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紅色旅游景點

第二次東征左路軍指揮所舊址
  福建會館位于龍川縣老隆鎮(zhèn)華新居委會華新路39號。建于清代,坐東南向西北。為清代在龍川縣的閩籍商人投資興建的同鄉(xiāng)會會址。會館建筑設計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三進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墻,硬山頂,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寬15米,深38米,建筑面積570平方米。大門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質(zhì)門框、門檻、門礅,木門頁;中廳抬梁式結構屋架,十五架;上廳前部有軒廊和石柱。1925至1927年,澎湃曾兩駐福建會館。1925年秋,陳炯明下轄的海豐縣縣長逮捕農(nóng)會干部多人。澎湃利用敵人內(nèi)部矛盾,與何長工、林務農(nóng)等人前往老隆陳炯明司令部談判營救海陸豐農(nóng)會干部。福建會館為當年談判所在地。1925年東征軍左路軍曾在會館設立指揮所,0-表林伯渠也隨軍住在福建會館。1942年香港文化大營救時,福建會館曾一度成為文化名人赴內(nèi)地的中轉站、宿營點;1949年6月2日,龍川縣人民政府在福建會館掛牌成立。福建會館具有建筑歷史藝術研究價值……[詳細]
張覺青烈士紀念亭
  張覺青烈士紀念亭位于和平縣熱水鎮(zhèn)南湖村石圳鏡新書舍。張覺青(1906~1945),原名張錦鐘,和平縣陽明鎮(zhèn)人。1926年與黃驚白等組織“新和平青年團”,并被推選為廣東省工人代表大會代表。“新和平青年團”被取締后,被迫遠走惠州、博羅等地。1931年冬被捕入獄,獲釋后回鄉(xiāng)協(xié)助羅響創(chuàng)辦東華小學。1938年6月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任支部書記、縣委組織部長。1940年春,調(diào)到博羅縣從事情報工作。1945年10月,隨東縱三支隊挺進九連山開辟游擊根據(jù)地,負責青州、熱水、大湖、忠信等地區(qū)的情報和黨組織工作。1945年12月中旬,由青州趕往熱水向總部傳送情報,在途經(jīng)熱水下徑村時,與國民黨軍相遇。由于特務告密,張覺青不幸被捕。于12月30日被殺害,時年39歲。該紀念亭始建于2003年,占地218平方米,建筑面積57.5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六角涼亭式,六根水泥圓柱支撐琉璃瓦面,六角攢尖頂,上復黃色琉璃瓦,頂飾……[詳細]
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
  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位于和平縣青州鎮(zhèn)山塘村。1947年3月中旬,中共九連工委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到九連地區(qū)傳達香港分局關于形勢任務和恢復武裝斗爭的指示后,部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解放區(qū)、游擊區(qū)不斷擴大。和西、和東縣委按九連工委關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1949年1月1日,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上屬九連地委領導,下轄和西地區(qū)及連平忠信、上坪、大湖及惠化等鄉(xiāng)鎮(zhèn)?h長駱維強,副縣長鄧基、黃志猷,秘書徐梓材,財政科長葉吉祥,民政科長羅寶萱,文教科長曾憲章,軍事科長賴書德。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劉氏祠堂內(nèi),至和平縣城解放,才搬遷至和平縣政府現(xiàn)辦公所在地。該舊址是當?shù)貏⑿侦籼,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積1024平方米,總面寬9.5米,總進深29米。土木磚瓦結構,坐東向西,硬山頂,灰瓦面。該房屋原是泥磚墻,2011年由市、縣政府出資作了維修,改為紅磚墻,懸山頂。1983年12月……[詳細]
中共藍塘小組、藍塘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舊址
