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跡介紹

敖包特庫熱廟
  敖包特庫熱廟敖包特庫熱廟位于和布克賽爾縣城鎮(zhèn)敖包特廟西街007號,距克拉瑪依市200公里,217國道39公里,318省道兩公里。又名“阿勒布都布楞”(蒙古語,堅固、昌盛之意,又稱“王霍雄庫熱”,明崇禎三十年(1640)建于現(xiàn)今縣城王爺府后的土山上。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建,第三次建于清嘉慶六年(1801),清廷理藩院賜匾“普恩寺”。第四次建于同治三年(1864),為十二世夏律宛呼圖克圖-主持興建,歷代夏律宛呼圖克圖-居住之處。至光緒十四年(1888),當時名聞中外的拉薩三大寺之一的色爾德廟-江布克日甫,應和布克賽爾之邀來縣城,再次修建此廟,起初建在托格日克哈爾嘎,后于光緒十九年(1893)搬遷至和布克賽爾。1913年,該廟有廟房50間,-500多名。1945年8月三區(qū)民族軍攻克縣城后,在戰(zhàn)亂中,經堂龕下地窖數(shù)萬兩黃金白銀之物大部分損失。在縣城即將被攻下時,城內-守軍將-廟部分房間拆掉,……[詳細]
102、拜其爾墓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其爾墓地
  拜其爾墓地在近日結束的新疆拜其爾墓地考古發(fā)掘中,新疆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件北山羊銅飾品,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此類史前銅器。渾圓的身體,健碩的四肢,鉚接在一個管狀飾件上的北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這件北山羊銅飾品高約10厘米,羊頭上有兩只和身體高度幾乎相同的長角,口、鼻、耳、目分明,下頜還有一撮長須,被發(fā)現(xiàn)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托乎提·吐拉洪稱為一件難得的藝術品。北山羊又被稱作亞洲羚羊,形似家山羊而體型較大,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托乎提·吐拉洪說,這種北山羊銅飾品代表了北方草原文化,在我國內蒙古區(qū)域內和中亞一些國家的考古發(fā)掘中已有發(fā)現(xiàn),但在新疆考古發(fā)掘中還是首次出土。北山羊出土于新疆伊吾縣拜其爾墓地,此處墓葬群分布在一片南北長1000米、寬500多米的戈壁臺地上,經考古調查,墓地共有墓葬500多座,由于建筑施工需要目前已對其中的……[詳細]
103、蘇巴什故城
蘇巴什故城
  蘇巴什故城實際叫“蘇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波濤滾滾的庫車河穿城而過。據(jù)說,這條河就是《西游記》里“子母河”的下游。故城遺址始建于東漢(公元1世紀),隋唐(公元6至8世紀)盛極一時。這座古城如今東、南、北三面仍有殘留城墻,系夯土建筑。周長為7公里。東墻長為1446米,高約為7.66米;南墻長1809米,斷續(xù)殘留。北墻長約2000米,高2.4米。西墻已無跡可尋。城內的名勝古跡到處皆是。從發(fā)掘情況看,早期文化層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有石器、骨器、陶片。另外,還發(fā)現(xiàn)少量銅器和漢五銖錢。從晚期文化層中,曾出土排列整齊的一組大陶缸,共33只。還出上了鋪地用的蓮紋花磚、藍紋磚、筒磚,其紋飾、形狀與唐代長安大明宮的鋪地磚略同。此外,還出土有乾元通寶、開元通玉、中字錢和大歷元寶等古錢幣。從文物古跡中可以看到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洞筇莆饔蛴洝で贩Q:“屈支國東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國大都城,……[詳細]
庫車友誼路墓群
  庫車自古就是龜茲文化發(fā)祥地,在庫車縣友誼路地下街建設工程中發(fā)現(xiàn)的東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群,體量大、性質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發(fā)現(xiàn),填補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這些古墓群,從墓葬的形制上看有豎穴墓和磚室墓兩種,分別有豎穴墓葬2座,磚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發(fā)現(xiàn)的典型的漢式磚室墓。其中,磚室墓又分為單室券頂磚室墓、單室穹隆頂磚室墓、前后雙室穹隆頂墓三種形式。單室穹隆頂磚室墓墓門上部有照墻(部分有磚雕),前后雙室穹隆頂墓的前后室四隅起券處有燈臺,墓葬形式為合葬。 通過與在江蘇、山東、陜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肅酒泉、嘉峪關、敦煌、青海大通縣等地發(fā)現(xiàn)的墓葬資料對比,庫車發(fā)現(xiàn)的磚室墓的形制、構造方式、磚的規(guī)格等,與甘肅敦煌佛爺廟灣、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等地發(fā)現(xiàn)的魏晉尤其是西晉時期的墓葬極其相似,可推定為魏晉十六國時期,即公元3世紀中后期至4世紀。 從考古發(fā)掘材料看,早在西晉或延續(xù)到東晉十六國時期,漢文化對……[詳細]
