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濱州市旅游

濱州市景點介紹

  蘋果谷景區(qū)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政府以獎代補,計劃總投資450萬元。園區(qū)打造充分結合高廠村及周邊景觀特色,力求原汁原味。新征地10畝,完成中華大果園大門建設,完成道路硬化1200米,利用舊村改造搬遷戶拆下的石塊鋪設石板路300余米,河道整治防滲水景建設500米,河道兩側栽植大葉金雞菊5000株,建成200平方米停車廠4處,設立蘋果文化長廊1處,使用原始木桿、木枝等木質材料建成觀光涼亭9座……[詳細]
  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文化旅游島簡稱黃河島,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山東濱州無棣縣的東北部,瀕臨渤海,系黃河故道,由秦口河、套爾河環(huán)抱左右,四面環(huán)水。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環(huán)渤海經濟圈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疊加地帶,處在京、津、塘和滬、蘇、浙的交會點。地理位置優(yōu)越,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景區(qū)內水、電、路、訊、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完善,配有直升機、豪華游艇、摩托艇、皮劃艇、仿古畫舫、觀……[詳細]
  打漁張渠首森林公園是2001年12月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公園內,有打漁張引黃閘、涼亭樓閣、百歲垂柳、青年林工程、大禹治水和黃河母親及保護母親河雕塑等景觀。進入公園,鳥語花香、-茫茫、水聲滔滔,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打漁張引黃閘六個大字是由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詳細]
  洪福園,位于博興縣興福鎮(zhèn),古稱姑棼行宮,又稱洪福寺,起于殷商,興于春秋,傳承于漢明。古因其地理位置后靠貝丘前有澠水,以“背倚寶山、襟懷圣水”而被位于博興的蒲姑古國封土為壇,作為祭拜天地和祖先以及祈年的福地。到了春秋時期則成了齊國接待國賓使臣田獵游覽之所。洪福園曾與歷史上許多名人、歷史故事產生過關連,相傳孔子早年居住齊三月曾游姑棼觀人射雁,由此而發(fā)出“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的論語。公元前331年,楚……[詳細]
  麻大湖亦名麻大泊、魚龍灣,俗稱官湖。位于博興縣城西南約5公里,地處博興、桓臺兩縣交界處。系孝婦河、朱龍河、鄭潢溝、烏河等眾水下流匯集而成。湖面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4公里,面積近30平方公里。為內陸淡水湖泊。麻大湖有著迷人的風光,自古就是妙趣天成的游覽勝地。博興縣沿湖有25個自然村,村村相連,楊柳蔥茂,小橋流水人家,掩映其間,連同桓臺縣沿湖20多個村莊,正好構成一個橢圓形的風景帶,象慈母的雙臂,緊緊……[詳細]
  古槐傳說中已有千余年的歷史。遠遠望去,像蒼龍騰空,又如綠色巨傘,映襯在藍天白云下,顯得蒼勁、挺拔,充滿盎然生機。老槐樹胸圍4.85米,三個人合抱尚且勉強。樹干已枯空,樹冠一半枯死,另一半的樹皮上頑強而執(zhí)著地長出繁密的樹枝,郁郁蔥蔥,蔥翠欲滴,堪稱是一個生命的奇跡,樹洞內斑斕的樹皮,扭曲的樹身,蜿蜒交錯,宛如怪石嶙峋的巖洞。它蒼翠的容貌,令人悠然回想它生命萌芽的久遠年代、漫長歲月的生長歷程和傳奇經歷……[詳細]
  沾化冬棗示范園、毛家洼全縣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山東橫店萬公頃草業(yè)畜牧綜合開發(fā)區(qū)形成農業(yè)觀光風景線。近幾年來此觀光者劇增,1999年有13萬人次,2000年達到15萬人次,其中國外游客68人![詳細]
  西堼遺址位于沾化縣馮家鎮(zhèn)西堼村西北500米處,秦口河和迷河溝分別穿過遺址東側和西側,遺址地勢為一高于四周耕地約1.5米的漫坡狀臺形地,因河流沖刷,文化層直接暴露,深度達2.5米,河邊堆積大量陶器殘片,其中包括夾蚌紅陶罐、灰陶罐、多式陶豆、筒瓦片等,并出土有銅戈、同錢幣等文物。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西堼遺址”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志為青石質碑刻,水泥基座,面南而立!斑z址……[詳細]
  時代:周楊家鹽業(yè)遺址群位于沾化縣富國街道東楊村西北方向約2.5千米處。1950年春,徒駭河加寬加深時楊家古窯址被發(fā)現,出土若干“將軍盔”。1955年,徒駭河疏浚加寬時出土大批陶制盔形器。自發(fā)現至今經歷了四次調查。遺址東西長650米,南北寬240米,總面積約15.6萬平方米,包括12處周代制鹽遺址。采集的大部分標本是盔形器、濾器、灰陶簋口沿、灰陶豆等,皆為鹽業(yè)生產所用,少部分為生活用具,有厚方唇商式……[詳細]
  惠民城南關基督教堂系英國循道公會于1902——1937年分三期建成。1902——1905年修建樓房,建有教堂、學校、醫(yī)院共計40余間,建筑面積為1317平方米,在當時別具一格,俗稱“洋樓”。1915年循道公會分別將陽信、樂陵的財力和人力移至惠民,建成了“山字樓”,建筑面積為3872.5平方米。1937年又建成大教堂一座,建筑面積為201.5平方米;中間還建有中國教牧人員住房、先生房、工友房、教室、……[詳細]
  白龍灣風景區(qū)位于惠民縣清河鎮(zhèn)以南的白龍灣險工,這里流傳著一個關于“小白龍”的美麗傳說,為整個風景區(qū)增添了神秘色彩。整個風景區(qū)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總長約5千米,有生態(tài)林、防護林,苗木品種達35種以上。潭深水急,堤上花紅柳綠,并有引黃灌溉閘建于此,是黃河大堤著名的風景區(qū)![詳細]
  秦臺位于濱城區(qū)以北偏東約15公里處。臺高19米,底周188米,面積2826平方米,傳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長生藥,久而不還,筑臺望歸,故名秦臺。……[詳細]
  蘭家遺址位于濱州市濱城區(qū)三河湖鎮(zhèn)蘭家村。付家河從遺址東部穿過。遺址中部高于周圍耕地。1957年當地村民取土時挖出部分青銅器,計有卣、觚、爵等。1960年又出土劍、戈等。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1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3米。北部堆積層中,發(fā)現大量骨料及半成品骨器,能辨認的有牛、馬、豬、羊、狗、鹿角,牛骨和豬骨最多。從切、剖、鑿、刻、磨的痕跡中可以看出使用的工具很銳利,制……[詳細]
  臥佛臺遺址位于濱城區(qū),為龍山文化遺址。龍山文化為主兼有商周時期遺存。位于濱城區(qū)濱北街道辦事處北街。1947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民在臥佛臺附近構筑工事,曾發(fā)現部分珍貴文物。1954年出土部分黑陶片、石器、蚌、骨等器物和殘片,經有關單位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濱縣油棉廠在臥佛臺取土,地表80厘米以下發(fā)現大量黃砂,黃砂里面夾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和獸骨,但當時的取土工作已……[詳細]
  興國寺俗稱丈八佛寺,位于博興縣寨郝鄉(xiāng)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屢屢重修。據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歷,崇禎,清道光菌重修過。丈八佛石造像亦稱興國寺石造像,坐落在博興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寨郝鄉(xiāng)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積7.29平方米,為單身立式圓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圓,微笑,豐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