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臨汾市 > 洪洞縣旅游

洪洞縣文物古跡介紹

1、廣勝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勝寺
  廣勝寺(第一批國保)時代:元、明地址: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曆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毀,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fā)生大地震,寺廟建筑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陽一帶又發(fā)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為元代建筑。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筑。上寺在霍山巔,翠柏環(huán)抱,古塔聳峙,琉璃構件金碧輝煌。下寺在山麓,隨地勢起伏而建,高低錯落,層疊有致。水神廟與下寺毗鄰,墻垣相連,內奉明應王,其中元代戲劇壁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上寺由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觀音殿、地藏殿……[詳細]
明代監(jiān)獄
  洪洞明代監(jiān)獄是我國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縣衙古監(jiān)獄。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一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當年北京名0蘇三在洪洞蒙冤落難就囚于這里。當您踏進過廳,映入眼簾的一條狹窄的南北通道。通道兩端各有東西對稱的6間普通牢房,每間牢房門低窗小,占地只有4平方米,小土坑距地面不足1尺。據史載,狹小的牢內少則關五六人,多時關十幾人。監(jiān)獄最引人注目之處是死囚牢。牢門上方有一石刻的動物頭像,傳說它的名字叫狴犴,是龍王的第四個兒子,兇猛善搏,生平好訟。龍王派它鎮(zhèn)守牢門,看管囚犯。古人常把它刻于牢門之上,因長得像老虎,所以俗稱“虎頭牢”![詳細]
明代移民遺址
  明代移民遺址明代移民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洪洞縣城北郊賈村西側的古大槐樹公園內是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規(guī)模、長時間廣泛移民歷史的一組紀念性建筑。碑亭位于原古漢槐處,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筒板布瓦覆蓋。亭內碑一通,高3.5米,寬0.8米,厚0.3米,碑首作盤龍雕飾,中刻“紀念”二字。碑陽刻“古大槐樹處”五個隸書大宇,碑陰所刻碑文概述明初遷民始末。碑亭后窯頂上立有金承安五年(1200年)石經幢,為廣濟寺僅存的遺物![詳細]
霍泉水神廟
  霍泉水神廟亦稱明應王殿,在-縣城東北17公里霍泉源頭。左傍霍山,面臨泉源,坐北朝南,與廣勝下寺一墻之隔。沿中軸線往北有山門(上筑舞臺)、儀門、明應王殿。據廟寺記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因元時大地震毀壞,又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明清兩代重修了山門和儀門。  水神廟東西寬深各五間,四周有圍廊,重檐歇山頂。檐下元塑二門神峙立,威嚴肅穆。殿內大小塑像九尊,中央為水神明應王,兩側四個童男童女,塑工極為精美,衣飾合體,神態(tài)嫻靜,形象逼真。臺下水神的四個-面目各異,細膩而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地內心活動,為建殿時作品! 〉顑人谋趬ι侠L滿了壁畫,內容為祈雨降雨圖及歷史故事。畫面由南壁西面起,有一身材魁梧的朱衣-,手執(zhí) 板,仰天朝拜,前有一簇人馬高擎“大唐”旗開路,一白馬馱著“神龕”、“木龕”,龕內放出道道金光,直指天空。云層里有一佛二菩薩俯視人間,下有騎馬的兩個僧人和一個穿紅袍的-。描繪出了唐玄奘……[詳細]
飛虹琉璃塔
  洪洞縣城東北的霍山南麓,是霍泉的發(fā)源地。山上古柏蒼翠,山下泉水潺潺,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矗立著一座高聳入云的七色琉璃塔,金碧輝煌,巍峨壯麗。這,就是中國乃至佛教諸國公認最美麗的佛塔“飛虹塔”。  飛虹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塔平面為八角形,13層,全塔高47米,屹立于太岳山麓,遠處看去,巍巍壯觀,正像民間傳說:“廣勝寺有個琉璃塔,離天只有丈七八!薄 ★w虹塔塔身用磚砌,外鑲黃、綠、藍三色琉璃的屋宇、神龕、斗拱、蓮瓣、角柱及盤龍、人物、鳥獸和各種花卉圖案,把塔身裝飾得絢麗多彩,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fā)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暈,于是人們給它起了個優(yōu)美的名字――“飛虹塔”! ★w虹塔下有一寺院,就是著名的古跡――廣勝寺。廣勝寺歷史悠久,現存建筑是一組元明時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處。飛虹塔坐落在上寺院內。下寺院內有一奇碑,引人注目。碑文記述的是民國期間僧紳勾結盜賣佛殿壁畫瑰寶之事。下……[詳細]
北馬駒三結義廟