105、烏拉泊古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拉泊古城
   烏拉泊古城位于市西南郊約10公里處的烏拉泊湖畔,遺址海拔1100米,略呈方形,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50米,城周長逾為2公里,城垣高大寬厚,殘高達4米,底基寬5米,城墻的四角及城門均向外突出。 城門均在每邊的中央部分,城區(qū)分三部分:東北、西北、西南三個小城。該城的甕門,城樓,角樓等都格外宏大,城垣中部還有對外了望的孔道,從其浩大的工程建筑及軍事設施來看,它顯然是具有重大軍事意義的設置,軍級建制的屯兵駐地。 古城距今已逾千年。有人認為,它就是唐代的輪臺城,城內地面上曾發(fā)現(xiàn)遼,元時期的文化遺物,如陶罐,陶盆,蓮紋方磚,古錢幣及玉器等,現(xiàn)列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北塔山戰(zhàn)地遺址
  北塔山位于新疆東北部,與外蒙接鄰,在北緯41°3′,東經91°1′,海拔1500米左右,距青河縣140公里處。由于外蒙時常侵犯我北塔山地區(qū),新疆騎兵五師二團,騎兵連連長馬希珍奉命率部進駐北塔山,修筑了規(guī)模浩大的北塔山戰(zhàn)地工事,被當?shù)厝顺蔀椤氨彼焦排谂_”。自一九四七年五月后,對我國土垂涎 已久的外蒙軍隊多次動用蘇制戰(zhàn)斗機對我陣地進行掃射和轟炸,外蒙軍隊在炮火掩護下向我陣地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激戰(zhàn),蒙軍損失慘重,后多次調集重兵侵犯,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連長馬希珍派副連長馬金福去向牧民頭目求援,經過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100余名牧民親臨陣地和該連共同抵抗,從七月五日到二十七日前后,大小戰(zhàn)斗共二十余次。為了防范外蒙軍隊再次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經總部同意,韓師長命令第二團團長韓潘親率該團五個連進駐北塔山。并派哈族騎兵獨立大隊大隊長達乃拜,副大隊長沙哈都拉率該大隊隊員一百五十人,隨第二團進駐北塔山歸韓潘團……[詳細]
奇臺藥王廟遺址
  藥王廟遺址藥王廟建于光緒14年(1888年),正是奇臺縣城從老奇臺搬至古城時,當時該縣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兩年經歷了兩次大的瘟疫,軍隊和商民都深受其害。為了撲滅瘟疫,古城內相繼開張了很多藥鋪,內地郎中及藥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藥材生意十分火爆。內地的藥材運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藥材經此地運往內地。民眾祈求消除瘟疫,身體健康,建起了藥王廟。隨著藥材生意的興起,該廟成為藥材行業(yè)的聚會所,維護藥商的的合法權益。據(jù)縣志記載,光緒年間,古城內有藥鋪二十余家,分為內科、療瘡科、骨科,既看病又售藥。民國期間,藥王廟辦起醫(yī)師學堂,分藥劑師,藥王廟在古城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該廟宇修建的小巧古樸,集中體現(xiàn)了中醫(yī)藥傳統(tǒng)的玄妙。廟堂內供奉藥王孫思邈,鎖定人心,驅邪避魔,利用傳統(tǒng)文化凝聚漢文化的精華弘揚中醫(yī)傳統(tǒng)。由于北方草藥須從南方運來,這里又是藥商的集聚地。北方獨有的動物藥、礦物藥、戈壁生長的耐旱草藥在此運往……[詳細]
慕士塔格峰
  導 游 海拔7546米,位于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縣交界處,塔吉克語意為“冰山之父”,是著名的登山地點,也是從喀什去紅其拉甫口岸的必經之路。介 紹 相傳,慕士塔格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她與住在對面的海拔8116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格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熱戀,兇惡的天王知道后很不高興,就用神棍劈開了這兩座相連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這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冰山公主整天思念雪山王子,她的眼淚不停地涌出,最終流成了道道冰川。天晴時,白雪皚皚的山峰夾帶著伸向雪線下的道道冰川,宛若冰川公主飄逸的白裙和長袖。 慕士塔格峰巍峨莊嚴,純潔高雅,又因為有這樣美好的傳說,它便被塔吉克族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征。交 通 從喀什到紅其拉甫的車會經過慕士塔格峰! 新疆喀什……[詳細]
