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81、孫默齋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默齋墓
  孫默齋墓,俗稱三女貴墓,在潮安縣沙溪鎮(zhèn)沙一村眠龍山,墓向東北,有碑亭,拜亭,均為花崗巖巨石筑成,碑亭四柱落地,上蓋由幾塊巨石組成,碑文鐫刻在亭后壁正中,為“明考將仕郎默齊孫公,妣耋壽孺人慈烈林氏墓”。碑亭前約10米處是龐大巍峨的拜亭,結構為三開間,縱深約三米許,寬約10米,八石柱托石楹,柱高4米多。屋頂全部由花崗巖石板蓋成。每片石板大達3、4平方米。孫默齋墓俗稱“三女貴”墓。相傳孫默齋膝下無男,生得三女,但卻招了三個顯貴的女婿:大女婿是兵部尚書翁萬達;二女婿是工部侍郎陳一松;三女婿是狀元林大欽,故有三女貴之稱。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仙溪王氏大宗祠
  王氏大宗祠俗稱“老虎祠”,在潮安縣庵埠鎮(zhèn)仙溪管理區(qū),座西南向東北。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歷1831、1930、1981年重修,現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裝飾。王氏大宗祠二進一拜亭,寬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場地寬敞,有麒麟照壁與祠門相對。這個祠堂的建筑和裝飾比較講究,門前的石雕構圖層次分明,美觀大方,屋頂的平脊和斜脊都裝飾嵌瓷塑,以古代戲曲為題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飛出,栩栩如生。祠后進梁架結構和油飾精美,拜亭單檐四垂,工藝考究。亭內有“榜眼秋臺”牌匾,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寶而立。王氏大宗祠為潮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潮安林氏家廟
  林氏家廟 位于潮安縣庵埠鎮(zhèn)寶隴村,俗稱青窗祠。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始建,原為二進建筑。天啟五年(1625年)戶部侍郎林熙春續(xù)建后座,使之成為三進院落式布局。家廟坐南向北,總面寬48.3米、總進深37.4米。廟前10米處有牌坊一座,四柱三間磚石結構。坊額中為“世德恩光”;左為“綸褒碩儒”,落款為“欽差總督兩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戴耀為敕封文林朗延平府將樂縣知縣林熙春立”;右為“青瑣直臣”,落款為“欽差總督兩廣兵部右侍朗張鳴岡為工部都給事林熙春立”。坊前約16米處是灰塑的麒麟照壁。廟中座保留了明天啟元年(1621年)誥封林熙春妻妾為宜人、恭人的敕命,木匾長5.9米、高1.26米、厚6厘米,綠漆地楷書貼金![詳細]
饒平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饒平縣拓林鎮(zhèn)北約l千米。建于南宋末年。原稱拓林寺,因該地石峰林立。拓樹成林而得名。據《東里志》記載:“宋一時原有茅山庵,毀,遂于北面再建拓林寺”。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大殿。上梁吉日恭請蔣高傳(明代人,官至刑部侍郎,后被摘至大城所為鹽官)書定山門匾額,恰好有只纖麗的白雀在梁上啾啾歡唱,蔣即興,用雞毛大筆疾書:“白雀寺”,書法瀟灑流利,今尚存,故寺自此易名為白雀寺。建筑為兩進院式,土木結構,前座供奉觀世音菩薩,后座供奉西方三圣,寺里珍藏有明代浙江天幢奇主僧德祥和尚所繪制的十八羅漢像。有明代鑄造的千斤銅鐘。宋代景德鎮(zhèn)燒制的祭紅大瓶等文物。1982年重修,1988年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饒平縣柘林鎮(zhèn)北面的虎鬃山下白雀寺,倚山望海,傍嶺侶塔,環(huán)境清幽,故“白雀青燈”,古為柘林八景之一。創(chuàng)自宋朝(960—1279),1982年重修,1988年被登記開放,以古剎及其鄰近古跡名景……[詳細]
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第三師司令部舊址
