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跡介紹

仙德游擊大隊駐地舊址玉山祠
  仙德游擊大隊駐地舊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縣榜頭鎮(zhèn)望厝村棋桿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擊大隊及-組奉上級指示駐扎榜頭鎮(zhèn)玉山祠待命,期間,中共仙德工委對游擊隊進行整訓,組織大家學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宣布進城紀律。8月25日,仙德游擊隊接到通知,開赴城關(guān)與仙德工委書記劉佐周率領(lǐng)的永德仙人民游擊隊會師,浩浩蕩蕩進入縣城接管政權(quán),仙游宣告解放!仙德游擊大隊駐地舊址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頭(今榜頭鎮(zhèn)光埔村),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移建此處。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擴建兩邊護厝,1988年8月重建觀音殿,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仙德游擊大隊駐地舊址于1984年12月被仙游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仙游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2、大宗伯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宗伯第
  大宗伯第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長壽居委會梅園路邊,明萬歷二十年(1592)建,為禮部尚書陳經(jīng)邦府第。大宗伯第按明制一品官府第規(guī)格建造,坐西向東,通面闊29.1米,通進深59.1米,占地面積1724平方米,五進,共120間。為二進合院式建筑,由外大門、小埕、院埕和大院(前、中、后)三進院落組成。四、五進原為御書樓和花園,已毀。每進院落皆由院、廳、護厝組成,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減柱造木構(gòu)架,懸山頂。該建筑規(guī)模較大,是莆田地區(qū)研究明代建筑藝術(shù)的重要實物資料。大宗伯第200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陳經(jīng)邦,字公望,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累官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神宗曾御書“責難陳善”賜之,外大門的門額“大宗伯第”是明隆慶二年(1568)狀元羅萬化書![詳細]
荔城報恩寺塔
  東巖山石塔(報恩塔)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英龍居委會東巖山報恩寺內(nèi)。乾隆縣志載,塔建于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8);又據(jù)林氏族譜載,塔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清代學者宋際春的《麟山開皇塔》詩中有“上有開皇磚”句,證知宋石塔前身唐塔為磚塔。三層八角樓閣式石塔,占地面積387平方米,邊長4.40米,須彌座高1.20米,塔身通高約13米。須彌座的上下梟浮雕仰蓮,上下坊浮雕覆蓮,束腰浮雕37只形態(tài)各異奔獅。塔身各層疊澀出檐。每層四面開拱門,第一層塔門兩旁俱有淺龕,內(nèi)浮雕金剛武士,線條粗獷有力。底層塔室內(nèi)壁嵌石級上通第二層,室頂作藻井式樣,塔頂?shù)南噍喫⻊x以8根鐵鏈固定于塔頂角檐脊上。各層八角檐脊上置鎮(zhèn)塔石佛1尊。東巖山石塔(報恩塔)1996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荔城報恩寺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高陽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溫氏宗祠
  高陽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溫氏宗祠位于仙游縣石蒼鄉(xiāng)高陽村,年代為1943年。簡介:始建于清雍正年間(1723-1735),1996年修。坐北向南,通面闊16.3米,通進深24.72米,占地面積為403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沿中軸線依次為前廳、天井、正廳。前廳面闊三間,進深三柱帶前廊;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懸山頂,抬梁穿斗式木構(gòu)架。為粉碎國民黨頑固派對閩北省委機關(guān)的圍攻,中共福建省委機關(guān)決定將省委活動中心南移到閩中,1943年10月至12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guān)和閩中特委機關(guān)在高陽村活動,10月7日,省委在這發(fā)出《關(guān)于開展整風運動的決議》。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高陽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溫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5、天中萬壽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中萬壽塔
