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峨眉,北有畫眉”,這在溫泉一帶是流傳很廣的話,也是常使這一帶人感到自豪的話。畫眉山 究竟在那里?有人說太舟塢村東的一座小山就是畫眉山。也有人說是黑龍?zhí)洱埻鯊R所在的山才是畫眉山。其實,史書早有記載:最早的是《明統(tǒng)一志》中說,“宛平縣產(chǎn)石,黑色而性不堅,磨之如墨。金時宮人多以畫眉,名日眉石,亦稱黛石。”《帝京景物略》記載:“畫眉山產(chǎn)石墨色浮質(zhì)而膩理,入金宮曰眉石,亦曰黛石。”由《帝京景物略》卷五……[詳細] |
溫泉村北二里左右就是辛莊村,村子不大,但卻十分秀麗典雅。村中東、西、南、北四條道路方方正正。一排排民房整整齊齊。村里村外樹木繁茂,郁郁蔥蔥。村前一條小河,曲曲彎彎。辛莊村正中央原有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是明代崇禎年間掌印太監(jiān)高時明興建的家廟——玄同道院。古堡是用青黑色的石頭和磚建成的,當?shù)厝硕冀兴跇。所以辛莊村以前就叫黑樓辛莊。這個玄同道院大門為大式起脊兩坡水陰陽合瓦門樓一座。園門上橫額鑲嵌著的一塊……[詳細] |
北京西郊海淀區(qū)白家疃村南,有三座峭立峰巔,中峰高,東西兩面?zhèn)确宓,似直插云端的三柱香,多少年來,人們都稱它“三柱香”。在三柱香山下,有一泉水,名叫百家水,泉水向山凹處流至一方池中。何魁山莊就建在三柱香山麓百家水嶺的平臺上,是京西清代四大莊園之一。 何魁山莊,至今約有一百余年的歷史。據(jù)白家疃村中故老相傳,何姓與霍姓兩字不分,原為一家人,霍老爺自幼凈身入宮充當小太監(jiān),后來擢升為乾清宮總管太監(jiān)。很受……[詳細] |
溫泉村邊的顯龍山最高處上,有一塊巨大的黑灰色石壁,上面刻寫著“水流云在”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八髟圃凇泵總字有4 平方米大, 巍巍壯觀,氣勢磅礴。下面有題注為:“英斂之偕內(nèi)子淑仲小兒,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時宣統(tǒng)退位之次年正月也”。題注字每個字也有0.3平方米有余,總面積約30平方米,此石為大青石,石質(zhì)堅硬抗風化,歷經(jīng)九十多年風風雨雨,刻字仍清晰可見。 這處被譽為北京……[詳細] |
從頤和園往西,沿京密引水渠邊的溫頤公路前行,過了冷泉村,就進入了溫泉鎮(zhèn)的地界。順著寬闊的公路,迎面便見一座綠樹蔥蘢的小山,名為畫眉山,山頂一座紅墻黃瓦、金碧輝煌的廟宇赫然映入眼簾。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黑龍?zhí)洱埻鯊R。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黑龍?zhí)对诮鹕娇诒,依崗有龍王廟,碧殿丹垣,廊前為潭,土人云有黑龍潛其中,故名黑龍?zhí)丁!碑數(shù)厝讼鄠骱邶埵菛|海龍王的兒子,有一年它外出歸來,發(fā)現(xiàn)自己棲身的龍?zhí)侗灰粭l白龍霸……[詳細] |
白家疃村是溫泉地區(qū)見于歷史記載較早的村子。從京城翻過紅山口去往溫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經(jīng)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黃道嶺、半天云嶺北麓東西延伸,村落狹而長,三里長街從村中而過,街兩邊布滿商鋪小店,往來行人不絕,是當?shù)匾粋交通和商業(yè)的中心。 據(jù)傳說,白家疃原名白紙灘。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個世代以剪紙謀生的藝人名叫張忠,手藝精巧,遠近聞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紙疃,時間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種……[詳細] |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白家疃村西小石橋附近不斷有城里的專家學者來訪。有時三五人,有時十幾人。這些人在這里東張西望,又是照像,又是度量,還有人直接找村里的老人聊天。原來,他們都是我國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來此處尋訪曹雪芹晚年生活過的地方。我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吳恩裕等人都多次來此考察。吳恩裕先生在《曹雪芹叢考》一書中描寫過在此考察的情況。他還記得當年采訪過的白家疃張德順、劉蘭、王榮等人的情況![詳細] |
清華園原址為清康熙年間所建的熙春園的一部分。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園子,西邊的園子起名為“近春園”;東邊的園子仍名為“熙春園”。咸豐登基之后,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了。 清華園是清代咸豐皇帝所賜。今“清華園”工字廳后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lián)一副曰: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謝叔源的《游西池》詩,“……[詳細] |