  潮州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第三師司令部舊址位于潮州市西湖公園涵碧樓。樓建于1922年,為鋼筋混凝土構筑的西式雙層小樓房,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日本侵略軍所毀。1964年按原貌重建。樓額灰塑“涵碧樓”三字,為郭沫若書。 1927年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等率南昌起義軍向廣東進發(fā),于9月23日進駐潮州,占領敵人的警察署及國民黨的重要機關,打開監(jiān)獄,釋放政治犯。當時賀龍部第三師司令部設于涵碧樓,師長周逸群等在這里指揮戰(zhàn)斗,建立了潮州工農兵學商聯合政府,懲辦-分子,在西湖廣場召開群眾大會,各地赤衛(wèi)隊前來會師。 1987年 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明鏡古寺
  明鏡古寺,在潮州市北關北美路尾,始建于明代(公元1364-1644),是開元寺下院,原系管理違規(guī)僧人場所。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僧人寂淵募建后座,雍正九年(公元1731)知府胡恂重修,解放初期農禪并重,僧人作為住宿之地。1957年為農場使用,文革期間被占用,殿宇崩圮,面目全非,1986年落實宗教房產政策,產權歸市佛教協會管理使用,經多方籌劃,1995年6月動工重建,至1999年1月竣工。整座古寺占地29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17平方米,前座為寺門樓,正座為大雄寶殿,兩側是三層樓安養(yǎng)院,后座是三層樓的藏經樓,成為潮州市一所具有一定規(guī)模福利型多功能的新型寺院……[詳細]
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
  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是位于饒平縣黃岡鎮(zhèn)楚巷居委會中山公園內的景點。建于1934年,1987年重修,是黃岡各界人士為紀念孫中山領導的丁未革命(1907),緬懷先烈志士而建。坐西向東,戲臺式形制,前臺后房。面闊12米,進深10米,面積約12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臺中間壁面嵌著石碑二通,右為民國23年碑,由6塊組成,分別鐫刻343位丁未革命犧牲的壯士英名和紀事文;左為1987年重建碑記。紀念亭正面上方為“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具有重大革命歷史價值。1981年7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8、二善潮源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善潮源樓
  二善潮源樓位于饒平縣上饒鎮(zhèn)二善村,始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坐北向南,呈圓形,直徑99米,占地總面積約8431平方米。二環(huán)圍,內環(huán)圍前平房,后三層樓房,共分36開間,中心處辟有內埕,水井1口,外環(huán)圍前平房,后二層樓房,共分44開間,門前池塘1口。石墻基,墻體由黃泥土夯筑,內墻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陰刻“潮源樓”。該樓龐大、壯觀,年代久遠,歷經滄桑,至今保存完好,是清末土樓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孫石溪墓
  孫石溪墓,在潮安縣沙溪鎮(zhèn)桑浦山伯爺山北坡,墓面向北。有碑亭、拜亭,圴為花崗巖巨石筑成。四柱落地,上蓋由幾塊巨石組成,碑文寫著:“明思棟散官石溪孫公,漁湖純德柔人林氏墓”。碑亭前約10米處是龐大的拜亭,結構為三開間八石柱托石楹、亭頂由花崗巖巨石板蓋成,完整無損。碑亭與拜亭均為花崗巖巨石筑成。碑亭高4米、重檐歇山頂,墓碑刻著“明思棟散官石溪孫公,漁湖純德柔人林氏墓”。碑亭正前方約10米處,是龐大的拜亭,亭面寬3間,約10米,深3米,高4米,8根石柱頂托著整個巨大的石屋面,十分壯觀。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0、涵碧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涵碧樓
  涵碧樓始建于一九二二年,是潮州西湖公園里一座二層小樓。她因背依青山,前臨碧綠的湖水而被美譽為涵碧樓。她與中國革命結下了一段又一段不解之緣,承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一九二五年二月,國民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幫助下,發(fā)動了第一次東征,東征軍攻占潮州城后,周恩來同志將黃埔軍校校軍辦事處設在涵碧樓。周恩來于涵碧樓展開工作,東征軍在潮州停留14天,涵碧樓自此與周恩來的英名連在一起。同年,第二次東征時,涵碧樓又成為東征軍首腦蔣介石、周恩來、羅茄覺夫(蘇聯顧問)、何應欽等指揮戰(zhàn)斗的地方。當潮安各界于西湖慶祝第二次東征勝利時,東征軍首腦于涵碧樓接見潮安各界代表。東征中于潮州設立黃埔軍校第一所分校,分校師生于涵碧樓開展活動。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在南昌舉行反抗國民黨-派的八·一南昌武裝起義,起義-戰(zhàn)千里,由閩入粵。葉挺和賀龍大軍進占潮汕,九月二十三日進入潮州城……[詳細]