東地大廟
  東地大廟東地大廟位于奇臺縣城東北約二十公里的西地鎮(zhèn)東地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古有東地河貫穿其中,四座古廟坐北向南,毗連相建,外有土墻環(huán)繞四周,院內古木森森,一派莊重肅穆氣象,由東而西依次為城隍廟、關帝廟、娘娘廟、圣武宮。嘉慶、道光年間東地大廟擴建,新建武圣宮、圣賢殿、戲樓等。同治四年(1865)因白彥虎作亂,廟宇毀于戰(zhàn)火之中,只有關帝廟得以幸存。光緒十八年(1892)當?shù)匕傩站栀Y重修娘娘廟、城隍廟等。四廟之中,以城隍廟最古,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庚寅即公元1790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廟內有泥塑及勸人向善的大型壁畫。娘娘廟位于關帝廟西側,彩梁畫棟,氣宇不凡,彩繪木制窗格把正殿與外殿一分為二,外殿山墻兩廂皆是彩色壁畫,其一側壁畫乃“嚴父教子圖”,一側是“五子奪魁圖”,正殿內亦極精美,有泥制假山彩雕,亭臺樓閣又有神仙彩畫。關帝廟居于兩廟中間,外殿有兩面雕花磚墻,左雕蛟龍飛舞,右雕丹鳳獨……[詳細]
也迷里古城遺址
  也迷里古城遺址也迷里古城遺址位于額敏縣也木勒牧場格生村北距額敏縣約14公里,距今780多年。據(jù)《元史》記載:“太祖東歸,定田子分地”記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給他的四個兒子,其中“也迷里河濱之地封三子窩闊臺”,歷史上稱作窩闊臺汗國,首府設在額敏,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塔城地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和蒙古西部。窩闊臺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額敏河)南岸興土木,筑高墻,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稱“都魯布津城”,隨著窩闊臺統(tǒng)治地位的鞏固,也迷里城也日趨繁榮,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窩闊臺繼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對外征服大業(yè),為適應連年征戰(zhàn)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設立驛站,開通道路,修建倉庫,儲備糧食。由于政治上的暫時統(tǒng)一,交通暢達,促進了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在這一時期,也迷里城呈現(xiàn)出空前的繁榮。公元1306年窩闊臺大汗的孫子海都與忽必烈奪帝位失敗后,其……[詳細]
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艾提卡爾大清真寺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13449平方米。其中:寺內面積3066平方米,院內面積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層,153個大立柱建成,面積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爾大清寺還要大,是和田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眾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動場所,一般居瑪日(星期五)做禮拜的信教群眾達4000-6000人左右,肉孜節(jié)、庫爾班節(jié)可容納信教群眾10000—16000人做禮拜。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從始建到現(xiàn)在共有7次擴建維修。1947年—1949年解放前夕,進行過一次民族建筑風格為主的擴建維修。解放后,從1985年—1988年做第6次維修,在歷次維修中都保持了原貌。1997年—1998年重建北門,門塔總面積227平方米,這是第7次擴建。北大門門樓高24米,其中有三層房屋,屋頂有9個觀望塔和一個圓形頂棚,建筑風格與阿圖什蘇丹沙圖克博格熱汗陵……[詳細]
112、庫車大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庫車大寺
