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三元區(qū)旅游

三元區(qū)紅色旅游景點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zhàn)斗遺址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zhàn)斗遺址位于梅列區(qū)列西街道列西村的梅列門右側。1934年5月27日,紅7軍團19師在師長周建屏、政委呂振球指揮下,參加建寧保衛(wèi)戰(zhàn),建寧失守后,5月25日,紅19師從建寧的石山經塔下山、黃舟堡轉戰(zhàn)寧化、歸化(明溪),奔襲百余里,到達梅列區(qū)城列西(今市區(qū))。此時,國民黨軍南有陳明仁80師駐莘口的239旅,北有駐沙縣境內的238旅一部,有受到南北夾擊之虞。為了跳出這一困境,返回中央蘇區(qū)主戰(zhàn)場,紅19師需強渡沙溪河。當時,沙溪河對岸列東一帶已有國民黨軍80師兩個營和-民團把守。紅19師和當地支部廣泛發(fā)展群眾,籌集40多條船,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長安(現火車站)四路,強攻沙溪東岸。經激烈戰(zhàn)斗,攻占對岸,消滅敵2個營和民團。在戰(zhàn)斗中,顏生地等村民勇敢?guī),耐桃等船工英勇犧牲。在紅軍的強大攻勢下,敵人潰敗,分兩路往城關、徐碧方向倉惶逃竄。往城關逃跑的敵人,大部分被紅軍圍殲消滅在下洋一……[詳細]
深坑嶺戰(zhàn)斗遺址
  深坑嶺戰(zhàn)斗遺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筠竹村后山深坑嶺。1934年5月,東方軍離閩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主戰(zhàn)場,留下紅7軍團轉戰(zhàn)閩西北。28日,尋淮洲、粟裕率領紅7軍團從沙縣向明溪轉移,駐扎湖源和筠竹,國民黨80師239旅從莘口向湖源轉移,搶先占領深坑嶺的南洋峽等主峰。29日早晨戰(zhàn)斗初始,我軍僅以一個團出擊,很快處于仰攻不克的被動局面。紅軍以筠竹和湖源村民為向導,指揮另兩個團分兩路從側后直插敵一二線陣地空隙地帶。下午二時到達預定地點后發(fā)起總攻。國民黨軍一二線陣地被打亂,前后互相攻擊,我軍乘勢攻占南洋峽等主峰。國民黨兵大勢已去,紛紛涌向深坑嶺向莘口撤退。深坑嶺只有一條險要的羊腸小道,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百米的懸崖。我軍乘勢窮追猛打,國民黨兵死傷之外摔死深崖無數。戰(zhàn)后觀察,深崖一邊草木被滾得精光,時過數十年,坑底留有許多殘骸和頭盔。深坑嶺戰(zhàn)役后中央蘇區(qū)機關報《紅色中華》報道:“結果整個一旅全部被我消滅,計……[詳細]
許瑞芳故居
  許瑞芳故居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忠山村楚-祠。許瑞芳祖籍江西崇仁縣,生于1906年,自幼隨父來三元區(qū)忠山村落戶,住在楚-祠上廳兩廂房,左廂房為其父母居所,右?guī)繛樵S瑞芳居所。許瑞芳父親以經營日什布匹為生,經常在通往永安、貢川、忠山、三元、梅列的官道間奔波。許瑞芳十八歲時(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范,同年冬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支部宣傳工作。1927年底回到忠山村后,建立秘密農會,鼓動農民起來-征兵征糧,苛捐雜稅,應聘任永安縣立中學教師,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宣傳革命思想。1929年,毛澤東率領紅軍入閩,消息傳到永安,許瑞芳到閩西找紅軍,回到了革命隊伍。1934年冬,許瑞芳隨紅軍北上,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年僅二十八歲。許瑞芳青年時期在楚-祠居住時間長達十幾年。他同情貧苦百姓,痛恨黑暗統治,勤奮學習,接受進步思想,為以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紅軍,開展一系列革命斗爭打下……[詳細]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位于梅列區(qū)洋溪鎮(zhèn)洋溪中學內。1939至1943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從福州內遷,在洋溪設立校區(qū)。這期間,全省約有1000名學生先后考入這所學校,來到這里就讀。因戰(zhàn)時經費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簡。學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墻,以樹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風,無法避風雨。