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新余市旅游

新余市景點介紹

  洪陽洞位于袁嶺第七峰的山腰,因晉代大醫(yī)學家、道教祖師之一葛洪以及婁陽在此修道煉丹,為民治病,故名“洪陽洞”。又因明代大學士嚴嵩曾在洞中勤學,又稱“嚴嵩洞”。洞口呈弧形,高、寬各20米,洞長達4公里。洞身蜿蜓曲折,忽而像市井小蒼曲折幽深僅容一人行走,忽而如穹形大廳,豁然開朗,可納千人-。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宛若地下迷宮一般。洞內(nèi)石筍、石鐘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鐘乳石……[詳細]
  圣集寺,位于仙女湖風景區(qū)舞龍湖鐘山峽南岸蓮花谷,背山面水,是由五臺山佛教協(xié)會會長妙江大和尚親往主持的佛教靜地,于2009年開山動工興建。地址:仙女湖風景區(qū)內(nèi)……[詳細]
  時代:新石器時代拾年山遺址位于新余市渝水區(qū)水北鎮(zhèn)拾年村東面,其西南10里之地為蒙山之陽,東南北三面有蒙河水系環(huán)流,是一座臺地型古文化遺址,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左右。該遺址系1984年10月考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曾先后三次進行考古發(fā)掘,出土遺物石器有:钁、鋤、斧等;陶器有:鼎、缸、簋、杯等器物4000余件;清理墓葬136座等。通過大面積揭露和發(fā)掘資料表明,拾年山遺址是一座具有一定布局特色的原始村落遺址,……[詳細]
  時代:唐至明位于分宜縣湖澤鎮(zhèn)鐵坑村的鳳凰山鐵礦遺址,是具有千余年歷史的古煉鐵場遺址。據(jù)史料記載,鳳凰山地區(qū)的采礦、冶鐵歷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開始,宋朝時期的采礦、煉鐵業(yè)相當發(fā)達,官府曾專門在此設置“貴山鐵務”作為管理鐵業(yè)的官方機構。明朝鳳凰山采礦業(yè)達到鼎盛,出產(chǎn)的鐵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從晚唐至明清,千余年來鳳凰山古鐵礦遺址爐火不斷,是新余鋼城之名的佐證,也見證了我國鐵礦歷史的發(fā)展。鳳凰山鐵礦遺址南……[詳細]
  江口風景區(qū)位于新余市袁河上游,是1958年修建的一個水庫,湖中島嶼眾多,有“江西千島湖”之稱,景區(qū)面積達 175平方公里,四面有青山環(huán)抱秀水泱泱。風景區(qū)共有三部分,下游三萬畝庫灣,港叉蜿蜓曲折,島嶼星羅棋布;中游有3公里長的高山峽谷,“兩岸對峙倚霄漢,昂首只見 一線天”,是其真實寫照,故有“小三峽”之稱。上游水面達三萬多畝,煙波浩涉一望無際,漁帆點點,遠處山峰或隱或顯,好一派湖光山色美景。人到這里……[詳細]
  九龍山鄉(xiāng)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仙女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nèi)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有著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可歌可泣的紅色歷史文化和美麗動聽的神話傳說,素有新余的“井岡山”和“小廬山”之美稱。該鄉(xiāng)依托本地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充分開發(fā)、挖掘和利用,積極呼應和配合仙女湖旅游大開發(fā),與仙女湖的旅游開發(fā)聯(lián)動起來,整合自身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生態(tài)資源和紅色資源,開辟九龍紅色旅游漂流,著力打造我市……[詳細]
  據(jù)光緒六年《江西通志》卷122、《江西佛教史》第11業(yè)和《分宜縣志》中記載,靜修寺原名福勝寺(唐朝時稱齊隆寺,宋朝著名詩人黃庭堅有記),始建于東吳寶鼎年間(公元266—268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歷史,是江西省創(chuàng)建最早的17座佛教寺院之一,歷史上曾有多位名人為寺題字作詩,一千多年來雖幾經(jīng)興廢而不衰,在贛西享有勝名。直到1958年因國家興建江口水庫,分宜老縣城和整座寺院被淹庫底,現(xiàn)如遇枯水期仍……[詳細]
