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精神紀念館位于定西安定區(qū),場館分為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紅色安定”,主要有“巉口起義”、“紅軍長征在安定”、“黨組織建設及其活動”三個板塊;第二部分為定西精神,主要有“歷史——苦甲天下”、“歷程——苦干實干”、“成效——山川巨變”、“經驗——科學求實”四個板塊。中共在安定區(qū)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1926年12月,在蘭州女師任教的女教師馮玉潔,由錢崝泉、張一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安定區(qū)籍的第一位中共黨員。-1932年7月,中共秘密組織領導國民黨軍第17路軍第19師第50旅補充2團第1營在安定區(qū)巉口舉行了起義。部隊中的共產黨員盧松軒、石慶德聯絡3連的排長趙丕烈等利用團長黃展云和1營營長何冠五之間的矛盾,發(fā)動了全營起義。起義后,部隊改編為一個團,準備前往靖遠與陜甘游擊隊第3、4支隊會合。當得知靖遠起義部隊失敗后,起義部隊決定轉向陜北與劉志丹領導的陜甘游擊隊會合。同時,將部隊更名為人民革命軍。從7月到9月,人民革命軍不畏懼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轉戰(zhàn)定西、會寧、靖遠、清水等縣,最終在清水關山陷入敵人重圍,經過激戰(zhàn)后部隊損失嚴重,起義失敗。1935年10月2日,為迎接紅二、四方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