  天中萬壽塔位于仙游縣楓亭鎮(zhèn)塔斗山上,俗稱塔斗塔,亦稱青螺塔,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光臨鑒定屬阿育王塔型,為五代建筑風格。2001年,天中萬壽塔作為宋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天中萬壽塔始創(chuàng)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為石構(gòu)實心,四方形五層,高7.4米,邊長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萬壽塔表面幾乎布滿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藝術(shù)之精湛,均堪稱一絕。第一層置于瓣蓮花須彌座上,四轉(zhuǎn)角各雕一尊力神,略作半蹲,用頭著力頂住上層塔座,塔身四面則各雕雙龍相戲圖,其形態(tài)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南面一幅浮雕圖面為雌雄雙龍用尾巴互相鉤住作0狀,同時又雙雙回過頭來,四眼對視,含情脈脈。第二層底部又重墊一道須彌座并有八個座腳,塔身四轉(zhuǎn)角只置圓鼓形立柱,每面則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層每第一面各鑿成三個拱門形淺龕,龕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轉(zhuǎn)角作浮雕身著古代武士服的立體人像。最奇特還是第四層,塔身各面中間……[詳細]
鎮(zhèn)海堤
  鎮(zhèn)海堤以抵御海潮,圍墾埭田,造福于民存世,黃石、新度、笏石、北高四鎮(zhèn)69個村共25萬人口,22.5萬畝田地受益。可謂歷經(jīng)滄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它是莆田最古老效益最大的古建筑,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鎮(zhèn)海堤原名東甲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閩浙觀察使裴次元創(chuàng)建,是在莆田南洋圍墾東北角最易被風潮沖毀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黃石鎮(zhèn)東甲村至遮浪村。據(jù)史載,石堤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拆,堤石用于筑平海、莆禧兩城。此后僅剩土堤,屢修屢毀。清道光七年(1827年),莆人陳池養(yǎng)重修石堤,改稱“鎮(zhèn)海堤”。海堤總長87.5公里,至今仍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護著興化南洋平原20多萬畝良田。鎮(zhèn)海堤紀念館大廳后墻中央立一祭祀臺,上祀九尊塑像,目前該館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九尊塑像,分述各人功績:裴次元:唐閩浙觀察使,首倡建創(chuàng)東甲石堤,從唐元和元年(806年)創(chuàng)建至明洪武二十年(138……[詳細]
涵江黃氏民居
  涵江黃氏民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涵東街道霞徐社區(qū),分前后兩座,前座在大宮前路25號,后座在游巷2號,前后間隔一條寬約5米的小巷(即游巷)。黃紀星(1875-1935),字懷唐,祖籍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謂陽村,后遷居涵江霞徐街。聰穎好學,少年考取秀才。后目睹列強入侵和清政府腐敗--,立志走教育與科學救國之路,以期振興中華。1902年,與其侄兒黃綬、黃緗等人集資在霞徐自家住宅內(nèi)創(chuàng)辦莆田第一所新式中學——興郡崇實中學堂,自任校長、教師,自學數(shù)理化,率先推行新學,提倡政治革新,向?qū)W生宣傳科學、民主、革命的新思潮。1904年,掩護福州革命黨人鄭權(quán)、林斯琛、劉文棟、林心齋等在學堂避難。不久,崇學中學堂因宣傳革命和掩護革命志士而被莆田當局勒令停辦。后來,該校部分師生赴滬加入林森主持的“旅滬福建學生會”,繼續(xù)從事革命宣傳和鼓動工作。1910年,黃紀星與日本留學回國的侄兒黃緗、內(nèi)弟涂開榘等進步人士捐資在興化府明倫堂(……[詳細]
88、黃岡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岡祠
  黃岡祠黃岡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黃巷坡西側(cè),這是紀念黃岸的祠堂。門樓是四柱三樓的花崗巖0式,黃色琉璃瓦頂,埕內(nèi)列石馬、石羊……。碑墻上嵌著十多塊自唐代以降的歷代碑碣,是黃巷歷史的真實記載。埕前有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據(jù)傳為由年已七十、精于地理的妙應(yīng)禪師親手勘定形勢所開鑿的古井。黃岡祠正面闊三間,二進,門廳與正廳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寬大,正廳又是敞口廳,祠內(nèi)顯得明亮舒展。祠內(nèi)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聯(lián)豐富。正廳的神龕上,懸掛著自唐至明黃氏列祖列代中功成名就的歷史人物畫像。有入莆始祖黃岸、“閩中文章初祖”黃滔、儒學名家黃璞、宰輔黃鏞、狀元黃公度、方志學家黃仲昭、良臣黃鞏等。幾案上還有兩座髹金座像,是唐代高僧妙應(yīng)祖師和本寂禪師![詳細]
釋迦文佛塔
  釋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廣化寺的東側(cè)。釋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為石構(gòu)的仿木樓閣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層,造型古樸莊重、結(jié)構(gòu)玲瓏精致。須彌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獅子滾珠和牡丹的圖案,轉(zhuǎn)角處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層的東西兩面開門,其余各面設(shè)有佛龕,門龕的兩旁浮雕有羅漢人物像,各具神態(tài),造型生動;乩鹊年@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紋樣。第二層至第五層,其中四面開門,四面設(shè)佛龕,門旁浮雕金剛武士,龕旁浮雕觀音菩薩。各層的塔檐長而薄,精巧美觀,倚柱瓜楞形,柱頂?shù)亩饭白麟p抄三下昂。檐下各出兩層疊澀,浮雕有鳳凰、雙頭羽人、飛仙、奇花異草等紋樣。塔為八角空心室,寬敞明亮,有石階可供游人登上塔頂,觀賞風景。(國家文物局)……[詳細]
興化府城隍廟
