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暨八公山風景區(qū)AAAA 壽縣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壽春為壽縣縣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陳遷都壽春。壽春古城以其獨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譽海內外。壽春歷史為軍事重鎮(zhèn),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饒城而過,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壽春古城墻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城墻,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存城墻為北宋熙寧年間重建,石基磚壁,高8.33米,頂寬6—10米,周長7147米,城內面……[詳細] |
壽縣博物館AAAA 一、概況壽縣博物館籌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設編成立,是安徽省建館較早的博物館之一,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主管的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原館址設在壽春城內東北隅江淮名剎——報恩寺內,于2004年元月遷至新館,新館座落在壽春城西大街繁華地段,與孔廟相鄰。二、內設機構設館長一名,副館長2名,內設辦公室、保管股、保衛(wèi)股、陳列股和宣教股。在職職工30人,離休2人,退休6人。初級職稱13人,……[詳細] |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偉古建筑群,這就是俗稱“黌學”的孔廟,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據《壽州志》記載: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東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積達二萬平方米,有坊、閣、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處。飽經滄桑的孔廟,雖占地面積有所減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倫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別是近年來經國家撥款維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進院前是牌樓式的“泮宮”、“快睹”、“仰高”三坊,斗……[詳細] |
正陽關玄帝廟公園AAA 正陽關,古稱潁尾、潁口,又名羊石,系蜚聲海內外的中華名關。正陽鎮(zhèn)早在東周中期已具雛形,據《左傳》載,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以此計算,正陽鎮(zhèn)已有2530多年的歷史了。 正陽關位于淮河、潁河、淠河交匯處,是淮河中游重要水運樞紐,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陽之說”,地理位置優(yōu)越。正陽鎮(zhèn)得水運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貿自古繁榮,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近年來正陽鎮(zhèn)加大對歷史文……[詳細] |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AAA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位于安徽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誕生地——壽縣小甸鎮(zhèn)境內。隸屬壽縣縣委、縣政府,平時由小甸鎮(zhèn)黨委、政府代為管理。紀念園規(guī)劃總占地面積66畝,位于小甸鎮(zhèn)小甸街道東街,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基本建成。園區(qū)集教育、求知、休閑為一體,是安徽省重要的黨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紅色主題旅游區(qū)之一,也是……[詳細] |
壽縣革命烈士陵園AA 壽縣革命烈士陵園:由北伐名將曹淵之子曹云屏(原廣州市政府秘書長)發(fā)起倡議并籌資、壽縣財政配套興建。陵園始建于1993年,園內烈士紀念塔高23米,紀念塔連同附屬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園烈士事跡陳列室陳列著革命烈士們的照片及其光輝事跡。2014年,整個陵園進行了擴建,對紀念塔、革命烈士陳列室實施了維修,并對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進行重新布展。同時在紀念塔以東新建了36座烈士墓。壽縣革命烈士陵園是國……[詳細] |
位于壽縣城南30公里的安豐塘北岸,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為祀楚令尹孫叔敖建,始建年代不詳。據《水經注》載,“芍破水北經孫叔敖詞下”,可知祠之始建不晚于北魏,明、清兩代迭有修葺,F(xiàn)存大殿、還清閣、崇報門,詞內外集中明、清碑刻19方,中有歷代安豐塘碑記、安豐塘灌區(qū)圖示、孫叔敖刻像及傳略,是研究安豐塘的重要史料。孫公祠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安豐塘畔的孫書敖祠堂。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豐……[詳細] |
壽春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zhèn)、城南九龍鄉(xiāng)境內。壽春城作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遺址布局方整規(guī)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guī)模僅次于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qū)域,每一區(qū)域內系統(tǒng)規(guī)劃有水道。這種城市布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fā)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fā)掘的楚墓中規(guī)模最大、年代……[詳細] |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壽縣城內西南隅,有“華東第一清真寺”之稱,寺院東西長128米,南北寬44米,中軸線為三進重院,占地5632平方米,建于明天啟年間,由正門、二門、正殿、后殿、邊廂、垣墻組成,大門兩側設偏門,立體建筑無像寶殿為兩殿一體結構,仿故宮太和殿造型,寺房49間,建筑面積936平方米,角柱、廊樁為凹式梅花柱,殿內柱墩呈鼓形,上下刻有蓮花瓣,鐫刻精細,殿頂筒瓦疊覆,錢脊蔓紋,整個建筑為歇……[詳細] |
信步東禪寺,夕陽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遠山。端坐佛含笑,頌經僧不閑。一聲清磬動,明月送人還。這首《游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的報恩寺。這座千年古剎,隨著古城的開放,吸引來無數(shù)游客。報恩寺座落在城內東北偶,舊名崇教禪院,或名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年。據《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于唐忐觀年間(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詳細] |
楚幽王墓,墓址在壽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朱家集(今屬長豐縣)附近,發(fā)掘前稱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徑約100余米,周約400米。民國12年(1923年),當?shù)剞r民在附近農田耕作中偶然發(fā)現(xiàn)青銅器有鼎、壺、簋、鎬與帶鉤、鏡、車馬飾具等,后為蚌埠外僑瑞典人加爾白克所得,現(xiàn)藏瑞典首都皇儲搜集部。民國22年和24年,當?shù)厝嗽群髢纱芜M行挖掘。這兩次發(fā)掘,雖沒有控及槨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變賣,……[詳細] |
蔡器與楚器雖然國別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卻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時期,在江淮漢地區(qū)的諸侯,經過長期征戰(zhàn),頻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與日俱增,從而互相滲透,逐漸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楚文化。1955年5月,壽縣治淮民工在城西門內北側取土加固城墻時,發(fā)現(xiàn)甬鐘兩件。經發(fā)掘發(fā)現(xiàn)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墻腳約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約280米,墓型為接近正方形的豎井土坑,無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長2.4米、寬0……[詳細] |
壽縣豐華公園位于壽縣安豐鎮(zhèn)鎮(zhèn)西北區(qū),距壽六路僅一公里。公園占地面積650畝(連片水面400畝,花卉苗圃200畝)。由農民企業(yè)家梁昌華個人投資1000多萬元建造的豐華公園,占地650畝,內建有集餐飲、住宿、玩樂、休閑、洗浴于一體的豐華賓館,可供接待100人規(guī)模的會議。園內有150畝的植物園并輔之動物園,450畝養(yǎng)殖水面,亭臺橋榭躍于水上,相映生輝,是旅游觀光、垂釣、商談極佳之處。 壽縣豐華公園位于……[詳細] |
芍陂,今名安豐塘,在壽縣城南30公里處戈家店。芍陂的創(chuàng)建,選址科學,工程布局合理,上引龍穴山、淠河水源,下控制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淠東平原。這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對于楚國徙都壽春后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芍陂的創(chuàng)建人是叔敖。孫叔敖,期思人,楚莊王時(前613-591年)任令尹。芍陂始建時面積甚大。漢以來,淠、淝兩水源逐漸堙塞,或失道,陂地由外向內逐漸改為田畝,陂面日益減小。今陂北岸孫公(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