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家宅院,位于蒙自縣城文瀾鎮(zhèn)武廟街15號,始建于1916年,為富紳周子蔭家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809平方米,建筑面積3259平方米,為單檐硬山頂木結構樓房與園林結合的四合院建筑。2013年5月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鄭氏宗祠位于石屏縣寶秀鎮(zhèn)鄭營村,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占地1452平方米,由祠門、中殿、正殿、偏殿組成四合院。宗祠中殿及正殿面闊均13.1米, 進深9.3-10米。梁柱門窗雕鏤精致,藝術價值很高。鄭氏祖籍浙江,明初隨沐英入滇![詳細] |
![]() | 德源古城遺址位于云南省洱源縣,年代為唐。2019年,德源古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昆明鳴鳳山金殿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郊鳴鳳山,俗名鸚鵡山。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歷年間始創(chuàng)太和宮金殿以后,改稱鳴鳳山,系明代以來云南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qū)。海拔2000米。金殿公園位于昆明城東約七公里的鳴鳳山上。因大殿用黃銅鑄成,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而得名“金殿”,又稱為銅瓦寺。名聲顯赫的金殿屬于道教太和宮的一部分,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康熙十……[詳細] |
![]() | 長春洞位于巍寶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紀、楊法蔭創(chuàng)建。清代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又增其規(guī)制,始成現今之規(guī)模,為國內全真教純陽派著名宮觀。長春洞呈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組合而成,依次由山門、前殿、大殿、廂房、道舍、花園等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須彌座上,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抬梁與穿斗式結構,上、下檐皆施斗拱。內塑……[詳細] |
![]() |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保山市博物館、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寧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位于昌寧縣田園鎮(zhèn)龍泉村委會漆樹坡小組東南側的大甸山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墓地西北距昌寧縣城3公里,海拔1643米,發(fā)掘面積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類墓葬198座,出土隨葬品268件(套)。土坑豎穴墓以小型的墓葬為主,分布在大甸山西側、北側和東側,墓坑較淺,出土器物較少,大部分為空墓。土洞墓分布于大……[詳細] |
![]() | 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云南江川甘棠箐遺址位于云南省江川縣路居鎮(zhèn)上龍?zhí)洞逦髂霞s1.5公里處。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1989年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約3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初步判斷為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它云南省繼元謀人遺址之后發(fā)現的又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遺址。最為重要的是發(fā)現了木制品和用火的遺跡。由于木制品極易腐爛,世界范圍內關于人類早期的木制品發(fā)現亦屬鳳毛……[詳細] |
![]() | 洶涌澎湃的瀾滄江從青藏高原一路走來,鬼斧神工地將巍峨的群山切割成馳名世界的滄江大峽谷。當瀾滄江行進到維西縣葉枝境內時,來了一個靚麗的大轉彎,造就了一塊開闊的土地。千百年來,傈僳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出茶馬古道燦爛的文化。憑吊悠悠歷史,葉枝土司衙署記載著茶馬古道燦爛文化。盡管遭遇“文革”浩劫,但經過修葺,葉枝土司衙署依然見證著葉枝作為茶馬古道要鎮(zhèn)的燦爛文化。走進葉枝……[詳細] |
![]() | 祥云大波那遺址,云南青銅文化遺址之一。亦稱祥云大波那木郭銅棺墓葬。地點在今祥云縣云南驛大波那。1963年發(fā)現。形狀為一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內有長條形巨木疊組的郭室,內置兩面坡房屋狀銅棺,由7塊銅板組成,用4塊構成房屋的四壁,上蓋兩塊人字形坡面屋頂,棺底墊一塊銅板,鑄有12只腳。棺的兩側壁及屋頂鑄幾何形花紋和云雷紋。兩頭橫壁鑄鷹、燕、虎、豹、野豬、鹿、鱷魚等動物。隨葬品豐富,銅器有鋤、錛等農具和紡織……[詳細] |
![]() | 牡宜遺址位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黑支果鄉(xiāng)牡宜和阿章村委會所在的壩區(qū)及周邊區(qū)域,為兩漢時期“句町文化”大型遺址!熬漕笔恰妒酚洝の髂弦牧袀鳌分杏涊d和“滇”同時期的部族,也是漢王朝在云南繼封“滇王”之后的第二個王,在西南夷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2007年搶救性清理的木槨墓和2011年發(fā)掘的4座墓葬出土了銅鼓、龍虎紋金帶扣等大批重要器物?脊虐l(fā)現結合史料記載,證明以廣南縣黑支果鄉(xiāng)牡宜壩區(qū)為中心約5……[詳細] |
![]() | 大理銀梭島位于大理洱海東南,面積23300平方米,遺址分布于島的北部,現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300平方米。遺址中心區(qū)文化堆積保存較好,最厚處達6.8米。遺址的中、上層堆積中含有大量的螺殼和遺物,現場對螺殼的采樣和統(tǒng)計發(fā)現,大部分的螺殼尾部被人敲打過,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遺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約有30噸,根據顏色和質地,陶器可分為夾砂橙紅陶、黃……[詳細] |
![]() | 流浪河磨房群位于云南省鳳慶縣,為清代古建筑。2019年10月7日,流浪河磨房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