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坐落于興寧城興民中學內(nèi),建于明成化年間,一直是當?shù)氐淖罡邔W府。清末廢科舉后,學宮改建成興民小學,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后興寧縣立中學也設于此。1925年,-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時,曾在學宮內(nèi)設指揮部。學宮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筑,如大成殿、尊經(jīng)閣、東西廡、泮池、欞星門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內(nèi)“萬世師表”匾額為康熙手書。1962年,學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興寧學宮古稱文廟,民國后改稱孔廟。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又有一記載:興民學宮建成比現(xiàn)在的明時所建興寧古城還早,戰(zhàn)亂被毀,明時后再重建,八、九十年代在建先賢樓時,在前面開基時有發(fā)現(xiàn)前代的青磚鋪地,而且是比較考究的,估計是前期遺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昭輔肇創(chuàng)學宮于縣治東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學宮于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此后歷經(jīng)重修和擴建,至清末廟制如下:中為……[詳細]
42、大埔肇慶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埔肇慶堂
  肇慶堂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百侯古鎮(zhèn)約一公里處侯南村,緊靠省道“茶上線”公路旁,遠觀白墻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龍畫鳳,工藝精湛。肇慶堂,又名敬修衍慶,是楊敬修之子楊蔭恒斥資所建。生于1878年的楊蔭恒20歲時到汕頭經(jīng)營藥材,經(jīng)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于積聚了一筆錢財,在離祖屋不遠處的地方購得一塊地。先后共歷時五年,花耗銀元一百萬之多,大屋終于落成。建成于1919年的肇慶堂,占地近3200平方米。平房為中式結(jié)構(gòu),包括中堂、下堂和禾坪,左右各有橫屋一排,共12個房間6個廳。廳堂大的有3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20多平方米,中堂則有近百平方米。屋內(nèi)抬梁、斗拱、屏風嚴謹精密,并彩繪有山水、花鳥、人物,雕鑿有龍、獅、虎等動物;大門屋脊及正堂屋脊雕塑有各種花鳥、瑞獸、魚蝦等圖案,造型美觀、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附屬建筑屬西式風格,坐北向南,外墻灰塑等浮雕豐富,飾有動物、花鳥等圖案,精致非常,樓頂有一圓形的時鐘雕……[詳細]
西嶺書法公園
  西嶺書法公園位于大埔縣城西北片,北環(huán)公路中間瀕河地段,東臨下壢西山嶺延線,南至河頭村北環(huán)路,西至寨上、雙壙,北至妙福寺牛黃下,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2475畝。公園三面環(huán)山,北環(huán)公路及梅潭河環(huán)繞其間,山清水秀,山環(huán)水抱。書法公園規(guī)劃書法區(qū)、登山健身區(qū)、農(nóng)業(yè)觀光區(qū)、祈福區(qū)四個景區(qū)。規(guī)劃設計主要體現(xiàn)四個原則:一是彰顯生態(tài)文化的原則。注重營造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和客家風情,將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景觀融入到公園要素中,突出地域的生態(tài)和文化,展示客家風采。同時,在南門入口書法區(qū),設置當代名家(省級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以上)書法作品100幅,東門入口將設置中國歷代書法經(jīng)典80幅,東門到南門將設置唐詩宋詞各100幅碑廊。二是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營造足夠的休閑、運動的山、水空間。三是遵循生態(tài)、自然、康體的原則。以自然山體作為空間基質(zhì),建造景觀多元化的主體空間。四是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傮w規(guī)劃設計,分期分步實施……[詳細]
44、永富祖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富祖祠
