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旅游

汕尾市景點介紹

  金竹寺,距海豐縣城l2公里,位于蓮花山鎮(zhèn)銀瓶山南麓的象嶺上。清《海豐縣志》云:“銀瓶山……昂伏乾坎問,縣祖山也。高千仞,狀若瓶,產五色奇花,上有天池,秋冬不涸,春夏瀑落如練”。又云:“金竹庵,在銀瓶山腰,苔石為曲徑,上有瀑泉飛走石間。”該寺歷史悠久,距今400多年,明萬歷年間由高僧印宗募建。因象嶺叢生一種金色的竹林,遂名為“金竹庵”。金竹寺山環(huán)水抱,林木茂盛,環(huán)境幽美。北有名勝“石庵峽谷”、“第一……[詳細]
  丘東平故居位于海豐縣梅隴鎮(zhèn)馬福蘭村。馬福蘭村是廣東海豐縣一個典型的南方小村落,共三十來戶人家。丘東平同志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金色童年,后來投身彭湃同志領導的農-動![詳細]
  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系彭湃同志干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創(chuàng)辦。他親自擔任所長兼教員,講授《東江農民運動狀況》、《革命人生觀》、《農民協(xié)會組織》、《政治經濟學》、《革命文化學習》和軍事訓練等課程,結業(yè)后,學員先后被派往粵東各縣從事農-動等工作。海豐婦女解放協(xié)會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七日正式成立,推選彭湃同志為會長。海豐縣人民委員會一九六二年公布為海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豐烈士陵園座落于海豐縣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積為11萬平方米,陵園正門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黃色琉璃瓦蓋頂,大理石和錦磚貼墻結構,氣勢雄偉壯觀。牌坊橫匾“烈士陵園”四個鎦金大字,為廣東省長葉選平所書,筆力遒勁,結構嚴謹。正門前面縱橫各百米為陵園廣場。正門后面是甬道,兩側栽種著蒼松翠柏和各種花卉,還有兩個小荷花池,既莊嚴肅穆,又秀麗壯觀。經過甬道拾級而上,是烈士墓碑,墓碑高7.5米,寬1.5米,……[詳細]
  海豐縣,歷史悠久,以文物豐富而聞名于世,縣城的城隍祖廟是其中之一!0”城隍廟遭受嚴重破壞面目全非。經近幾年來的重建修茸,如今煥然一新。海豐置縣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縣之城池的興建曾數(shù)易其址。海豐最先的縣城是在城東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廢。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陳規(guī)任知縣,在城北(今彭湃醫(yī)院)筑建城池,縱橫各40丈。24年后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官任千戶所的馬貼木,……[詳細]
  得趣書屋是紅色土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豐縣海城鎮(zhèn)橋-,在彭湃故居東側,坐北向南,面臨秀麗清澈的龍津河,面寬3間12米,深進8米,風火式山墻,旁側有高大遒勁的紅錦,為之增添秀偉的氛圍。得趣書室原是彭湃同志自家書室。一九二二年夏天,彭湃同志開始宣傳、組織農-動,在這里與赤山、龍山的張媽安、李思賢等五位青年農民首先成立海豐“六人農會”。一九二五年三月,廣州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勝利后,-同志在這里幫助建……[詳細]
  彭湃烈士銅像于1986年10月18日安放在紅場中心,10月22日彭湃誕辰九十周年時揭幕。銅像坐北向南(面向紅場大門),墊座由整齊花崗巖石箝制而成,高2.3米,長2米,寬1.7米。正面中間碑板鑄塑元帥的題字“彭湃烈士像-題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下面鑄塑“海豐縣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立”。背面鑄塑“作者潘鶴”四字。墊座上面安放著彭湃烈士站立的全身銅像,高3.2米(通高5.5米),重2噸。其造形……[詳細]