91、永昌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樓
  永昌樓位于饒平縣上饒鎮(zhèn)壩上村楊下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坐東向西,呈圓形,直徑44米,占地總面積約2308平方米。二進圍屋,前平房,后三層樓房,二樓辟有走廊,四周環(huán)繞,三樓各房之間開有門戶,戶戶相通,中心處辟有內埕,樓內共分26開間,水井1口,門前池塘1口。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陽刻“永昌樓”,款“乾隆甲戌年”,石墻基,墻體均用黃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歷經滄桑,至今保存完好,其建筑造型高大、壯觀,是清代土樓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岡名賢余氏家廟
  名賢余氏家廟位于饒平縣黃岡鎮(zhèn)楚巷居委,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清道光、民國年間以及1993年先后重修。坐北向南,二進二廊二火巷布局,有前埕、照壁。面闊24米,總進深49米,面積約1176平方米。硬山頂,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墻,木瓜枱梁構架。有石鼓、石雕、木雕和嵌瓷裝飾,門額石刻“名賢余氏家廟”。該祠系黃岡“三合會”首領,后參加“同盟會”黃岡丁未起義領導人之一余既成祖祠,F辟有黃岡丁未革命陳列館,2009年9月列為潮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謝氏世族宗祠
  謝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由謝氏先人謝麟之玄孫謝淮及六世孫順慶府副知訓謝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宗祠前墻嵌有明萬歷七年“謝氏世族宗祠碑記”一通,前座門樓為垂花柱連拱承檁構架,門廳為木瓜抬梁構架,主座為駝墩抬梁構架。根據老族人敘述及碑記查證,宗祠中翁重光前只供奉著謝氏先人謝麟及其子謝玙、其孫謝紀三代。宗祠座東南朝西北,二進格局,面寬12.15米,進深27.9米,占地面積338平方米。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墻嵌有明萬歷七年“謝氏世族宗祠碑記”。……[詳細]
丁未革命紀念亭
  黃岡丁未革命,是1907年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民主革命的第三次預演,史稱“丁未潮州黃岡起義”。為紀念此次重大歷史事件和緬懷為革命捐軀的志士們,1934年,黃岡各界群眾紛紛捐資,在黃岡城東郊中山公園內,建造了“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該亭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寬24米,深12米,前為臺,后為室。臺面為半圓型,臺基高0.8米。亭中豎有七塊碑文,鐫刻著這次舊民主革命風暴的史略和343位烈士的芳名。該亭于1981年7月10日被列為革命紀念建筑物,2008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5、林大欽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大欽墓
  林大欽墓在潮安區(qū)金石鎮(zhèn)桑浦山狀元埔,墓向西南。有碑亭,高約三米。亭內的藻井刻八卦太極圖。橫額刻“東圃佳城”四字。碑面正中書“狀元及第翰林院修撰東莆林公墓”,右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繼泣血立石”。林大欽,字敬夫,海陽縣東莆都(今金石鎮(zhèn)境內)山兜人,明嘉靖辛卯(公元1531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后以母老乞歸家鄉(xiāng),卒于明嘉靖乙巳(公元1545年),年僅35歲。有著作《東莆先生全集》傳世。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