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邢臺市 > 清河縣旅游

清河縣文物古跡介紹

1、武植墓祠
武植墓祠
  武植墓祠位于清河縣3公里處武家那村南側。武公名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縣孔宋莊(現(xiàn)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喪父與母祖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中進士,官拜七品,與利除弊,清廉,公明鄉(xiāng)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jié)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為銘記焉。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圓井型結構,是座懸棺墓,未發(fā)現(xiàn)遺物尚存。為緬懷先祖,武氏族人又對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并于1996年,籌資修建穿廳、展室、圍墻、大門、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樓,并撰寫碑文如下:“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縣孔宋莊(現(xiàn)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詳細]
冢子村古墓
  漢墓,距離縣城大約10公里。漢墓就是漢代的甘陵,我們這里又稱漢墓為冢子。在現(xiàn)在漢墓的東側有一個村,村名就叫“冢子村”。根據《廣平府志》和《大清一統(tǒng)志》上的記載,漢代的甘陵在縣東南30里。東漢第6個皇帝安帝劉祜的父親劉慶和他的母親,就埋葬在這里。劉慶曾經是皇太子。公元82年,東漢第三個皇帝劉炟廢除了劉慶的皇太子,封他為清河王。從公元前203年開始,已經設立了285年的清河郡,也就遂改成了清河國。清河國的都城,就在漢墓南側,當時漢墓這里是厝縣。公元107年,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皇帝。清河王劉慶死后,他的兒子劉祜追封劉慶為孝德皇帝,追封他母親左氏為孝德皇后,又把清河國都城所在的厝縣改為甘陵。公元148年、就是桓帝建和二年,又把清河國,改名為甘陵國。甘陵國轄區(qū)有7個縣,國治都城就在現(xiàn)在漢墓的南側。漢墓,原來有9座。中間一個大的,周圍8個小的,稱為“清河九!薄,F(xiàn)在,8座小冢子已經毀壞,在地面上已經看……[詳細]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建在河北省清和縣武家那村南方,縣城東3公里處,路北方。 武植,字田嶺,明朝永樂年間清河縣武家那村(古稱孔宋莊)人,祖籍是山西晉陽郡人,元代由山西遷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武大郎聰明好學,曾做過染房學徒,深得老板賞識。他聰明好學,知識淵博,能文善武,中年中進士,任山東陽谷七品縣令。他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愛戴。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開時,發(fā)現(xiàn)楠木懸棺。根據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從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筆下的 “三寸丁,谷樹皮”形象。 武植墓,現(xiàn)已列入河北省清河縣文化景點之一![詳細]
清河杜村遺址
  杜村遺址位于清河縣西南部杜村村東,距今縣城約15公里,是新石器時代和商代文化遺址,距今天約在5000——7000年以上。1989年9月,在該處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鐮、石鉞、青石斧、青玉佩等;骨器有骨質甲片、骨鏃、骨簪、鹿角化石、貝幣等。另外,還有青銅器類文物,有雙翼園鋌鏃、橫欄直內戈、虁紋平底爵、虁紋直耳分檔三足鼎、虁紋觚、虁紋平底三足斝等。根據青銅器的出土,“杜村遺址(商代)”于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貝州故城遺址
  宋貝州城遺址,在今清河縣葛仙莊鎮(zhèn)城東,城西二村周圍。城為土墻夯筑,南北長1.2公里,東西長2公里,城池呈長方形,現(xiàn)城垣斷續(xù)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據舊志載,系“宋元祐六年監(jiān)官趙薦之重修”。此時,貝州已更名為恩州,但人們仍稱其為古貝州城。199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貝州故城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