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盛角位于開封清明上河園迎賓門南側,是一個集時尚購物、特色餐飲、民宿客棧、娛樂休閑、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全仿宋建筑文化休閑街區(qū)。七盛角,就像麗江古城的四方街,成都的寬窄巷子,充滿小資的情調。這條小巷蜿蜒曲折,兩邊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院落、街巷與水岸、湖泊、荷塘、石橋相呼應。這里有茶館、戲樓、酒吧、客棧、時尚店鋪、主題餐飲、文創(chuàng)空間;周邊有清明上河園和龍亭公園。在景區(qū)逛累了就到這里來走走,找一家小店坐坐……[詳細] |
在古老而神秘的朱仙鎮(zhèn)岳飛廟的東側,有一座與之相配的關帝廟,二者殿宇相連,構成一片氣勢宏大的古建筑群,大有凌空鎖云之勢。這里就是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社的社址——關帝廟。據史料記載,朱仙鎮(zhèn)關帝廟中心原以大戲樓為主,明崇禎年間建關帝廟舞樓,由于兵亂、河患等原因,曾一度多次進行修復、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次重修關帝廟,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六年(1751年)經兩次整修后,關帝廟達到了最為鼎盛……[詳細] |
開封書店街是一條與日本東京神田書街齊名的世界兩大古街之一,書店當然并非只在書店街才有,但書店街那種濃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氣息,那種悠閑而又雅致的古老韻味,卻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領略到的。走進書店街,猶如走進了遺存千年的書院,又像走進了古色古香的畫廊。街道兩旁多為兩層0式建筑,青磚白縫,小瓦蓋頂,飛檐挑角,坡頂花脊,風格古樸典雅。許多店鋪的墻面、門窗和欄桿上,都有造型別致的木雕裝飾,有的還鑲著人物、花……[詳細] |
羅漢殿又稱八角琉璃殿,是開封大相國寺中軸線上第三個佛殿。羅漢殿是八角回廊式建筑,精美無比,為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其獨特的造型,極具特色,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可謂獨一無二。羅漢殿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組成。游廊殿中為大型群像“釋迦牟尼講經會”,由500個造型各異的羅漢像組成,故這里又叫五百羅漢殿。中心的木制八角亭中供奉著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由一株完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這尊佛像雕刻于乾隆年間,……[詳細] |
御河全長1900米,連接開封市龍亭湖、包公湖兩大主要景區(qū),周邊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龍亭湖周邊有5A景區(qū)一處,4A景區(qū)兩處,3A景區(qū)一處,湖底沉睡千年國寶——六朝皇宮遺址。包公湖旁邊有4A景區(qū)兩處,國保一處,御河碼頭兩側為西司夜市。御河作為紐帶將開封市幾乎所有旅游景區(qū)有機聯(lián)系起來。御河總投資近5.5億元,貫通龍亭湖、包公湖和清明上河園內水系,連接古城兩大景區(qū),在宋都水系中地位舉足輕重。市委市政府……[詳細] |
河南大學始建于1912年,原稱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這里曾是河南貢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國會試曾在這里舉行,至1905年,延續(xù)了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在這里劃上句號。河大校訓“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走進河南大學,一座座掩映于翠綠中的近代建筑群,青磚綠瓦,飛檐走獸,雕梁畫棟,一種歷史的厚重和藝術的美感不知不覺在周身蔓延。用時參考2-3小時交通10路公交車至河南大學。景點位置河南省開封市……[詳細] |
開封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1975年遷至東郊白塔村南,占地面積210畝。其中烈士紀念建筑物面積7460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革命烈士英名碑、解放開封戰(zhàn)役無名烈士公墓、革命烈士墓區(qū)、革命烈士紀念堂、粟裕將軍骨灰敬撒紀念處,胡萬杰、郭向新烈士塑像,國際和平戰(zhàn)士夏理遜大夫墓、碑等,革命烈士載入史冊的共有4942位。開封市烈士陵園緊緊以“褒烈育人”為宗旨,大力……[詳細] |
