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南陽市 > 新野縣旅游

新野縣文物古跡介紹

新野鳳凰山遺址
  鳳凰山遺址位于新野縣歪子鎮(zhèn)寺門村北。鳳凰山遺址,即戰(zhàn)臺寺,是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之一。遺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5米,分五層,以下四層具有明顯的北方文化特點,上層和地表明顯的凸現(xiàn)南方文化的特色。第一層是擾亂的文化層;第二層主要含龍山文化陶片;第三層為倒塌的紅燒墻壁殘塊等;第四層含屈家?guī)X文化陶片;第五層含仰韶文化陶片。東側斷崖下有許多殘骨架和甕棺葬遺跡;南側斷崖發(fā)現(xiàn)有紅燒土墻;西側有西漢空心磚墓;東側斷崖上層有紅燒土層,下面有不規(guī)則的灰坑及灰溝。遺址出土的文物有仰韶時期的彩陶盆、夾砂紅陶釜形鼎、鴨嘴足鼎及紅陶缽、盆、杯等;屬屈家?guī)X文化的有夾砂灰陶罐形鼎、寬扁狀足鼎、黑陶折腹豆、高柄杯、圈足盤及盆、缽等,屬龍山文化的有折腹罐形鼎、直口罐、刻糟盆、鏤孔豆等,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紡輪、彈丸、鹿角等。鳳凰山上現(xiàn)散存有……[詳細]
鄧禹故里
  鄧禹故里東漢二十八宿之首鄧禹,新野三泉陂村人(今名板橋鋪,屬城郊鄉(xiāng)),村邊有其后人所立之“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樓,至今猶存。近年來回新野尋根祭祖的海內外鄧姓傳人,無不親臨祭吊,追懷先祖。鄧禹故里碑是記載東漢云臺“二十八宿”之首鄧禹故居地的重要實物資料。該碑高2.56米,寬0.97米,由整塊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間刻“漢高密候鄧元公故里”九個大字。碑文曰:“公諱禹,字仲華。東漢中興,功蓋諸將。始封梁候,繼封高密候。永平元年薨,謚曰元。其故里在新野東北鄉(xiāng)三泉陂,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標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詣訪,得晤其五十八世孫廣東候補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載,述坊年久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筆立書,永成文獻之—證云。清咸豐六年新野知縣倪正鈞立”。1979年新野縣文化部門訪得此碑,遂由縣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碑樓為磚混結構,座北向南,高……[詳細]
3、新都故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都故城
  新都城是新朝王莽的發(fā)跡地之一。《漢書·地理志》記載:“南陽郡有新野侯國,莽曰新都”!逗鬂h書·郡王四》記載:“新野有東鄉(xiāng),故新都!薄稘h書·王莽傳》記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為新都候,國南陽新野之古都鄉(xiāng),千五百戶……哀帝即位后二歲,莽就國。元壽二年(公元前2年),征還京師,居攝三年,封莽孫宗為都侯,莽自稱肇名新都,故僭號為新”。新都故城位于新野縣王莊鎮(zhèn)梅灣村,西距省道漢(中)—王(莊)公路1.5公里,東鄰唐河。新都故城遺址現(xiàn)存有城垣一周,呈正方形,邊長700多米,高3.5米,城基厚4米;外有城壕深2.5米,寬6米;設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垣內外出土的文物有漢代筒瓦、板瓦、云紋瓦當、石磨、規(guī)矩鏡、漢代貨幣等,還發(fā)現(xiàn)有下水管道、排水溝、水井、房基和墓葬,這些文物是研究漢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傳說新都故城墻系王莽的第九個女兒所筑,又名“九女城”。該城墻既可御敵,又可防洪,F(xiàn)城墻上長……[詳細]
鄧禹故里碑
  鄧禹故里碑是記載東漢云臺“二十八宿”之首鄧禹故居地新野的重要實物資料。該碑高2.56米,寬0.97米,由整塊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間刻“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九個大字。鄧禹,位列中興東漢的云臺“二十八宿”之首,其故里在縣城北十五里的板橋鋪村。板橋鋪村,正處古代襄陽、南陽之間的官道要沖,又有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倡修的灌溉水渠貫通其間,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比較優(yōu)越。今天,這一代屢有漢代文物出土。村內所存《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系清朝咸豐六年新野知縣倪正鈞立。碑文曰:憖“公諱禹,字仲華。東漢中興,功蓋諸將。始封梁侯,繼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謚曰元。其故里在新野東北鄉(xiāng)三泉阪,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標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詣訪,得晤其五十八世孫廣東候補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載,述坊年久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筆立書,永成文獻之一證云”。此碑幾經劫波,或倒臥路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