  傅抱石故居位于渝水區(qū)羅坊鎮(zhèn)北崗樟塘村。清代民居建筑。1938年2月,為避戰(zhàn)亂,抱石先生攜妻兒老小來到老家,在此居住達半年之久。傅抱石故里,著名國畫家藝術大師傅抱石先生的故鄉(xiāng),座落在距新余市城區(qū)東部50余華里地的羅坊鎮(zhèn)北崗章塘村。據(jù)[傅氏族譜]載:“北宋咸豐年間傅氏由清江(今樟樹)石頭遷此,因村處塘邊樟樹旁,名樟塘,后簡稱章塘”。近千百年來,經(jīng)過傅氏祖輩艱苦創(chuàng)業(yè),眼前的章塘村已是一片明山秀水的田園景……[詳細]
  北鄉(xiāng)溶洞群:昔日“仙女下凡”,美麗傳說成就了仙女湖這一著名旅游品牌;今朝“別有洞天”,深邃奇幽的北鄉(xiāng)溶洞群又將撩開神秘面紗,我們應該珍視和借助大自然的恩賜。蒙山橫貫我市北部,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明顯,洞村、高嵐、操場、下村、人和等鄉(xiāng)鎮(zhèn)已查明的洞穴多達百余處。特別是以洞村鄉(xiāng)南村的神牛洞為中心,方圓10余公里范圍內(nèi)密集了七、八個綺幻多姿、特色各異的特大溶洞,成為華東地區(qū)密度最大的溶洞群之一,資源條件幾可與桂……[詳細]
  昌山廟,又稱龍姥廟、閱城君廟、圣母廟。位于仙女湖風景名勝區(qū)鈐陽湖西端的昌山峽西岸,坐西朝東,依山傍水,古木參天,上下三進,樓閣井立,建筑巍峨壯觀。廟門有副楹聯(lián):“肇于唐,封于宋,圣跡朔越城,千秋聲靈仰圣德;子則孝,母則慈,神功崇護國,萬民依賴沐嘉休。”相傳龍姥廟在康州(州治在今廣東德慶縣)悅城縣。唐元和(806-820年)年間,盧萼常游仕南越,曾代理康州錄事參軍之類的小官。他聽說供奉龍姥與龍伯的龍……[詳細]
  桃花洞在分宜縣城北九十里地的操場鄉(xiāng)上松村的一個山崗上。洞口比嚴嵩洞小些,高約四、五米,寬六、七米。洞內(nèi)寬廣開闊,不亞嚴嵩洞。洞頂、洞壁形態(tài)多姿的鐘乳石,因未遭到破壞,加上有或明或暗的陽光照射,卻比嚴嵩洞漂亮得多。洞內(nèi)常有人去觀覽探索的地主,縱深約二百米,分上下右三洞。洞尾尚有大大小小的洞,這些洞伸展多深?整個洞究竟有多長?據(jù)兩位村干部說,似乎誰也沒試測過,因而也就不知道洞的淀粉淺,只聽到老人說過,……[詳細]
  仰天崗森林公園位于新余市渝水區(qū)城北辦事處仰天崗,總面積6.7平方公里。仰天崗本名仰崗、仰山,因北宋新喻道童黃希障曾顯身助國,力退金兵,被宋欽宗教封為“仰天崗開山得道護國孚惠石丘黃公真人”后改名仰天崗。這里群山起伏,重戀疊嶂,林木蔥郁、翠竹如畫,山谷幽幽,怪石嶙峋,有雞冠嶺、獅子流誕、一片門,寫帽石等巧奪開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主峰梁山腦,海拔450米,相傳扎過“梁山寨”。佇立峰頂,近瞰高樓林立、……[詳細]
  蛇島位于仙女湖風景名勝區(qū)舞龍湖景區(qū)若虹群島北面,面積僅有3.5畝。是一塊稍大于會仙島的彈丸之地。登上蛇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梅瓶狀棕色巨石,其上鐫刻“蛇島”二個朱紅大字,拙撲古雅,韻味悠長。許多游客紛紛在巨石旁留影紀念。然后他們沿著如意踏跺拾給而上。踏跺的前段罩有30米長的葡萄架,使開懷悅體的游客們恍入夢境,走無100級的如意踏跺,便到了蛇館。蛇館坐北向南,為封山式江南民居建筑。兩側山墻對稱,為……[詳細]
  分宜縣西南十里,袁河之濱,分宜電廠旁邊,在群山竟秀,怪石*峨的袁嶺第三峰下面,有個深邃石洞,古人稱它為“古今勝跡”。這個洞,群眾都叫嚴嵩洞,而舊志卻說是洪陽洞。說它是洪陽洞,是說東晉道家葛洪、婁陽二人曾先生在這洞里-過,便取二人名字而名洞。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樸子,現(xiàn)江蘇丹陽句客人。他生于公元284年,死于公元364年。他是東漢(王加郎)邪有名道士葛玄的侄孫。相傳葛玄曾在清江縣閣皂山修道成仙(現(xiàn)閣……[詳細]
  會仙島位于仙女湖風景名勝區(qū)舞龍湖景區(qū)的東部,在江口大壩的西南。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在此偶會下凡的毛衣仙女,并與其中最美麗最年輕的仙女佳偶天成,由此而得名。會仙島背倚二座犬牙交錯的鷺鳥半島,雖然是塊只有250平方米面積的彈丸之地,卻是觀光者通往主要景點的水土咽喉。島上筑有會仙臺,由會仙臺和毛衣女下凡群雕兩大部分組成。會仙臺高約9米,平面為圓形,是帶剎穹窿頂式藝術樓閣建筑,分為樓閣與樓座上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