宿舍全是統鋪,上下兩層,用竹片編作竹床,一個房間住幾十個人。尤其日軍侵占福州期間,經濟來源斷絕,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兩,以兩餐稀粥解饑。在此困境中,有十幾位學生病逝,但全體師生仍刻苦求學。當年的洋溪鄉(xiāng)親對福建省立福州初中辦學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許多村民騰出房子供學校辦學。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當地村民的支持,使這里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當年全省會考成績福建省立福州初中總是名列第一。從這里畢業(yè)的學生,大都被保送或考上福高、高工、高商等重點學校,許多同學后來成為高級工程師、專家、教……[詳細]
忠山鄉(xiāng)農會舊址
  忠山鄉(xiāng)農會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賢祠。1934年4月,紅7軍團在經歷了明溪銅鐵嶺戰(zhàn)斗后,南下經三元巖前、忠山過貢川,并以忠山、貢川等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縣城。在此期間,紅7軍團留下一個連隊,駐在忠山村。這支紅軍小分隊擔任向東警衛(wèi)的任務,并在忠山村做宣傳、打土豪,很快把覺悟了的群眾發(fā)動起來,組建了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黨支部書記鄧天賜,主席鄧天賜,副主席楊平志,秘書兼文書余次鉸。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組織起來后,多次在先賢祠內開會,在前大坪召開群眾大會、發(fā)放打土豪的糧食和豬肉給群眾,動員青年參加紅軍,組建忠山赤衛(wèi)隊,開展分田地運動,協助紅軍消滅星橋一帶大刀會組織,組織群眾為攻打永安縣城積極支前,勝利后運送戰(zhàn)利品到中央蘇區(qū)。紅7軍團小分隊離開后,由紅軍獨立第9團指導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工作,直到1934年底。該建筑座東朝西,門對仁溪、大溪二水合流處,占地面積700……[詳細]
西際鄉(xiāng)黨支部、農會舊址
  西際鄉(xiāng)黨支部、農會舊址錫光堂位于三元區(qū)莘口鎮(zhèn)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產黨員的幫助下,西際村錫光堂的余寧助開的“余寧助客棧”成為紅軍聯絡站,余寧助、余和順等成為紅軍聯絡員。1934年5月,紅9團一部來到西際,打土豪做宣傳。在紅軍的幫助下,西際成立了農會。農會主席由余寧助擔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書是余和順,文書是張本瑜。農會積極分子余寧助、余和順之后加入了共產黨,于是建立了西際鄉(xiāng)黨支部,余寧助任西際村黨支部書記。還成立了赤衛(wèi)隊,隊長由武斗士擔任。西際鄉(xiāng)黨支部和農會多次在錫光堂召開會議,商議支援紅軍事宜。在黨支部和農會的帶領下,西際周邊一帶柳城、沙陽、黃沙、莘口的村民,為紅軍送鹽送米、看護傷員、傳遞情報,并把西際村陳朝紹等青年送進紅軍隊伍,為建立西際一帶紅色區(qū)域做出貢獻。西際鄉(xiāng)黨支部、農會舊址原為莘口鎮(zhèn)西際村一座清初民居,名為錫光堂。面闊20米,進深12米,面積近250平方米,由……[詳細]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區(qū)莘口鎮(zhèn)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qū)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qū)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家祠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qū)。西際村余氏家祠逐漸成為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護送物資,西際還成立了赤衛(wèi)隊,保衛(wèi)重要物資的安全和運送。直到紅軍長征前后,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中央蘇區(qū)運送大量緊缺物資,為中央紅軍軍事斗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為明代建筑,現保存完好。