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 > 歙縣旅游

歙縣景點介紹

  南譙樓位于歙縣縣城內(nèi)。始建于隋末,為歙州(今徽州)人汪華吳王府外子城的正門門樓。南譙樓是古代夜間向人們報時的地方,打更的鼓聲就是從譙樓傳向四面八方的。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南譙樓,是1997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構(gòu)清代風(fēng)格,門闕為宋代風(fēng)格![詳細(xì)]
  大觀亭”俗稱“八角亭”,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三重檐樓閣式建筑,一、二層為平面八角形,出八角飛檐,三層轉(zhuǎn)為方形,收歇山頂。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重修,三重檐亭閣式建筑。底層、二層作八邊形,底層每邊長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積59平方米;三層為虛閣,平面長方形;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門,中穿道路![詳細(xì)]
  殷尚書坊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四柱三間三樓,開間12.2米,通高11.5米,額坊上刻“尚書”二字,落款為“戶部尚書前奉總督兩廣軍務(wù)兼理糧餉鹽法巡地方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殷正茂立”![詳細(xì)]
  漸江墓面積年平方米,建于清康熙2年(1663年)。新安畫派大師漸江,晚年常居五明寺,涅盤之后遷葬寺側(cè),其友王泰徵為其作墓志銘,許楚書墓碑,并遵漸江遺愿,在墓旁植梅數(shù)十株,故又稱“梅花古衲墓”。1982年大修,重立墓碑,撰刻新的墓志,砌筑了祭臺,石欄等,F(xiàn)墓地梅枝交柯,松竹蔭護,一派幽雅肅穆氣氛。……[詳細(xì)]
  東譙位于歙縣城區(qū)中和街。建于南宋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地處原府衙大門外東側(cè)。譙樓面闊12米,進深10米,高13米,占地面積120平方米。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歇山頂,高脊翹角。大梁架于高臺上,下為門闕,街道從中穿過。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曹氏二宅是清末民初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積994平方米,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磚、石、木雕精美。曹氏二宅屬古徽州府城內(nèi)的建筑,真實地保存了徽州文化的歷史信息,對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綜合研究價值。曹氏二宅位于徽城鎮(zhèn)打箍井街,建于民國。座西朝東,二宅壁聯(lián)。南宅二進三開間,面闊10.7米,進深12.9米,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廂房,天井兩側(cè)有廊,雕花屏門裝隔。上堂為統(tǒng)間,有樓,……[詳細(xì)]
  天心堂位于歙縣瞻淇村。建成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以布局典雅、雕刻精美著稱,現(xiàn)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心堂大門沒有花磚門罩,粗?jǐn)U大方。進大門為門廳,月梁兩端置丁頭拱,左右為廂房。天井左右為廊,右廊置樓梯。中廳寬敞,兩側(cè)廂房較狹。后廳靠邊墻留小天井,兩側(cè)為廊屋。樓上天井欄桿上置飛來椅,靠背作弧形,高約:米。欄板外側(cè)滿布花飾,用靠背柱隔成五間,每間四層。第一層下雕壺門\第二……[詳細(xì)]
  大邦伯祠位于歙縣許村鎮(zhèn)東升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許村鎮(zhèn)唐時即為官道上的要沖。許氏舉族遷此得名,明末構(gòu)筑大邦伯祠。大邦伯祠是許村現(xiàn)存歷史最久、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與大郡伯第、五馬坊、大墓祠等建筑,同為祀奉紀(jì)念許氏東支始祖許伯升而建。大邦伯祠三進五開間,外加一門樓。進深60米,開間18米,面積約1080平方米。祠前臨街,置有廣場![詳細(xì)]
  張曙故居為清代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約348平方米。張曙,是近代著名音樂家,積極投身革命音樂活動,F(xiàn)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曙故居外觀由四面墻(風(fēng)火墻)包裹,內(nèi)部布局為三開間、前后兩進、雙天井、前二樓后三樓的磚木樓房,進大門為一小院,前廳三楹,樓上左右兩部房,中為廳。臨小院為敞廊,后進三間三樓,左側(cè)通廚房。目前張曙故居保存基本完好,近年來多次修繕,特別是2009年進行了重點修繕,并開辟了張曙事……[詳細(xì)]
  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位于安徽省歙縣璜田鄉(xiāng)蜈蚣嶺村。始建于1958年冬,由大會堂和村委會辦公樓組成。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建于1958年冬,歙縣為響應(yīng)“向大寨學(xué)習(xí)”的號召,修建梯地茶園近千畝。20多年來,全村800余畝梯地發(fā)展成集體連片,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高山石砌茶園。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由大會堂和村委會辦公樓組成。大會堂平面呈“山”字形。東西開門為三層二進土木結(jié)構(gòu),大會堂主構(gòu)造為16柱四廊,……[詳細(xì)]
  汪華墓位于安徽省歙縣城北3公里的云嵐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營建,墓依山南向,根據(jù)地形建有巨大的環(huán)形扶手,中為圓形封土,墓前原有拜臺、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毀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對府城,左右岡巒屏護。墓前右為享堂,二進五開間,飛檐高瓴,壯麗堂皇,現(xiàn)僅存遺址。左為家廟,兩進,有左右廊房,現(xiàn)部分毀壞。原先還有神道、翁仲、牌坊,現(xiàn)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毀,今呈封土堆積。今墓遺址尚存,……[詳細(xì)]
  大母堨現(xiàn)存大母堨為明代結(jié)構(gòu),保存基本完好,為棠樾村的重要灌溉工程,中間有個三閘口,灌溉雙圳口,全長1000米,高3米。大母堨是鄉(xiāng)村級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至今周圍的村民還享用它的功能,對研究古代水利的發(fā)展歷史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保護范圍:整座壩身、西岸的水射、水渠周邊外延3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周邊50米![詳細(xì)]
  昌溪廟坦及水口安徽省歙縣忠烈廟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國公汪華)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稱“八老爺”)該廟共分三間。正間供了汪公大帝兩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廟前廣場即廟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鋪綴成“鶴鹿同春”、“丹鳳朝陽”、“連升三戟”等圖案為全國罕見、昌溪僅有,對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設(shè)歷史和水口文化有較高的價值。位于廟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詳細(xì)]
  萬年橋位于歙縣縣城北門外揚之河上,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年橋過去是通往太平,抵達(dá)省治安慶的要道,當(dāng)今則是老城連接新區(qū)和城區(qū)通往北郊村鎮(zhèn)的重要交通線。九孔,長150余米,高10米,寬6.7米。橋初建成時,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縣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賦《萬年橋》詩一首。原橋東端有一石碑坊,上有“北鑰云龍”、“道岸津梁”等題,毀于清乾隆年間。保護范圍:橋南邊東、西兩側(cè)各100米,橋北至人民路,橋東、西……[詳細(xì)]
  太湖祠建成于明代,祠長40米、寬17.5米,兩邊建有“議事廳”、“-區(qū)所”、戲臺和其它配套建筑?傉嫉孛娣e約為1100平方米。太湖祠主廳內(nèi)的兩根楠木大柱柱圍達(dá)5.1尺,大門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筆題賜的“第一世家”匾額。太湖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廣場,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廣場上搭花戲臺演出村人自導(dǎo)自演的節(jié)目。太湖宗祠的建筑手法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集中反……[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