位于今鼓樓街西口,又名譙樓。臺高3丈,磚砌甕門,以通東西,東北角有磚階,可循級而登,樓為重檐歇山式,面闊5間,上層設欄干,可行游遠眺。西檐下匾聲震天中,東檐下匾為無遠弗屆?瑫ふ,氣勢雄偉,為開封舊城內榜書之冠。相傳為清代祥符人袁舜裔所書。兩匾上款書:皇清康熙廿八年歲次己已季春吉日,下款為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鎮(zhèn)閻興邦立(兩匾無存,照片存河南省博物館)。樓上置鼓一面,……[詳細] |
開封府城隍廟府城隍廟位于城隍廟后街,今黃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即其舊址。元河南路都總管劉福建,王惲撰有《汴梁路城隍廟記》。明洪武二年(1369年),誥封其神為承天鑒國司民顯圣王。明代府城隍廟坐北朝南,由南向北為照壁,左右鹿角、牌坊、大門3間,門后為甬道,甬道后為二門3間,二門東西各開角門,角門外為東西夾道,二門后為甬道,甬道后歇山式大殿5間,殿后為后殿,形制如大殿。東西兩殿內祀奉七府及汝州城隍像,大殿內祀……[詳細] |
【祥符縣文廟大成殿】位于開封市小南門里洪學街一號(原為臥龍街),F存大成殿一座,綠瓦懸山,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檐出廈,前墻有木欞窗,天花板由方木格組成,保持著原有面貌,該廟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崇禎十五年沒于水。清順治十一年重建,康熙六年遷于今址。明清兩代,形成了儒學治天下,文廟遍全國的局面。于是京師、省會、府治、縣治,均修廟建學,開封府治與祥符縣治雖同在一城,卻有兩廟、兩學。而且府、縣儒學生員,各……[詳細] |
開封府文廟最早是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的汴梁路學。是利用北宋太學的舊址改建的。北宋太學的舊址原在內城朱雀門外附近,有北宋嘉祐年間所刻的全部儒家必讀的石經,用篆楷兩體書寫,世稱二體石經。金代貞祐年間(1213-1216年),為抵御蒙古,金人將內城擴大,太學剛在拆遷的范圍。金人在匆忙中將太學遷移東南城下,石經亦隨之遷移。金亡以后,元人即以其地改建為汴梁路學。那時石經堆積如山尚未樹立起來![詳細] |
北大寺北清真寺,在城內東北隅,鐵塔西南角,俗名北大寺,又名鐵塔寺。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原在北關外,明末黃河決口,寺塌壞,清初遷建今址。據傳遷建時自歸德(今商丘)購得某姓宗祠,以其料建寺。開封一般建筑系公柱母梁,而該屋架為公梁母柱,是它的一大特點。該寺建筑有大門3間,大門坐西向東,門內南北均有廂房,大殿3間,前有卷棚出廈,卷棚南北角門上方均嵌石刻一方,北面石刻為龍馬負圖處5字篆書,下款為嘉祐二年(105……[詳細] |
善義堂清真寺位于鼓樓街南鵓鴿寺10號。西鄰馬道街、南鄰鐵佛寺街。寺坐西向東。清咸豐年間西北五省回民起義,遭到左宗棠等人的鎮(zhèn)壓。部分起義群眾陸續(xù)遷入開封,至同治間已有300余家。這部分移民善于經商開始大多經營販馬,所以開封人稱之為馬客伙后來部分在開封經營商鋪。他們的宗教活動原來在文殊寺,以后因教派不同,就籌劃自建清真寺。為避清廷耳目,仿同鄉(xiāng)會館之格局,用設義塾名義,呈請當局。祥符縣于同治十三年(18……[詳細] |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周在河南省杞縣縣城西南6公里段崗村北、黃崗溝南岸沙丘上。出土古斧、石鑿、骨匕首,灰色、紅褐色、泥質、沙質繩紋、條紋、附加堆紋之甕、壺、罐、盤等殘片和不完整的陶獻、矮乳狀鬲腿以及鹿角、獸骨等,屬龍山文化遺存。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對該遺址重新進行發(fā)掘,出土了龍山、二里頭、商周時期的大量陶器。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的附近。北宋東京城又稱“汴京”、“汴梁”,是北宋時期的都城,由于歷史上黃河經常泛濫的原因,城址被淤埋于地下達7米深處,給城址的考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年經過多次的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汴京古都的城市布局。都城由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組成。外城的平面近方形,南北長7.5公里,東西長7公里,有13座城門和7座水門。城外有著名的“護龍河”的壕溝,寬30多米。內城又名“里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