  永富祖祠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zhèn)新泉村淋泉壩。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1984年、1988年兩次進行重修。坐南向北。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圍龍、橫屋等組成,為兩堂六橫三圍龍布局,通一進五間?偯骈81米,總進深92.9米,共計房舍111間,占地面積7524.9平方米,建筑面積4957.2平方米。硬山頂、龍船脊、灰瓦面、石灰夾石壘墻。正立面呈凹肚形,大門為麻石條大門框,大門上方題“永富祖祠”,兩側(cè)楹聯(lián)“東山世第;西晉家風”。下堂為敞廳,麻石圓形柱和石基英國“紅毛泥”柱多柱支撐,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中軸線上左右兩廊廳對稱,上部施門樓式屋頂,兩側(cè)前后各塑一對鯉魚出水槽。上堂比下堂高一臺階,陽刻彩繪木質(zhì)龍頭挑,麻石圓形柱與石灰夾石墻屏風構(gòu)筑神龕,供奉當?shù)刂x氏先祖牌位,神龕上方題“寶樹堂”,兩側(cè)墻壁彩繪八仙過海、花鳥等圖案;ㄌテ教箤挻。三排圍龍屋呈半月形包圍堂屋和橫屋。橫屋均為麻石條門檻,……[詳細]
天褒節(jié)孝石牌坊
  天褒節(jié)孝石牌坊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zhèn)龍?zhí)洞。建于清道光三年?823)。坐北朝南。由坊座、坊身、坊頂組成,為四柱三間,三層三檐,東西對稱,南北兩大面,均麻石質(zhì)構(gòu)造,通高7.30米,寬6.90米,深1.35米,占地面積10平方米。整座牌坊由四根0.32米見方的方柱支撐,并將牌坊分隔為中門和東西側(cè)門。柱底東西兩側(cè)由葫蘆形抱石鼓夾持。坊身逐內(nèi)收,到坊頂聚合為約0.5米高寶葫蘆矗立于頂蓋的中脊上,在各層的脊頭和岔脊上有云紋飛檐。支撐牌坊的4根大石柱均刻有“我心真匪石”、“圣澤競?cè)缣臁钡劝龘P聯(lián)文詞句。明樓前面刻立此牌坊的因由,后面陰刻“松節(jié)冰心”。次樓前、后面明間均陰刻“天褒節(jié)孝”;左右次間前面為淺浮雕鳳凰,后面為淺浮雕麒麟圖案。邊樓前、后面明間均陰刻“圣旨”;左右次間前面為石雕官員像,后面為石雕寶瓶花卉。清雍正年間,鎮(zhèn)平縣(今蕉嶺縣)藍坊鄉(xiāng)龍?zhí)洞宕迕窠芩∨c高思鄉(xiāng)程官徑村村民吳氏是世交,他們……[詳細]
克修公祠
  克修公祠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zhèn)大地村橋頭組。建于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坐西北向東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圍龍、橫屋等組成,為兩堂兩層四橫一圍龍布局,通一進五間,總面闊49.4米,總進深60.3米,共計房屋75間,占地面積約2979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742平方米。懸山頂、灰瓦面、三合土夯墻,均木質(zhì)挑、水墨描繪花卉等圖案墻裙、印花三合土地面。大門為一進,硬山式、人字山墻、麻石條大門框,上方題“克修公祠”,兩側(cè)楹聯(lián)“克勤克儉;修德修身”。下堂為敞廳,石基木柱構(gòu)筑雙面鎏金木刻穿花人物、花卉等圖案木質(zhì)屏風。下堂與上堂之間左右兩廊對稱。上堂比下堂高一臺階,石基木柱與木質(zhì)屏風構(gòu)筑神龕,供奉湯氏先祖牌位,屏風上飾人物、花卉等圖案彩繪。堂屋后左右兩側(cè)有方形、圓形兩口日月水井;ㄌ挻笃教,鋪筑八卦等圖案卵石。一排兩層圍龍呈半月形包圍堂屋和橫屋,二層為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木質(zhì)樓板。左右橫屋對稱,各設……[詳細]
“父子進士”石牌坊
  “父子進士”牌坊,又稱“絲綸世美”牌坊,位于大埔茶陽鎮(zhèn)大埔中學校門口,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余年,為紀念當時父子同中進士,父親饒相(江西按察副使),兒子饒與齡(中書舍人)所建。整座牌坊為花崗石預制件疊架而成,高12.5米,寬4.65米,共為三層檐頂。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撐石梁、石匾、頂蓋,形成中間大門、兩側(cè)對稱小門的布局。坊頂亭蓋為仿木古雕鑿件。中間一橫匾,正反面分別雕刻“父子進士”、“絲綸世美”。亭蓋、橫匾石梁飾以“雙龍騰云”、“雙龍戲珠”、“雙龍銜花”等圖案。兩側(cè)小門頂端飾以“雙獅滾球”、“花鳥動物”圖案。石梁頂端均鑲有一塊麒麟石雕匾。整個牌坊結(jié)構(gòu)嚴謹精致、造型美觀大方、雕刻工藝精湛,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shù)精品。……[詳細]
松溪橋與古道