清華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學校,是清政府于民國前一年(1911年)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北京所建立。最初稱為“留美預備學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國學習的中國青年而建立的預備學校。畢業(yè)生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1925年,始創(chuàng)四年制本科教育。清華大學現(xiàn)致力于建設多學科的綜合大學。至2005年4月,清華大學有理學院、建筑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詳細] |
海淀博物館,是一座新建的海淀區(qū)地志性綜合博物館。海淀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涵蓋了從新石器到明清直至近代的各個時期,涉及瓷器、玉器、金銀器、銅器等十多個門類。通過舉辦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等方式,向國內(nèi)外公眾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介紹海淀區(qū)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發(fā)展。海淀區(qū)博物館位于海淀劇院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631平方米,展覽面積754平方米,是一座新建的地志性綜合博物館。它以保護各類歷……[詳細] |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玉泉山北部金山口,明朝景泰帝朱祁鈺(公元1450-1458年)的陵寢。朱祁鈺是明英宗之弟。1449年,英宗在與蒙元殘余軍隊的作戰(zhàn)中被俘,朱祁鈺臨危受命,立國號景泰,并打敗了蒙元殘余勢力,使得英宗返回京城。英宗重新奪回王位后,將朱祁鈺廢為親王,并在其死后以王爺?shù)囊?guī)制葬于京西金山口。至憲宗時,才重新以皇陵規(guī)制營建陵寢。景泰陵基本具備了同時期明皇陵的主體建筑和布局特點。墓葬分為前室……[詳細] |
真覺寺在海淀區(qū)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是在一個高臺上建起的造型別致、雕刻精美而連為一體的五座小型石塔,因此人們習慣上把真覺寺叫做五塔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永樂年間(1413年左右),印度僧人班迪達來到北京,獻上金佛5尊和印度式“佛陀迦耶塔”圖樣。永樂帝下旨建守造塔,明成化九年依所獻圖樣建成金剛寶座塔。八國聯(lián)軍侵華,寺院蕩然無存,唯塔幸存。這種類型的塔,現(xiàn)全國僅存6座:3座在北京,即五……[詳細] |
萬壽寺位于長河廣源閘西側(cè),是京西著名古剎。建于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歷五年(1577)重修,改名萬壽寺。主要用做藏經(jīng)卷。后經(jīng)板、經(jīng)卷移至番經(jīng)廠和漢經(jīng)廠,萬壽寺成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閣和梳妝樓,成最后格局。寺分三路,中路為主體,西為行宮,東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萬壽閣、千佛閣及碑……[詳細] |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園中北部。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鐘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志景觀之一。該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帶在清朝屬于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臺64座、游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和珅后來被查抄之后,淑春……[詳細] |
香山寺位于北京香山公園內(nèi),歷史悠久,據(jù)記載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將二寺合一,金章宗賜名“大永安寺”。 北京香山公園內(nèi)的香山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稱“永安禪寺”。清乾隆年間,在原址上擴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獨特的寺院格局,御賜“大永安禪寺”,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香山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嚴整壯觀,曾為西山諸寺之冠。香山寺于1860年、1900年分別遭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