身長18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兩坡設踏步。橋面欄板為1965年從附近被拆的百獅子橋移來,上有獅獸浮雕圖案,或蹲或舞,生動活潑。該橋保存宋代構件較多,體量……[詳細] |
![]() | 金雞墩遺址位于虎丘山的西側二里處,原長青鄉(xiāng)繁榮村吳梗上南,南臨白洋灣。古稱金姬墩、金姬墓,史載張士誠的妃子葬于此。1956年,江蘇省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金雞墩遺跡。10月22日,初步調查為南北約170米,東西約400米,最高離地面15米。作為一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參考資料》在1956年12月號,即刊登報道。1957年,文物復查時,遺址實際為南北75米,東西95.5米,面積約7000平方米,高出地面9……[詳細] |
![]() |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閶門內桃花塢廖家巷前新街10號準提庵(又名七子庵),明萬歷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構禪房數(shù)楹,天啟六年(1626年)楊大瀠創(chuàng)精舍于此,供奉準提佛像,名為準提庵。清康熙時,江蘇巡撫宋犖重修。嘉慶五年(1800年)吳縣知縣唐仲冕又修,并拓庵東別室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館”。同治年間復修,1923年再修。準提庵坐北朝南,現(xiàn)占地約2000平方……[詳細] |
![]() | 蘇州可園又名近山林、樂園,是一處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古典園林建筑。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708號),與滄浪亭僅一巷之隔。園門朝南,與滄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可園現(xiàn)存面積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檻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曠。數(shù)十年來曾幾度維修。蘇州作為古典園林建筑的代表性地區(qū)具有濃厚的古典氣息。五代末年,此處是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佑別墅一……[詳細] |
![]() | 范成大祠在石湖行春橋西,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為明正德年間御史盧雍所建,后毀,F(xiàn)建筑為清同治年間(1862一1874)重建,一九八五年大修。祠內保存的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詠六十首》碑刻,系明代遺物!端臅r田園雜詠六十首》,是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石湖所寫,被后人譽為我國田園詩的典范.“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狈从沉颂K州農(nóng)民的勤勞本色。在范成大祠旁……[詳細] |
![]() | 錢處士墓在虎丘西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古時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為“處士”!肮胖^處士者,德盛者也。”錢處士就是這樣的人。錢處士名近仁,清代蘇州人。幼孤,修鞋為業(yè)。業(yè)余自學經(jīng)史,博學多才,潔身好義,人稱“補履先生”。年七十六而歿,無嗣,里人殮之,葬于虎丘山麓,送葬者數(shù)百人![詳細] |
![]() | 振華女子中學舊址位于姑蘇區(qū)帶城橋下塘18號,年代為民國。2014年6月30日,振華女子中學舊址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