  庫車大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民群眾做禮拜的宗教場所。大寺座落在庫車縣城黑墩巴扎最高處,距庫車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內僅次于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蘭教在庫車傳播后,約在15世紀營建此宗教建筑,初始為土建寺院,17世紀改作木結構寺院。1918年遭火災被焚,1923年由當?shù)匕⒓鞒旨Y、募捐重建了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積1165平方米,主體建筑有兩部分,一是大寺院主體,內有旋轉樓梯至寺頂,供阿訇喊“乃瑪孜”之用。全為磚木結構。二是供信徒禮拜時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廳和后室兩部分,面積約65平方米。大寺門樓高18.3米,全部青磚砌成,高聳的門樓與宣禮塔,莊嚴挺拔。塔柱雕以伊斯蘭風格圖案,穹窿式樓頂,形似天宇,可容納3000人大禮拜。在寺內庭院東南角有一處聲威顯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產物,也是新疆保留的為數(shù)不多的伊斯蘭教司法機構遺址。新疆阿克蘇市……[詳細]
113、海頭古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頭古城
  海頭古城在樓蘭古城西南48.3公里處,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羅布泊地區(qū)僅次于樓蘭的第二大城。南北城墻長107米,東西城墻長約19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海頭古城附近是羅布泊地區(qū)另一個遺址集中區(qū),在其西北約3公里處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遺址。文物部門將海頭古城稱做羅布泊南古城,1914年斯坦因在羅布泊探險時將其命名為LK城址。海頭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維吾爾向導托克塔阿訇首先發(fā)現(xiàn)。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羅布泊探險時在此城獲得李柏文書。當時他誤認為此城是樓蘭古城。同年,我國學者王國維在考譯李柏文書時發(fā)現(xiàn),兩件文書均注明“海頭”二字,日本學者森鹿三也根據(jù)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書出土地點的照片證實這里不是樓蘭古城,而是LK城址。以后人們就將羅布泊南古城LK城址稱作“海頭古城”。在公元4世紀30年代后,樓蘭城被廢棄,西域長史府治所即遷到了海頭古城![詳細]
木孜塔格峰
  木孜塔格峰  “木孜塔格”為維吾爾語,意為“冰山”。此峰變?yōu)椤盀趵穹濉,意即“偉大”。在其方圓200公里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坐落著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邊。恰似擎天的玉柱。木孜塔格峰翹首兀立,巖壁橫截,常年為冰雪覆蓋。西北坡坡度緩而長、暗冰裂縫多;南山坡則有45度的坡面,順玲瓏河道而上,穿越三道冰川和粒雪盆亦可登頂。  東南坡和東北坡有兩條路線,均要通過5823高地才可直達頂峰。雖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開懸崖峭壁,在巖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當天即可登頂返回。這一地區(qū)的氣候最為變幻莫測。由于受季風和西風帶的影響,風力有時竟達12級左右,氣溫在最冷時可達-30度以下。登山的最了季節(jié)宜選擇在6—8三個月,以7月份為佳,其時好天氣的周期較長。  由于這一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惡劣的自然條件,方圓數(shù)百公里的范圍內交通又十分閉塞,所以人跡罕見,一直處于原始神秘的狀態(tài),也正……[詳細]
克孜爾尕哈土塔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于庫車縣城西北鹽水溝東側,距克孜爾尕哈干佛洞只有一公里,維吾爾語中為“紅嘴老鴰”或“紅色哨卡”之意。據(jù)考證,這是一個漢代邊防報警的烽火遂遺址,因此,又稱克孜爾尕哈火逢火臺。這個烽火臺高約15米,氣勢雄偉,是保存較為完整的漢代烽火臺之一,烽火臺也稱烽燧,是古代用于通訊聯(lián)絡、軍事報警和交通驛站的設施。上端建有望樓,現(xiàn)在木柵殘跡尚存,它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火逢火遂遺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烽火臺是漢朝軍事通訊設施之一,它曾經維護著西域的安全和絲綢之路的暢通,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象征。信息傳遞,可追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那時候,乘車傳遞曰“駔”,乘馬傳遞稱“驛”。烽火傳遞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規(guī)定,天子舉烽火,各地諸侯必須立馬帶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敵人。史冊記載,夜間舉火稱“烽”,白天放煙稱“燧”。古人為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