該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積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為穿斗式硬山頂木構建筑。整座家祠由圍墻、垂花門、前大坪、下廳、天井、上廳、后堂等組成。祠內窗欞雕花一應俱全。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詳細]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莘口鎮(zhèn)西際村,年代為1933年。簡介:原為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乾隆重修,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堂、邊廂、回廊和后軒組成,正堂面闊七間,進深七柱,明間抬梁、次間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qū)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qū)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祠堂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qū),余氏祠堂逐漸成為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護送物資,西際還成立了赤衛(wèi)隊。2018年,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堂前向外延伸21米,堂后向外延伸60米,……[詳細]
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
  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位于三元區(qū)中村鄉(xiāng)大焙坑村東300米。1944年春后,大田的革命形勢緊張,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位于大田、永安、沙縣和三元四縣交界的三元縣中村鄉(xiāng)大焙坑村建立新游擊據點。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這里建立交通站,培養(yǎng)了吳祿星、陳全東等當地積極分子,大焙坑村成為游擊隊休整、學習、訓練住地。吳祿星等大焙坑村的村民為游擊隊送糧送菜、傳遞信息,支援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大眾山周邊開展游擊斗爭。1945年5月,閩西北游擊隊在尤溪石頭坑遭敵襲擊,突圍后退往大焙坑據點休整。撤離后,留下數名傷員,由大焙坑村吳祿星、吳祿斌及其母親等護理,約半年傷愈后回到大田。大焙坑村大眾山是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閩西北開展游擊斗爭時,由大田轉到沙縣的火種保留地,也是過渡地和中轉站。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大眾山海拔500多米,面積2.5平方公里,山上樹木高聳,雜草、蘆葦茂密。……[詳細]
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
  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位于梅列區(qū)陳大鎮(zhèn)砂蕉村布頭土堡一民房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從明溪進軍解放沙縣期間,紅軍工作隊到砂蕉村做宣傳,籌糧籌款,駐扎于此。1934年5月,為粉碎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紅7軍團在閩西北蘇區(qū)開展運動戰(zhàn),伺機消滅敵人,以支持配合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紅7軍團19師57團由明溪過紫云村至砂蕉村,駐扎在砂蕉村。紅7軍團19師57團設置于布頭土堡一民房內,團長王蘊瑞等在此居住和指揮戰(zhàn)斗。紅57團駐扎砂蕉村期間,在砂蕉和列西、城關、白沙、翁墩一帶發(fā)動群眾,籌集了大量戰(zhàn)斗物資,為紅軍強渡沙溪河,消滅敵80師兩個營打下基礎。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建于清末,坐東朝西,總占地面積為180平方米。該建筑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12米,通進深10米,兩側為民居,屋前有一古官道過小蕉通往列西,F保存完好![詳細]
洋溪鄉(xiāng)農會舊址
