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鞍山市 > 鐵東區(qū)旅游

鐵東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鞍山鋼鐵廠早期建筑
  鞍山鋼鐵廠工業(yè)遺產(chǎn)群是日本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鋼鐵資源、經(jīng)濟侵略中國的重要實證,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活態(tài)保存的工業(yè)遺產(chǎn)群,同時也是類型最為豐富的工業(yè)遺產(chǎn)群,是當代中國鋼鐵工業(yè)的經(jīng)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此次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有昭和制鋼所本社事務所舊址、昭和制鋼所迎賓館舊址、井井寮舊址、滿洲人公學堂舊址、燒結總廠二燒車間舊址等多處建筑。昭和制鋼所本社事務所舊址于1933年建成,俗稱“大白樓”。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磚石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約為1900平方米,建筑面積9327平方米。該建筑是日本侵華時期在鞍山建立制鋼所時的辦公樓,當時稱“本社”,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作為國民黨管理鞍鋼的機關辦公樓,解放后作為鞍鋼機關辦公樓,一直使用至今,它是鞍山解放的見證,同時也是鞍山鋼鐵工業(yè)發(fā)展的見證。昭和制鋼所迎賓館建于20世紀30年代,建筑整體呈“⊥”形,東西長50米……[詳細]
鞍山香巖寺
  香巖寺在千山南部,雖處諸峰環(huán)抱之中,但入其境并不覺其狹,反有遠峰近坡層次鮮明、深遠開闊之感!哆|陽縣志》載:“寺當山陽,山花極盛,春夏之交,滿山花開,香氣氤氳,故名香巖寺。昔人謂香巖寺中名勝最多,為一山之冠。蓋龍泉至狹,大安近險,祖越亦少紆回,惟香巖外境既曠,近復雙崖夾護,鳥道千盤,如往而復,萬樹參差陰翳,時有怪石出沒其間”。香巖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傳始建于唐,最遲也不晚于金、元時期。寺東山上的“雙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現(xiàn)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磚雕飛天等圖案,建筑美觀大方,是香巖寺的著名景點之一。寺前還有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元代皇慶時雪庵碑,寺內有明、清石碑十余塊。據(jù)文獻記載,香巖寺曾遭災被毀,現(xiàn)址是在廢舊址上重建的。清代,香巖寺已遠近聞名。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緒等年間又相繼對其進行重修和擴建。香巖寺的建筑藝術素為人們所贊嘆。它那精巧的結構,玲瓏剔透的雕刻,秀麗華美的裝飾,為千……[詳細]
3、千山無量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山無量觀
  千山無量觀為道教著名宮觀,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公里的千山北溝,亦名無梁觀,傳因初建時無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弟子劉太琳創(chuàng)建,后屢有修繕。觀內外主要建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南天門、八仙塔、祖師塔、葛公塔等;老君殿創(chuàng)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嘉慶、道光及同治年間均有修葺,殿內供奉太上老君塑像;三官殿系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創(chuàng)建,因祀三官大帝而名;慈航殿,原名慈航閣,中供慈航道人圣像。觀前山腰間有一石臺,臺上置石桌石墩,四周環(huán)以短石垣欄柱及石板,相傳昔日常有仙人羽客棲集于此,故人稱“聚仙臺”;臺東有八仙、祖師、葛公三塔。沿山門拾級而上至西峰,峰頂石臺,名振衣崗,崗北山峰,古稱拜斗臺,昔為觀內道士朝拜北斗之處。觀之周圍峰巒疊嶂,松海環(huán)繞,有南天門、鐘樓、萬年松、正直松、石龕松等眾多名勝古跡。無量觀整個建筑依山隨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階梯狀,層層而上,氣勢壯觀,布……[詳細]
4、祖越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越寺