  北馬駒三結義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臨汾市洪洞縣龍馬鄉(xiāng)北馬駒村北馬駒三結義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從北至南依次有大殿及兩側耳房、獻亭、戲臺及東西妝樓;院落東南角建觀音堂一座。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不廈兩頭造屋面,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飾。梁架結構為四架椽屋乳栿對三椽栿用三柱,僅設柱頭鋪作,形制為四鋪作外插昂;前檐設通長大額枋。大殿梁架、斗栱具有明顯的元代建筑特征。獻亭為元代遺構,平面呈方形,四角式,單檐十字歇山頂,通高約6米,柱間距3米。磚砌基座,四周石條鋪鑲,前置半圓形磚砌踏道。柱頭施四鋪作斗栱,中間各有補間斗栱1朵,逐層疊架。挑檐短粗敦實,北方木構亭榭的特點十分明顯。斗栱、枋、梁均施有旋花彩繪,殘存部分色彩依然如新。戲臺坐南向北,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修,現存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后遺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筒瓦屋面,……[詳細]
洪洞商山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洪洞縣趙城鎮(zhèn)孫堡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明清屢有修茸。廟內主要建筑有三皇廟、關帝殿、三官殿、法王殿等。四座大殿均結構簡練,用材較大。各殿內后槽均砌龕并有塑像,山墻繪有壁畫共100余平方米。大殿座北向南建于高0.84米的磚砌臺基上,面闊三間,11米,進深四椽,懸山頂,梁架采用分心用四柱造法,檐柱施四鋪作斗拱,明次間各施補間斗拱。殿前金柱刻有民國十八年(1939)所書對聯:“人中畫是畫中人無非將人認作畫,景內情有情內景總屬觸景生情!钡顑裙┯兴芟,中供天皇,兩側分別為地皇、人皇。塑像圓潤豐滿,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東西山墻彩繪三皇為民祈祥福之壁畫,手法細膩,形態(tài)逼真,人物表情、動作入目傳神。東殿為《東會府》殿,通檐用二柱造法,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為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后建筑。殿內中供上元上帝(天官),東供中元大帝(地官),西供下元大帝(水官),東殿為關帝殿,面闊三間,進深……[詳細]
8、凈石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石宮
  凈石宮時代:明、清地址:洪洞縣提村鄉(xiāng)干河村凈石宮位于洪洞縣堤村鄉(xiāng)干河村西凈石山下北側,又稱宮觀廟。廟院西高東低,南北走向,東為側院,西為主院,均為一進,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創(chuàng)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凈石宮東院狹長,北端設大門,面寬一間,進深兩椽,雙坡懸山頂。南端有窯洞三孔,旁設門通往西院。西院為主院,高出東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坐北向南,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懸山筒瓦頂,前置月臺;殿內有明萬歷年間懸塑,及清順治五年(1648年)繪制的壁畫,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題記。南端為戲樓,坐南向北,樓高兩層,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懸山琉璃瓦覆頂,下層明間設門通往凈石山,上層為戲臺,梁架有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題記。凈石宮格局比較完整,保存了明代以來的古建筑及明代懸塑、清代壁畫,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2013年5月,凈石宮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凝堡遺址
  永凝堡遺址永凝堡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西周地址:洪洞縣城東北5公里永凝堡村1957年3月,該村村民取土時發(fā)現了重要銅器300余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內壁有銘文2行8字:“□□乍(作)父丁寶鼎□□”。簋一器內底有銘文:“乍(作)永商彝毆!睆钠魑镄沃坪图y飾來看,該墓及其所出青銅器當屬西周早期。1980年6月及10月,考古工作者對永凝堡進行考古鉆探、發(fā)掘。鉆探面積13000平方米,共發(fā)現灰坑20個,墓葬56座。有22座墓經過發(fā)掘清理。這些墓多為西周時期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的隨葬品主要是銅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貝器等。青銅器800余件,陶器43件。依據對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的組合、形制、紋飾的分忻,這批墓葬的年代當為西周,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其文化特征與天馬--曲村遺址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完全一致![詳細]
10、水神廟
水神廟