  松溪古道始于西晉末年,是中原人向南遷到程鄉(xiāng)(今梅州市梅縣區(qū))、潮汕等地的必經(jīng)之路,距今1600多年,據(jù)說被客家人尊為客家人文始祖的程旼也是從這條古道進入廣東,并最終定居梅州的。目前遺存的這段松溪古道位于平遠縣差干鎮(zhèn),長約6公里,寬5尺,鵝卵石砌面。古代松溪古道上通平遠縣城、江西尋烏、贛州等地,橫接福建武平、上杭,下至蕉嶺、潮州、汕頭,被稱為“一線牽三省”的重要通道。為什么一條小小的道路能“牽動”三個省呢?原來在古代,潮汕一帶是重要的食鹽產(chǎn)地,江西一帶內(nèi)陸的食鹽很多都由潮汕的鹽場供給。這些食鹽就是沿著這條古道運往江西的。同時,潮汕平原由于人口密集,本地出產(chǎn)的糧食不足以滿足當?shù)氐男枰,因此也需要從江西進口大米;另外潮汕人喜愛飲茶,更要從福建進口眾多好茶。大米與茶也沿著這條古道源源不斷運往潮汕地區(qū)。據(jù)史料記載,明洪武年間,松溪古道就已經(jīng)是“粵鹽贛米閩茶”的重要棧道,食鹽、糧食和茶葉等商品通過這里……[詳細]
三河壩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
  1964年 大埔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位于大埔縣三河鎮(zhèn)筆枝尾頂。建于1964年。碑呈四方形,高15米、寬4米,用35種各種造型的石塊及356塊花崗巖石條砌成。占地面積716平方米。碑身正面鐫刻著朱德題:“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的正楷鎏金字。碑座上刻著第二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碑座立在平臺的中間,上平臺長8.4米、寬12.4米;下平臺長35米、寬25米,縫口細密,平臺全部用花崗巖石條鋪成,平臺外沿周圍豎著石欄桿,建筑雄偉壯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軍揮師向閩西上杭、永定、長汀及廣東大埔進軍,準備占領潮州、汕頭。9月下旬途經(jīng)大埔三河,朱德副軍長率軍3000扼守三河壩,與國民黨錢大鈞部英勇激戰(zhàn)三晝夜,給敵人沉重打擊后撤出,轉(zhuǎn)戰(zhàn)湘粵各地。為紀念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1963年省人民政府撥款,在當年作戰(zhàn)的前沿陣地──筆枝尾頂豎立紀念碑。占地面積716平方米。近10多年來……[詳細]
福祿岌民居群
  福祿岌民居群(含含鎮(zhèn)東樓、竹林居、崇本樓、州司馬第、本立居、季立居),是隱藏在城市中的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梅州市梅江區(qū)三角鎮(zhèn)泮坑村福祿岌,由鎮(zhèn)東樓等六座從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筑組成。民居群中,以鎮(zhèn)東樓為最,這座由馬來西亞華僑熊舉賢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國時期建造的樓房,歷時長、樓層多、造價高,在當時粵東地區(qū)來說是極具影響力的,所以起名“鎮(zhèn)東樓”,就連門匾都是時任廣東省主席吳鐵城所題寫。鎮(zhèn)東樓為六杠三進三層結(jié)構(gòu),在民國時期的梅州客家建筑中,樓層多以兩層為主,而鎮(zhèn)東樓突破這個界限,采用了三層結(jié)構(gòu)。鎮(zhèn)東樓最終以32萬兩白銀的總造價完工,對比當時梅江橋花費12萬,聯(lián)芳樓花費24萬,就說明了鎮(zhèn)東樓對建造的要求之高!而在福祿岌古民居群中,還有州司馬第、季立居、本立居、竹林居、崇本樓等五座建筑,這些建筑既有常見的圍龍屋,也有杠式樓等,各具特色。雖然福祿岌古民居群只包含六座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筑,但福祿岌還有……[詳細]
51、平遠大佛寺
平遠大佛寺
  大佛寺座落在平遠縣大柘鎮(zhèn)鳳池村,距縣城2公里,位于世界第一天然大佛身旁。大佛寺采用唐代寺廟建筑風格,依山而造,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667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495平方米。全寺殿堂飛檐斗拱,金碧輝煌。一殿高于一殿逐級高升,氣勢磅礴。所有殿堂樓閣均以長廊連接,只要一進入寺門,晴天不曬太陽,雨天不走濕路,便可到達寺內(nèi)任何一處,可見建造者的獨具匠心。大雄寶殿氣勢雄偉,高22米,建筑面積1960平方米,由48級臺階、66根柱組成,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四個字由著名的佛教領袖、杰 出的書法家趙樸初親筆所書,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三尊貼金大佛,每尊佛像高8.8米,里面還供奉十八羅漢、千手觀音,個個神情逼真, 栩栩如生,游客無不嘆為觀止。大佛寺目前珍藏有大量名人字畫,還供奉有珍貴的本煥長老舍利子。平遠大佛寺是梅州市乃至粵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寺廟,是游人旅游休閑、生態(tài)觀光、禮佛……[詳細]
52、程旼故居
程旼故居