  中共藍塘小組、藍塘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舊址位于紫金縣藍塘鎮(zhèn)廣場路16號。1937年1月,共產(chǎn)黨員潘祖岳受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的派遣,返回紫金家鄉(xiāng)重建黨的組織。潘祖岳回到紫金后,在縣立第二小學(今育新中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建黨工作。5月,潘祖岳介紹鄧凝香、杜兆祥等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藍塘黨小組,潘祖岳任組長,隸屬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9月,潘祖岳以縣立第二小學師生為基礎,吸收社會上愛國人士150多人成立藍塘大眾救國團,梁蔭源任團長,潘祖岳任副團長,開展抗日救亡宣傳。1938年1月,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增派共產(chǎn)黨員潘致春、林坤等到縣立第二小學任教,加強藍塘的建黨工作。3月,中共藍塘特別支部成立,潘祖岳任書記,隸屬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1938年11月,藍塘人民抗日游擊隊在縣立第二小學成立,潘祖岳任隊長,林坤、鄧仲演任軍事教官。1939年2月,中共紫金縣委成立,中共藍塘特支歸……[詳細]
忠信中學黨組織活動遺址
  忠信中學黨組織活動遺址位于連平縣忠信中學校園內(nèi)。忠信中學創(chuàng)辦于1940年7月,前身為連平縣第四區(qū)(忠信區(qū))區(qū)立第一小學。后經(jīng)忠信、大湖教育界人士倡議,經(jīng)國民黨縣政府批準,擴充為區(qū)立中學(簡稱忠中),校址在忠信圩鎮(zhèn)東北面2.5公里處的黃竹坑龍馴庵。忠中創(chuàng)辦后的第一學期,中共東江特委派出共產(chǎn)黨員張育民在忠中附屬小學任教,并開辟了忠信至老隆的地下交通線。1941年8月,中共后東特委派連和邊區(qū)特派員鐘應時到忠中任教,與此同時,又派原活動在和平的共產(chǎn)黨員駱永平(駱柱石)到忠中附小任教,配合開展活動。在這年秋季招生中,大湖、忠信有相當部分思想進步的學生進入忠中,大大加強了忠中地下黨的力量。為有利于開展革命活動,1941年10月,忠信中學成立了中共忠中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忠中黨支部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活躍,如在抗日宣傳活動中痛擊三青團分子;在1942年營救地下黨員出獄;在1943年印刷宣傳……[詳細]
上石板灘反圍剿戰(zhàn)斗舊址
  上石板灘反圍剿戰(zhàn)斗舊址位于連平縣大湖鎮(zhèn)湖西村上石板灘屋。1948年,大湖地區(qū)農(nóng)會組織、婦女組織、民兵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敵人加緊了對九連地區(qū)的圍剿。1948年4月1日,連平縣“剿匪”大隊長謝岳臣及忠信聯(lián)防隊黃國雄帶領100多名敵人,企圖消滅上石板灘民兵組織。當天早上7時,敵人來勢洶洶,直撲上石板灘屋。得悉情報后,上石板灘民兵隊長曾松發(fā)立即召集民兵研究對策,準備痛擊來犯之敵。9時左右,敵人從四面包圍了上石板灘屋,上石板灘民兵相互配合,迎擊敵人。當時上石板灘民兵裝備較差,-都僅有100多發(fā),主要是以土-為主,但民兵們對敵人毫不畏懼,機智地與敵人進行周旋,戰(zhàn)斗打得非常激烈。下午6時左右,正當民兵與敵人打得難分難解之際,歐陽珍率領數(shù)十名桂林隊戰(zhàn)士前來支援,敵人見勢不妙,慌忙逃回忠信。此戰(zhàn)斃敵2名,傷敵10余名,我方民兵犧牲1人。當晚,地下黨組織召開會議,表彰了上石板灘民兵不畏強敵、勇于戰(zhàn)斗的……[詳細]
朱乙、朱豹烈士紀念碑
  朱乙、朱豹烈士紀念碑位于蘇區(qū)鎮(zhèn)永坑村,紫海路邊。朱乙(1864~1928年),紫金蘇區(qū)人,1924年任坪塘鄉(xiāng)農(nóng)會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坪塘鄉(xiāng)蘇維埃政府主席,1928年3月率赤衛(wèi)隊在公村嶂阻擊國民黨軍“進剿”蘇區(qū),掩護群眾安全轉移,最后,因彈盡援絕而跳崖,壯烈犧牲。朱豹(1892—1928年),紫金蘇區(qū)人,1924年參加農(nóng)會,任鄉(xiāng)農(nóng)民自衛(wèi)軍隊長。1927年參加紫金“四•二六”武裝暴-動-,后任赤衛(wèi)大隊鄉(xiāng)常備隊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3月,國民黨軍“進剿”蘇區(qū),率隊堅守公村嶂,戰(zhàn)至彈盡,為敵所俘,英勇就義。朱乙、朱豹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77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詳細]
船塘老圍保衛(wèi)戰(zhàn)遺址