   介 紹: 水神廟在-縣城東北17公里霍泉源頭。左傍霍山,面臨泉源,與廣勝下寺一墻之隔。 由山門(上筑舞臺)、儀門、明應王殿位居寺內后部當心,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寬深各五間,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頂。殿內塑水神明應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皆為原作。 四壁滿布壁畫,內容為祈雨降雨圖及歷史故事,南壁東側戲劇畫中賞行當齊全,化妝、服裝、道具、樂器、幕布、布景、舞臺等,反映了元雜興盛時期的真實情景,是我國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品。整個畫面繪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構圖嚴謹,色彩純樸渾厚,人物傳神達意,筆法蒼勁有力,是我國元代壁畫中的佳品。山西臨汾市……[詳細]
11、洪洞關帝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洞關帝廟
  洪洞關帝廟位于洪洞縣大槐樹鎮(zhèn)城中心關帝街。坐北朝南,占地2072平方米。據清光緒八年修訂《洪洞縣志》記載,關帝廟在恒德坊街北,元大德十年(1306年)里人蘇漢臣重建。明嘉靖十年(1351年)創(chuàng)建關帝樓;清順治二年(1645年)增建戲樓;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擴建;經過明、清屢次修葺,始成現在的建筑規(guī)!,F存正殿保留元代遺構,獻殿為明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洪洞關帝廟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關帝樓、戲臺、獻殿、正殿,兩側分別有東西廊房和鐘鼓樓。關帝樓又名春秋樓,為一座四面貫通的過街樓。鐘、鼓樓,位于戲臺東西兩側,高約13米,十字歇山頂,兩層建筑。戲臺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卷棚式屋頂。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卷棚式懸山屋頂。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式琉璃屋頂,四隅雙柱上端回收。洪洞關帝廟是一座保存比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2013年5月,洪洞關帝廟……[詳細]
洪洞玉皇廟
  洪洞玉皇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元地址:洪洞縣城西北5公里馬牧鄉(xiāng)辛北村元太宗已丑(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國歷代均有修葺。現存主體建筑玉皇殿、關公殿、二郎殿均為元代建筑。寺廟坐北向南,分前后二進院落,總建筑面積4128平方米。后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正門、儀門、月臺、八卦臺、玉皇殿。二郎殿和關公殿位于玉皇殿東西兩側,舞臺置于前院南側,東側為玉皇廟大門。三座大殿內梁架均為草栿,保持了典型的元代風格。殿內均有壁畫,畫面粗獷,線條流暢、保存尚好,與大殿同為元代作品![詳細]
碧霞圣母宮
  碧霞圣母宮碧霞圣母宮(第三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洪洞縣廣勝寺鎮(zhèn)坊堆村據碑文記載,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現存主體結構為明代建筑。寺院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現存木牌坊、圣母殿,兩側僅存西廂房三間,占地面積888平方米。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頂飾琉璃脊獸、瓦件。七檁梁架,柱頭科七踩重翹單昂,平身科一攢。前檐明間施隔扇門,兩次間隔扇窗。殿內設凹字形神壇,上塑圣母,兩側塑宮女及侍者像,兩山及后墻均塑有懸塑,為明代作品![詳細]
14、師村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師村遺址
  師村遺址師村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西周——漢地址:洪洞縣曲亭鎮(zhèn)、大槐樹鎮(zhèn)、蘇堡鎮(zhèn)遺址以師村為中心,東西長5公里,南北長3公里,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有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其暴露在地表的文化層隨處可見,范村楊侯國古城遺址文化層內發(fā)現有陶鼎、陶豆、陶盆、陶下水管道等;在西尹壁村古墓區(qū)盜洞內出土有陶鼎、陶壺、陶盆及彩繪陶器等。追繳回被盜施綠釉陶樓一座、青銅平蓋四鈕鼎1件、青銅三鈕帶蓋鼎3件。……[詳細]
15、女媧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女媧陵
  女媧陵女媧陵(第四批省保)時代:唐地址:洪洞縣趙城鎮(zhèn)侯村又稱媧皇陵,始建年代無考,據《平陽府志》載唐天寶六年(747年)重修。唐以后歷代屢有修茸。女媧陵原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格極具皇家氣派。宋代碑文載:“南北百大,東西九筵”,原有建筑現已不存。陵墓內現存宋開寶六年(973年)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巨碑兩通,千年以上古柏三株,“補天石”一塊,以及明清時期石碑三十多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