  程旼,生于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元熙元(即公元419年)的一個官宦世家。面對國家危難、百姓疾苦,他毅然上 書宋孝武帝劉駿,建言“對外應以和,對內(nèi)應以 仁”。不料,皇上認為其干擾朝政,要將其一家趕盡殺絕。無奈之下,程旼只得辭官避禍,率族人南遷平遠。在平遠,他以德化人、以義化人,以文化人、以教育 人,開拓創(chuàng)新、崇文重教、公平正義、愛國愛鄉(xiāng),影響著粵東廣袤大地,使愚昧落后的民風為之大變,別譽為“南粵先賢”,客家人文鼻祖,名列廣東古八賢之首。 “當年程旼一匹夫,不抄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爭心息,萬古江山與姓俱”這是宋人對程旼的吟誦。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賢,傳承客家始祖文化,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客家文化,2007年,在他的故居遺址,重新興建程旼紀念館。紀念館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古典式 園林建筑,由正門、各具特色的展室、人工湖、仰賢亭、程源、休閑區(qū)、碑廊、主廳、后花園、觀賞臺、展館等景點組成。在符合古典式園林建筑風格……[詳細]
53、陰那山
陰那山
  陰那山和靈光寺分別是廣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陰那山位于梅縣雁洋鎮(zhèn),距梅州市區(qū)45公里,其山巔五峰并聚,稱五指峰,又名梅峰,海拔有1297米。天氣好的時候在山頂可以看到潮州和梅州。山麓的千年古剎靈光寺為廣東四大名寺之一。該寺依山而建,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寺內(nèi)有“三絕”,一絕是“生死柏”,寺前兩株1100多年樹齡的柏樹中,一株已枯死300多年,卻沒有腐爛,仍然挺立,與另一株枝繁葉茂的生柏并肩而立;二絕是“菠蘿頂”,寺的大殿殿頂是用1000多塊長方木拼成的螺旋型藻井,有自動抽煙功能,在全國僅有兩處(另一處是北京天壇);三絕是大殿后面綠樹繁茂,而大殿屋頂上卻從來沒有落葉,原因還是個謎。交通從梅州火車站下車后坐車到月梅汽車站,有直到陰那山的中巴,也有路過的,大約在早上九點有一班直達車從月梅車站開出,車費在7元左右。門票|開放時間40元景點位置廣東省梅縣雁洋鎮(zhèn)陰那村……[詳細]
霞黃黃氏家廟
  霞黃黃氏家廟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蕉城鎮(zhèn)陂角村。建于清代,1998年、2007年曾重修。坐北向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圍龍、橫屋等組成,為四堂六橫三圍龍布局,通一進五間,總面闊91.5米,總進深98.3米,共計房屋158間,占地面積約899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約7988平方米。懸山頂、灰瓦面、沙灰夾石壘墻、簡易木質(zhì)挑。正立面呈凹肚形,麻石條大門框,上方題“黃氏家廟”。第四堂圓形麻石柱支撐構(gòu)筑屏風。第四堂與第三堂之間左右兩廊對稱,中間天井寬闊。第三堂為敞廳,比第四堂高一臺階,圓形麻石柱多柱支撐。第三堂與第二堂之間左右兩廊對稱,中間天井寬大。第二堂為敞廳,比第三堂高一臺階,麻石柱多柱支撐,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第二堂與第一堂之間兩廊對稱,抬梁式梁架,中間天井較小。第一堂比第二堂高一臺階,石基木柱與木質(zhì)屏風構(gòu)筑神龕,供奉黃氏先祖牌位;ㄌポ^平坦寬大,后有一座半圓形圍墻。三排圍龍呈半月形包圍堂屋和橫屋……[詳細]
55、鄒坊文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鄒坊文祠
  鄒坊文祠,俗稱八角亭,坐落在平遠縣 仁居鎮(zhèn) 鄒坊村村口。根據(jù)清嘉慶二十五年知縣盧兆鰲編寫之《平遠縣志》記載,該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劉企賢等倡建,當時地名三楓樹,清代設私塾,春秋兩季則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風調(diào)雨順。又因處于河口出口處,亦有“鎮(zhèn)水”之說。民國期間在此辦過小學、設過鄒黃鄉(xiāng)公所、鄒坊鄉(xiāng)公所。解放后曾為鄒黃公社、鄒坊公社、糧食倉庫、鄒坊大隊、鄒坊管理區(qū)、鄒坊村委員會址至今。文祠主體為木質(zhì)框架結(jié)構(gòu),共四層二廳十六間,平面六角形,主柱四條,六角形石質(zhì)柱基,三層重檐,攢頂尖,穿斗式梁構(gòu)架,頂呈寶葫蘆狀。是廣東較為罕見的四層磚木樓閣式祠堂建筑。根據(jù)清嘉慶二十五年知縣盧兆鰲編寫之《平遠縣志》記載,該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劉企賢等倡建 ,當時地名三楓樹,清代設私塾,春秋兩季則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風調(diào)雨順。又因處于河口出口處,亦有“鎮(zhèn)水”之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