  興化府城隍廟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梅峰居委會廟前路,明洪武三年(1370),興化知府蓋天麟遷建原子城內(nèi)西北角的軍城隍廟于此,宣德五年(1430)、弘治二年(1489)、嘉靖三十八年(1559)和萬歷三十四年(1606)、崇禎四年(1631)、清康熙三十年(1691)、光緒年間(1875~1908),廟先后由地方府、縣官員維修、擴建。仍然保持明代風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由照墻、外埕、內(nèi)埕、大門、甬道、儀門、月臺、戲臺、中門、風火門、鎮(zhèn)壺樓、正殿、兩廡、寢殿組成。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抬梁穿斗木構(gòu)架,重檐歇山頂。該城隍廟是研究明代建筑結(jié)構(gòu)和城隍文化的實物資料。興化府城隍廟200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徐州宮聯(lián)絡(luò)站舊址
  徐州宮聯(lián)絡(luò)站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莊邊鎮(zhèn)徐洋村徐州自然村。解放戰(zhàn)爭時期,閩中游擊隊在徐州宮建立聯(lián)絡(luò)站。1947年初,游擊小分隊隊員黃正瑞、陳國雙、池洪坤等人在宮里開會、住宿,存放-支、彈藥,開展革命活動。徐州宮始建于宋太平天國十二年(987年),明代重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保持清代建筑風格,保存部分明代構(gòu)件。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積220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埕、前殿、天井、主殿組成。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懸山頂,抬梁式木構(gòu)架,兩側(cè)的墻各出檐1.25米,是奉祀媽祖的宮廟。徐州宮聯(lián)絡(luò)站舊址于2006年9月被涵江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涵江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2、仙游寧國寺 AA
仙游寧國寺
  傳始建于唐代、久負盛名的寧國寺,的確規(guī)模甚為宏大,現(xiàn)存的主偏殿都保持著清代重修的建筑風格。寺院大殿陳舊古樸,好似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龍鐘老人,默默地見證古剎的興衰榮辱。殿邊頑強地生長有一棵蒼老挺拔的木筆樹,宛如一位忠誠的侍衛(wèi),始終守護著這位滄桑老人,不離不棄永相伴。而悠長的古道石階,還有那曠野上橫七豎八躺著的粗大古石板、古石柱、古磐石,令人想到了當年這里廟宇建制恢弘、香火鼎盛如炙的輝煌。據(jù)已退休多年的縣博物館原館長、省文史館員陳職儀先生考證,寧國寺的鼎盛與正覺祖師和陳讜功績密不可分。寧國寺兩殿間的西北角處,有條三十多米高,終年不涸的瀑布,宛如銀河落地,巨大的水簾,飛流直下,水花紛飛,霧氣迷蒙,氣勢宏偉,成為絕妙景點。……[詳細]
涵江江氏民居
  涵江江氏民居位于萩蘆鎮(zhèn)梅陽村新厝自然村。為清監(jiān)察御史江春霖(1855-1918)之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咸豐年間(1851-1861)及光緒二十一年(1895)兩次擴建。坐東南朝西北,通面闊75.5米,通進深56.47米,占地面積4400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為二進合院式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外埕、內(nèi)埕、前廳、天井、正廳、后院、后廳(述志堂)。中軸線兩旁依次均為主房、小廳、耳房、小巷、護厝、天井、小巷、重護厝、天井、小巷、又重護厝,共146間房,19個天井,俗稱“百廿間大厝”。整座建筑群排列緊湊,土木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空間較小,風格簡約。涵江江氏民居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4、莆禧天妃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莆禧天妃宮
  莆禧天妃宮位于北岸山亭鄉(xiāng)莆禧村北門自然村,創(chuàng)建于宋紹熙三年(1292),初名“崇福夫人廟”,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莆禧城建城時,改名“天妃宮”,二進廊枋式建筑布局。坐東南朝西北,通面闊14.42米,通進深22.98米,建筑占地面積416.15平方米。中軸線上主要建筑由前大埕、前殿、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組成。懸山頂,土木結(jié)構(gòu)。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木構(gòu)架。建筑保持明初風格,宮中供奉一尊宋代木雕媽祖像,還保存明、清楹聯(lián)和咸豐年間的刺繡織物等文物。是涉臺文物之一,該建筑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實物資料。莆禧城墻1996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5、黃滔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滔祠
  黃滔祠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英龍居委會東里巷,元大德八年(1304)為紀念黃滔而建,明倭亂后重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423.18平方米。由祠門、正廳、下廳組成,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祠中保存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石碑1通,祠門右壁上存有收集的“狀元及第”、“濟美聯(lián)芳”、“冬官舊第”、“天馬來青”、“文筆鐘靈”、“父子名賢”、“理學名臣”等明代石額。祀黃滔。黃滔是晚唐文學家,對王審知治閩有規(guī)正之功。原存祠中的“東里黃氏思敬堂功賞記”、“黃氏族祠思敬堂記”、“侍郎公送祭田文卷”明代碑刻和“敬恩”、“登瀛閣”等石刻,于“文革”期間失落。黃滔祠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