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 > 延邊州旅游

延邊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裴優(yōu)城內已辟為耕地和村落,裴優(yōu)城也被廢棄。1981年,瓦爾喀部隨之西遷,收服了城內及環(huán)城四周的居民,在圖們江邊與烏拉部發(fā)生激戰(zhàn)并獲得大勝。建州部進至裴優(yōu)城,。請求歸附于努爾哈赤領導下的建州部女真。努爾哈赤派其弟弟舒爾哈齊等率軍前往迎接歸附的瓦爾喀部,城內及附近的瓦爾喀部人因不堪忍受烏拉部女真貝勒布占泰的壓迫,裴優(yōu)城內居住著野人女真東海三部中的瓦爾喀部。。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裴優(yōu)城在東夏國……[詳細]
  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楊泡滿族鄉(xiāng)楊木林子村南約1.5公里,琿春河下游三角形沖積平原東北邊緣的南山上。城南約1公里有琿春河支流無名川自東向西流過,西北約3公里為琿春河。地理坐標:北緯42°53′50,東經130°31′45,高程約387米。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20年代,魏聲和即對城址進行了調查。197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健才先生對城址進行了調查,依……[詳細]
  城山子山城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區(qū)西南,坐落于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南岸孤立的高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因而得名。山頂四周有土石混筑的城廟,長約4.5公里,中部有宮殿址遺跡,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該山城金末時為東夏國南京址。山城城垣呈不規(guī)則橢圓形,周長約2000米。山城隨著山巒的高低,蜿蜒起伏于山腰間。城墻是土夾石筑成的,墻基寬度5~7米,有的地方寬達10米以上,城墻殘高1.5米~2……[詳細]
  八連城遺址位于吉林省琿春市東6公里處,屬唐、五代遺址。八連城是唐渤海國文王的東京龍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連城曾一度是渤海國的都城,號稱亞洲第二大城。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長2894米。在外城四墻中部各有一門,墻外有護城壕遺址。內城南墻、北墻各長218米。在南、東、西三墻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門。內城共有八處建筑遺跡,在內城的中軸線上有兩處,南部為朝殿,北部為寢殿,兩座……[詳細]
  六頂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縣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頂山南坡的山坳中。六頂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塋地。渤海國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唐玄宗冊封-為“渤海郡王”,并在其統(tǒng)治的地區(qū)置忽汗州,設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國和內地往來頻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會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滅。1949年延邊大學、1959年吉林省博物館、1964年中……[詳細]
  百草溝遺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東嘎牙河畔臺地上,是一處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大型聚落址。遺址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河岸斷崖出露文化層長達數百米,分布面積廣,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0.8米~1.5米不等,分為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厚0.15米左右,為鐵器時代遺存,居住址為淺地穴式建筑,居住面為黃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約0.1米,居住面上……[詳細]
  渤海中京城遺址位于中國東北部吉林省的和龍市,它是中國唐代渤海國(公元698~926年)的都城遺址。渤海中京城遺址的平面呈長方形,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城市規(guī)劃仿照了唐代長安城的布局。外城長約720米,寬約630米。內城周長約2000米,城內又分隔為南、北兩城,沿中軸線發(fā)現有3處宮殿遺址。外城辟有南、北兩門,城外有護城河,城東南部還有人工水池等遺跡。城址內出土有石礎、瓦當、花紋磚等遺物。渤海中京城遺……[詳細]
  金沙江流域古巖畫的發(fā)現,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1988年底至1989年間,首先在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省中甸縣境內發(fā)現了古巖畫。之后又在云南省麗江縣境內虎跳峽發(fā)現了古巖畫。金沙江巖畫主要分布在麗江市玉龍縣的大具鄉(xiāng)、奉科鄉(xiāng)、寶山鄉(xiāng)、鳴音鄉(xiāng)等金沙江流域和支流兩岸,我國著名巖畫學專家陳兆復教授認為,金沙江巖畫是云南境內目前發(fā)現的最古老的巖畫。這些巖畫呈現單一的色彩,簡單的線條,數千年前古人類的生活場景被生動地……[詳細]
  金代皇家修建的長白山神廟故址。該遺址的發(fā)掘,是中原以外首次發(fā)現的國家山祭遺存,對探索金代禮儀制度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研究金王朝的邊疆經略、探索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對充實長白山悠久歷史文化的內涵亦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據史載,金世宗于大定十二年(1172)冊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并在山北建廟奉安,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又冊封其為“開天宏圣帝”。寶馬城遺址建……[詳細]
  龍頭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和龍縣的龍頭山上。墓群所在地的范圍,東西長500多米,南北長400米,地面有12個封土堆。較大的一座墓前立有兩塊大石柱,南面的平地上有建筑基址。已發(fā)掘的一座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的第四個女兒貞孝公主的墓葬。建于八世紀的末葉,原來的地面上有磚塔,現已塌毀不存,只留下墓室。最珍貴的資料是墓中繪有12個壁畫人物,這是首次發(fā)現的渤海壁畫。在墓室通道的東西壁各繪有一個武士,在長方形的墓……[詳細]
  土字牌地址:琿春市敬信鎮(zhèn)防川村年代:渤海石窟寺及石刻管理單位:琿春市文物管理所是否開放:否土字牌立在距琿春市城東南152華里敬信鎮(zhèn)防川村沙草峰麓盡處,圖們江下游左岸防護堤上。西北距張鼓峰10華里,南臨圖們江,堤北是圖們江沖積平原,蘇聯的包得哥爾那亞城座落在東約2華里處,西1華里許隔圖們江與朝鮮豆?jié)M江城相望。東南約500米處是朝鮮通往蘇聯的鐵路大橋。土字牌位于中、朝、俄三國交界處,以“一眼望三國,犬……[詳細]
  時代:清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華路和叢柳街交匯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側。原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積290畝,約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建筑群有南大樓、北樓、辦公廳、大堂、花廳、青磚瓦房等221間。如今只存南大樓、即邊務督辦公署樓。樓東西長20.8米,南北寬18.6米,是一座青磚黛瓦、重檐飛翹的宏偉建筑。墻外四周的圓木柱下墊有琢磨精細的鼓狀礎石,廊及檐下雕有精美的幾何圖案,具有清……[詳細]
  石人溝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和龍市龍城鎮(zhèn)石人溝村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和龍市文物管理所是否開放:否遺址位于和龍市龍城鄉(xiāng)石人溝村西山坡上。2005年8月20日-9月10日,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所對石人溝舊石器遺址進行了試掘工作。主要是對石人溝舊石器遺址及其周圍主要地形、地貌進行了科學測繪,采集了土樣和火山灰樣本,初步確立了當前遺址的范圍,設立了永久性坐標基點,為今后的工作……[詳細]
  和龍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崇善鎮(zhèn)大洞村。遺址在中國長白山東麓地區(qū),中國與朝鮮兩國界河圖們江上游的左岸,正處于圖們江與其支流紅旗河交匯處的平緩玄武巖臺地上,西距長白山天池約80千米,北距和龍市約40千米。2007年9月在野外調研中發(fā)現了該遺址。遺址位于圖們江右岸的三級階地上,遺物分布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地表散見大量以黑曜石為原料的打制石制品約2萬余件?脊抨爩ζ溥M行了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