  千山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廟宇建筑之一。相傳,在開始建寺時,有一位祖師從這里路過,曾仔細察看該寺的建筑,遂名為祖越寺。據(jù)考證,它最初建于唐朝,當時的建筑寬闊宏偉,大于現(xiàn)在幾倍。后來,在金、元時期,山洪暴發(fā),寺廟被沖毀,遺址就在現(xiàn)址前的低洼開闊處。從遺址中曾發(fā)掘出較大的浮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柱基、殘石碑頭、瓷片等。這些遺物為考察千山的廟宇建筑和宗教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祖越寺現(xiàn)址為明朝時建筑,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曾相繼重修、整飾,解放后,又多次進行修繕,F(xiàn)有建筑七幢,釋迎殿為正殿,它的東側是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階下為東西配殿,配殿南有鐘樓、鼓樓,呈東西對稱。釋迦殿正對寺門,門外是一堵石墻,長達五十多米。祖越寺的建筑比較緊湊、集中、規(guī)整。它建造在蜿蜒、狹長的喇叭形山谷中,山的地勢北高南低,寺前的平地邊沿距下面坡地約有十余米,廟宇低洼部分全由石塊壘筑墊高,可見當時的建筑工程是很艱巨的。祖越寺……[詳細]
5、中會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會寺
  中會寺:在千山大安寺之北。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記:“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剎有五,中會居其中!惫拭袝。寺內建筑分主殿、前殿、禪堂、水亭、后閣等。寺宇前臨海螺、凈瓶二峰,背依犀牛望月峰。明人詩中所謂,“花香浮塔院,霞影落立岑。杳杳鐘聲動,遙峰護碧林”,即詠中會勝景。根據(jù)重修記載,中會寺在唐代就已經(jīng)存在,幾經(jīng)水火,多次重修,現(xiàn)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風格.中會寺分上下兩殿,前殿臨澗,后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筑除前殿、后殿外,還有天地樓、韋馱樓、鐘鼓樓、禪堂等。殿內有精美的雕塑和彩繪。中會寺位于千山中溝,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居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僧侶多-于此,故名中會,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會寺的建筑,明顯的有新舊之分,新的建筑為毗盧寶殿,它是中會寺最宏偉的建筑,歷經(jīng)三年修建在1999年全部竣工。轉過大殿,可以看見比較古老的建筑,首先是天地樓,它是千山唯一一座蕪殿式……[詳細]
千山大安寺
  大安寺位于千山南溝,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系鞍山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寺內現(xiàn)存的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萬歷十二年(1584年)、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碑文中可以看出,中會在歷史上多次遭受災害,多次重修。山門為歇山式建筑,磚石結構,面闊一間,大脊雕二龍戲珠,兩端有大吻。石券門楣上橫刻“敕建大安禪林”六個字。山門兩旁是石砌斷崖,門外兩旁有石獅一對,是民國24年(1935年)方丈童靈所立。韋馱殿在山門的北上方,硬山式建筑,磚木結構,面闊三間,有回廊。殿內奉泥塑彌勒、韋馱,兩側是四大天王。正殿為硬山式建筑,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大脊磚雕圖案,斜脊磚雕跑獸。檐下有柱頭,補間七鋪作三重昂斗拱。回廊為六棱石柱,底部是鼓形柱石。殿內奉泥塑釋迦牟尼、藥師、阿彌陀佛等。正殿外兩旁各修配房三間,東側是禪堂,兩側是……[詳細]
千山古建筑群
  時代:明至清地址:遼寧鞍山千山區(qū)主要包括千山風景區(qū)的五大禪林及無量觀等明清寺廟古建筑群。大安寺、龍泉寺、中會寺、祖越寺、香巖寺被稱為千山五大禪林,其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大安寺以建筑規(guī)模雄曠著稱于五寺之首。龍泉寺初建年代已無法考證,據(jù)寺內現(xiàn)存碑記,后山佛堂建于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東庵建于明萬歷25年(公元1597年),現(xiàn)存建筑多經(jīng)清代重修或增修。香巖寺是千山創(chuàng)建最早的寺廟之一,寺內有元代皇慶二年(1313)“雪庵和尚金公塔銘”碑是千山現(xiàn)存最早的古碑。中會寺因地處五寺之中,北有祖越寺、龍泉寺,南有大安寺、香巖寺,且五寺僧多-于此,故名“中會寺”。祖越寺前有兩座石塔為金元時建筑,寺內有大缸兩口為明代遺物,寺內前崖石壁上刻有:“明隆慶三年巡遼侍御題”的“獨鎮(zhèn)群岳”及豎刻“含澤宣氣”四個小字。無量觀是千山風景區(qū)修建最早的一座道觀,其建筑規(guī)模之大,優(yōu)美風景之多雄冠千山之首,據(jù)《遼陽縣志……[詳細]
8、千山大佛寺
千山大佛寺