  船塘老圍保衛(wèi)戰(zhàn)遺址位于東源縣船塘鎮(zhèn)老圍村。1946年春,國民黨陳善芬一營武裝進駐船塘“清鄉(xiāng)”、“掃蕩”。2月2日(農(nóng)歷年三十除夕夜)敵軍數(shù)百人全副武裝“圍剿”老圍村,搜捕共產(chǎn)黨員、民兵、農(nóng)會干部,黨員歐陽璞犧牲,歐陽忠受傷,其他人安全轉移。1948年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中午,國民黨軍官照灑一營兵力300多人,配有迫擊炮、機-等武器,全副武裝“圍剿”老圍村。老圍村是個有1000多人的大圍村,四周有水塘,只有幾處大門可以進出村內(nèi)。該村共產(chǎn)黨員歐陽明、歐陽南、歐陽托、歐陽海、歐錦仁等人,發(fā)現(xiàn)敵兵圍村,立即分頭動員并組織民兵群眾關好四處大門,同時組織20多個民兵,登上0-,據(jù)守四方,用--、土炮回擊敵人,打得敵兵寸步難進,攻不破四處大門。戰(zhàn)斗到傍晚時,敵兵不知村內(nèi)虛實,又怕我游擊隊從-包圍襲擊,只好在夜色降臨前退回船塘圩。此戰(zhàn)我民兵歐陽木壯烈犧牲。自此后,老圍村群眾把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的孟蘭節(jié),改為農(nóng)歷七月……[詳細]
紫金紅軍兵工廠舊址
  紅軍兵工廠舊址位于蘇區(qū)鎮(zhèn)炮子村上徑小組。1927年10月,南昌起義部隊在中洞整編為紅二師,為保證-彈供給,同年11至12月間,在炮子鄉(xiāng)上徑村一民房內(nèi)開辦“廣東兵工廠”,技術由李家桃、張富先負責,鐘瑞香為總負責人;1928年4月,兵工廠遷到上徑三方石洞里;不久又遷往蘇區(qū)永坑鄉(xiāng);1929年5至6月間,兵工廠遷至龍窩桃金礦村鐘均培家。炮子紅軍兵工廠建廠一年零七個月,修理了長、-數(shù)百支,木制駁殼頭300多條,制造了-45000多發(fā),自制“七九”-60多支,單響駁殼50多支。舊址是我軍最早設立的兵工廠之一,曾四易其址。最早的舊址是一座民房,建于清代,2011年重建,總面積100多平方米。1977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愛國主義……[詳細]
粵贛湘邊縱隊解放紫金縣城指揮部舊址
  粵贛湘邊縱隊解放紫金縣城指揮部舊址位于紫金縣烏石鎮(zhèn)荷樹灣福音堂。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強渡長江天險,向尚未解放的廣大地區(qū)進行規(guī)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5月中旬,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尹林平、政治部主任左洪濤,率領縱隊主力第一團(團長何清)、第三團(團長阮海天)和獨立營共1000多人橫掃五華、陸豐國民黨殘余勢力后,轉戰(zhàn)紫金龍窩,擊潰駐龍窩的國民黨軍1個營,然后揮兵直插紫金縣城。指揮部設在烏石荷樹灣福音堂,部隊則駐扎在荷樹灣及石馬角一帶。5月18日凌晨5時,邊縱司令部發(fā)出攻城命令,解放縣城的序幕正式拉開。22日,紫金縣城獲得解放。23日,邊縱司令部、政治部聯(lián)合發(fā)出安民告示和接管紫金縣城的布告。25日,中共紫金縣委員會和紫金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由葉鋒任縣委書記,潘祖岳任副書記,黎孟持、葉茵任委員;由潘祖岳任縣人民政府縣長,黎孟持、溫……[詳細]
新溪馬屋反壓迫戰(zhàn)斗舊址
  新溪馬屋反壓迫戰(zhàn)斗舊址位于連平縣油溪鎮(zhèn)新溪村馬屋,屋后為馬屋祖山。油溪鎮(zhèn)新溪村馬屋,解放前居住著20多戶村民,馬屋背后的山上蘊藏有豐富的煤礦。1943年春開始,-地主黃明州、黃亞芳依仗權勢,強行在馬屋背山開采煤礦,煤漿流入馬屋農(nóng)田,造成農(nóng)田污染,土地無法耕種。馬屋村-名到國民黨連平縣政府控告,黃明州等不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請連平縣聯(lián)防隊長謝岳臣派一個排的兵力駐扎礦山,鎮(zhèn)壓馬屋民眾。1944年初,馬屋民眾不堪忍受-地主的壓迫,毅然組織青壯年學習馬刀術,準備反擊敵人。國民黨縣政府聞悉此事,于1945年2月2日晚上,派遣100多人的兵力突襲馬屋,馬屋民眾揮舞大刀,左右拼殺,砍死敵人40多名,砍傷50多名。3日中午12點鐘左右,國民黨保安團從和平調(diào)來一個連的兵力,用火力瘋狂掃射馬屋,當場打死馬屋民眾27人。在戰(zhàn)斗中,中共黨員賴懷珍始終堅持指揮民眾頑強抗擊敵人,不幸中彈犧牲。解放后,賴懷珍被評為……[詳細]
康禾地區(qū)革命烈士陵園