  洋溪鄉(xiāng)農會舊址位于梅列區(qū)洋溪鎮(zhèn)上街村老街洋溪福音堂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攻打沙縣期間,紅軍東方軍一部向沙縣南面進擊,拓展紅色區(qū)域到洋溪鄉(xiāng),駐扎在上街村民房內。紅軍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在洋溪鄉(xiāng)多處民房白墻和黑磚墻上留下多條標語,大力發(fā)動群眾;幫助建立了洋溪農會,主席鄧日福;洋溪鄉(xiāng)農會成立后,在紅軍的幫助下,帶領群眾打擊了洋溪一帶的土豪地主,籌集了糧款,并發(fā)動群眾采集草藥運送到沙縣前線,支援紅軍東方軍解放沙縣。紅軍攻下沙縣后,組織群眾到沙縣挑運戰(zhàn)利品。洋溪鄉(xiāng)農會還在洋溪鄉(xiāng)開展了擴紅活動,動員青年人踴躍參加紅軍,為紅軍隊伍輸送了有生力量。但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洋溪鄉(xiāng)農會活動也隨之結束。洋溪鄉(xiāng)農會舊址原為洋溪鄉(xiāng)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923年,存有洋式教堂1座,中式牧師樓1座,面積達670平方米![詳細]
紅軍醫(yī)療所舊址
  紅軍醫(yī)療所舊址位于三元區(qū)莘口鎮(zhèn)后溪村本點一民房內。1933年至1934年間,紅軍獨立第9團和紅軍獨立第7團在永沙明邊界開展革命斗爭,紅軍一部駐扎在后溪村,在此設立臨時醫(yī)療所,收治數名紅軍傷員。由于西藥缺乏,當地村民上山采草藥,幫助紅軍治療傷員。1934年5月,紅軍獨立第9團一部撤離后,留下3名傷員,并把幾十塊光洋交由當地貧農團積極分子林在清、林延順等村民,請他們照料護理。林在清、林延順等后溪村民不辭辛苦,到大田等地購買紅糖和中草藥,回來制成中藥,精心治療護理紅軍傷員。三四個月后,這3名紅軍基本康復,告別了后溪村的父老鄉(xiāng)親,歸隊繼續(xù)參加戰(zhàn)斗。紅軍醫(yī)療所舊址為一民居,該建筑面闊21.6米,進深15米,面積320平方米,由下廳、回廊、天井、邊廂及上廳幾部分組成![詳細]
中共三元支部舊址
  中共三元支部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下洋原皮革廠后山飛鳳殿。1947年2月,原南平劍津中學學生、中-員黃維泉,奉城工部所轄的延(南平)古(古田)甌(建甌)中心縣委副書記李繼藩之命回三元開展革命活動。他在取得了國民黨三元縣政府會計一職后,以此為掩護,先后在三民鎮(zhèn)(今城關)、莘口等地建立了4個地下聯絡站。同年7月后,黃維泉先后發(fā)展薛忠春、嚴炳康、林家釗、張是良入黨。其間,延古甌中心縣委副書記李繼藩被捕遇害。黃維泉在失去上級組織聯系的情況下,于同年10月在三民鎮(zhèn)飛鳳殿成立了中共三元支部,有黨員4人。1948年8月后,黨支部隸屬于南沙三特支委。中共三元支部舊址飛鳳殿保存完好。其面闊10米,進深4米,建筑面積40平方米![詳細]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白葉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據毛澤東在建寧發(fā)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紅4軍以歸化為工作區(qū),在閩西北廣泛進行分兵、籌糧籌款和建立政權活動,紅4軍13師進入明溪西南的白葉坑、胡坊、巖前等地開展抗租抗0-斗爭。7月初,紅13師工作團100多人,進駐白葉坑永安堂,在此發(fā)動白葉坑鄉(xiāng)群眾,開展籌集糧款、軍事斗爭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坐東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幾部分組成。面闊3間,進深4間,石基,磚鋪地面,占地面積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余平方米,為懸山頂木石結構![詳細]
紅軍無名烈士冢
  紅軍無名烈士冢位于三元區(qū)中村鄉(xiāng)杜水村老村部后。1934年5月28日,紅7軍團在進行強渡沙溪戰(zhàn)斗后,向沙縣、明溪轉移時經杜水村,有3名在戰(zhàn)斗中負重傷的傷員,因傷勢過重,抬至杜水村時壯烈犧牲。在杜水村鄧仰云、張高地等多位村民的幫助下,就地葬于杜水村后山。當時,紅7軍團為3名紅軍戰(zhàn)士舉行了簡單的告別儀式后,繼續(xù)向筠竹村進發(fā)。由于當時紅7軍團未留下任何線索,不知道這3名犧牲紅軍的姓名。至今,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自發(fā)在紅軍戰(zhàn)士埋葬地立了簡易紀念碑,在清明及中秋時節(jié),組織村民和中小學生前往祭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