    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內,始建于唐代,但到明代時已倒塌。南泉庵依山而建,因地處窄谷彎上,有“杳杳鐘聲動,遙峰護碧林。廟遠不知路,峰回忽到門”之勢。廟宇三面環(huán)山,一面高墻,有七幢建筑,20間,建筑面積523.6平方米。據(jù)史載,明萬歷二十年(1585年)重建南泉庵;清天命二年(1617年)又再重修南泉庵,建殿宇3間、佛像1龕;清嘉慶五年(1800年)農(nóng)歷九月重修南泉庵。   后因發(fā)現(xiàn)天然彌勒大佛而改名重新修建。   如今的千山大佛寺,彌勒寶殿矗立于蓮花峰上,龍華法堂坐落于道場之中,來迎門迎送往來凈土之客,笑迎八方善士,釋迦如來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駐世之寶,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千佛彌勒閣……大佛寺內佛前莊嚴,三寶俱足,名揚海內外.   進入大佛寺首先看到的是法王殿,法王殿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有一句話形容大肚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詳細]
千山龍泉寺
  龍泉寺,在千山北溝中部,東距無量觀約1.5公里,立于群峰環(huán)抱中,地勢寬闊,建筑宏偉,是千山五大禪林中現(xiàn)存最大的佛寺。該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時期規(guī)模還小,明代大興土木,建筑較多,后來重修仍保持明代風格。該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叢林之中。寺內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龍王廟、藏經(jīng)閣。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寺后有清泉一處,常年流水潺潺,相傳是“龍誕水”,又由于山水下流彎曲似龍,因此得名龍泉寺。壽后山坳有后閣,是明嘉慶年間和尚劉賓創(chuàng)建。寺周圍有松門塔影、瓶峰晨翠、螺峰月夜、黽石朝日、獅口鐘聲等16景,在千山風景區(qū)中亦久負盛名。清人王爾烈曾吟詩贊嘆龍泉寺勝景:“一千峰呈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詳細]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閣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由1960年發(fā)現(xiàn)于玉鄉(xiāng)——岫巖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當之無愧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國之珍貴猶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極具象征的自然之寶,將沉睡32年的玉石請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師歷時18個月精雕細琢成舉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項壯舉。玉石王的發(fā)現(xiàn)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而玉佛的雕琢則是人們以非凡的智慧賦予自然之體以靈性和氣質的過程,其間充滿了傳奇色彩。保護范圍:以玉佛為基點,四周15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45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一類建設控制地帶外2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昭和制鋼所迎賓館舊址
  昭和制鋼所迎賓館舊址位于今鞍山市鐵東區(qū)迎賓街21號。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磚混結構。舊址呈“⊥”形,該建筑為地面二層,地下一層,建筑內為地板地,木質樓梯扶手,建筑面積2350平方米。這里建成后作為昭和制鋼所經(jīng)理辦公及住宿的地方,還作為高級俱樂部使用,F(xiàn)為鞍鋼集團公司老干部活動中心![詳細]
井井寮舊址
  井井寮舊址位于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qū)五一路58號,曾經(jīng)是昭和制鋼所的職工宿舍,目前為五一路手機市場的一部分。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業(yè)遺產(chǎn)專項普查中,被列為工業(yè)遺產(chǎn)名錄。據(jù)《鞍山市建筑工程志》記載,舊址建成于1920年,當時是日本職員宿舍,外形屬俄式建筑。據(jù)《昭和制鋼所二十年志》記載,舊址是由東京建筑會社建造。解放后,井井寮被作為鞍鋼第一職工宿舍使用。原來共有類似的建筑三座,現(xiàn)在只剩下這一座。其總占地面積為3163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磚混結構。北京方面的專家曾多次來鞍對這棟建筑進行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這棟樓具有濃郁的俄羅斯新藝術運動特征。該樓始建于上個世紀初,是原沙皇俄國興建的中東鐵路的職工宿舍。日本侵略者進入鞍山后,將這座樓作為昭和制鋼所的職工宿舍。后來又成為鞍鋼第一職工宿舍。上世紀90年代這里成為移動通信產(chǎn)品市場,被稱為五一路手機市場,至今里面入住的都是經(jīng)銷移動通訊設備的商家。原來共有類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