  康禾地區(qū)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源縣康禾鎮(zhèn)若壩村,鎮(zhèn)政府旁的丘陵小山包。陵園建于1959年,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3036平方米,2006年重修。山下正面有排坊式門樓,門樓三間,高一層,黃色琉璃瓦面,明間橫額書有“康禾地區(qū)革命烈士陵園”園名;門柱兩側有對聯(lián):上聯(lián)“濂水涌驚濤春雷掃靄捐軀報國丹心獻”,下聯(lián)“康山燃烽火烈骨流芳勒石留名浩氣存”。兩側次間橫額分別有“浩氣”“長存”字樣。門樓后面是280多級通往山頂?shù)碾A梯。山頂有約1000平方米的平臺,地面鋪設水泥,正面為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由碑座和碑身組成,碑座高2.5米,碑身高7米。碑座中間鑲有黑色石碑,碑身鑲嵌有瓷刻金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題詞,梁威林題。碑下安葬有烈士的遺骨。紀念碑兩側分別有兩座六柱六角紀念亭,亭為琉璃瓦面,歇山頂,有滴水,左側為“工農(nóng)革命紀念亭”,右側為“抗日解放戰(zhàn)爭紀念亭”,兩座亭是為紀念在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的中共特派員周立群等54……[詳細]
東江公學舊址
  東江公學舊址位于東源縣船塘鎮(zhèn)船塘小學。1949年3月,中共九連地委根據(jù)香港分局和粵贛湘邊區(qū)黨委的指示和要求,在河源船塘創(chuàng)辦了九連地區(qū)第一所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學!獤|江公學。東江公學設在船塘逸仙中學(現(xiàn)為船塘小學),任命鐘雄亞為校長,董世揚為教育長。3月7日,東江公學正式開學,第一期招收的學員有馬鳴、黎明、劉亮、方征等40人;1949年5月老隆解放后東江公學遷至老隆師范學校,第二期招收學員545人;第三期遷至龍川佗城龍川第一中學,由東江行政委員會主任譚天度兼任校長,招收學員700多人;1949年10月15日,惠州解放,校址遷往惠州,與江南青年公學合并,第四期招生2182人;1950年2月,東江公學遷到河源縣城,第五期招收學員約1000人,四、五月學員結業(yè),東江公學結束。東江公學僅一年時間分五期,每期約培訓2個月,先后培養(yǎng)學員5000余人。東江公學的創(chuàng)辦及其活動,為建立人民政權,接管城市準備了干……[詳細]
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老隆福建會館)
  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即福建會館,位于龍川縣老隆鎮(zhèn)華新居委會華新路39號。建于清代的福建會館,坐東南向西北。為清代在龍川縣的閩籍商人投資興建的同鄉(xiāng)會會址。三進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墻,硬山頂,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寬15米,深38米,建筑面積570平方米。大門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質(zhì)門框、門檻、門礅,木門頁。中廳抬梁式結構屋架,十五架。上廳前部有軒廊和石柱。會館建筑設計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會館位于龍川縣老隆鎮(zhèn)華新路39號,建于清代,為閩籍商人同鄉(xiāng)會會址。土木結構,三進院落式布局,總面寬15米,總進深38米,建筑占地面積570平方米。2011年龍川縣委、縣政府為打造紅色旅游,投入600多萬元維修了福建會館主體、完成了革命史跡陳列布展和會館周邊控制地帶內(nèi)民房的征地拆遷以及興建了龍川解放廣場。福建會館內(nèi)雕梁畫棟,具有較高的建筑歷史藝術研究價值。同時具有革命紀念意義,1923年澎湃兩駐該館……[詳細]
和東行政委員會舊址(小延安)
  和東行政委員會舊址位于和平縣古寨鎮(zhèn)河東村嶂下。1947年3月中旬,九連工委領導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來到九連地區(qū),組織恢復武裝斗爭。1948年,按照九連工委關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同年,和東縣行政委員會在古寨嶂下成立,主席林鏡秋,上屬九連工委領導,下轄和東及川北地區(qū)。委員會成立后,對支援部隊及發(fā)動群眾參與革命活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該房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積245平方米,總面寬六間17米,總深三進13.5米。土木磚瓦結構,硬山頂,灰瓦面,壘瓦為脊,石灰夯筑墻腳,泥磚墻,青磚鋪地。三進六間布局,東側加砌一間伸手廊。正面一排二門,木門框,正門在西邊,進門有天井與上廳,東南角建有二層高角樓。在大門兩側還保留有當年國民黨圍剿時書寫的墨字標語“打倒奸匪林鏡秋”,“活捉林鏡秋,政府賞谷五百石”。2010年1月,被和平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