  海豐總農會舊址原是明代龍山鄉(xiāng)“天后宮”。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各區(qū)農會代表六十多人秉承二萬多會員和農會轄下的十萬勞動人民的重托。在這里成立海豐總農會,會議通過了農會組織章程,選舉彭湃同志為總農會會長。海豐縣人民委員會一九六三年頒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為紀念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師(通稱紅二師)和廣州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四師(通稱紅四師)在“紅場”勝利會師,與海陸豐工農革命武裝并肩戰(zhàn)斗,參與創(chuàng)建、發(fā)展和保衛(wèi)海陸豐革0據(jù)地,為緬懷其豐功偉績,海豐縣人民政府特建此二亭,以之紀念。……[詳細]
  佛門圣地準堤閣位于海豐縣城東郊兩里許,后依龍山,南橫津水,風景幽美,龍山上巍巍烈士碑、寺閣旁森森翠竹林,都給準堤閣增色不少。準堤閣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門橫額陽刻“準堤閣”三字,走廊石柱刻有一鶴頂格嵌字聯(lián)曰:“準除邪念方離俗,提唱無文尚悟禪!鄙罹叻痖T禪宗氣味。門前還書刻有兩首“禪詩”,其中一首為:“人間何處清涼境,太白巍然海上山。萬丈紅塵飛不到,峰巒密密擁關禪。”進門為前殿,有彌勒……[詳細]
  冠峰溫泉,舊稱埔仔熱水。在蓮花山鎮(zhèn)埔仔峒黃土嶺,與佛教景觀大道庵相鄰,近年來被開發(fā)為溫泉之鄉(xiāng);附近銀溪風光旖旎,景色幽美,是游泳、消閑、理療的好去處。埔仔峒群山環(huán)抱,溪澗縱橫,谷地開闊,是海豐先民最早聚居的古峒,也是全國十三塊紅色革0據(jù)地之一,有紅四師師部舊址、紅軍洞、紅軍墓等革命史跡。古文化遺址有域寨、永玻、礦坑、冶煉遺址等、峒內出產紫水晶、薔薇石英等名貴礦石,并有銀瓶奇石、龍口百、大小東門峽谷……[詳細]
  龍津橋位于海城東側龍津河,為東西向。東側橋引40米,全長80米。橋面寬7.5米,橋高7.5米。除兩頭橋墩外,中間設橋墩四個,橋而護以欄桿。龍津橋原于明代天順七年(1463年),海豐縣令[胡廣]修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橋毀,邑人姚恭、蘇炤、吳志高等架木以渡。崇禎十一年(1638年)橋又毀壞,縣令[李炫]重造,翼以石欄,首尾立坊,刻示其上,禁民搭柵鋪以防火災,后又毀壞東橋坊。曾多次重修橋墩,橋……[詳細]
  羊蹄峻嶺在海豐縣赤石、后門、梅隴三鎮(zhèn)之交界處。是蓮花山脈延伸之山嶺,其峰形似楊桃瓣,明代以前稱楊桃?guī)X。因嶺高路險,清代又取名羊蹄峻嶺。該嶺道是古代粵東各縣通惠州、廣州的要道原開鑿于漢代。三國時阻塞不通。兩晉至宋代年間有盜賊占嶺為巢,故該嶺時通時塞。至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砌筑驛道,建庵于嶺之頂端,旁置小亭,供行人茶水。萬歷年間海豐縣令陳汝鳳重修之。清康熙九年(1670)冬,藩司糧憲臺徐……[詳細]
  赤山約農會舊址原是明代龍山鄉(xiāng)“靈雨庵”。在彭湃同志宣傳發(fā)動下,農會發(fā)展很快,會員由六人擴大到二十八個村莊五百多人,一九二二年九月,彭湃同志在這里親自主持成立了“赤山約農會”。一九五六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重建赤山約農會舊址。廣東省人民委員會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頒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陶河鎮(zhèn)梁美樓在海豐縣陶河鎮(zhèn)港口村,有一座古民居,當?shù)厝肆晳T稱“樓內”這是一座由整個院墻圍成的古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363平方米,正面寬38.94米,南北長60.7米,內有大小房間60間,4廳9個天井,整個民居建筑群由一前門和左右兩個后門出入。據(jù)了解,該民居約建于1761年-1771年,歷經風雨200余年,2003年吳氏子孫集資按原貌進行全面修復。整座古居中軸對稱,居房、廳堂、天井整齊劃一,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