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滎陽市旅游

豫龍興國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豫龍興國寺
豫龍興國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滎陽市東10公里豫龍鎮(zhèn)有個興國寺,寺邊有個村,村以寺定名。

據(jù)《滎陽志》記載,該寺始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據(jù)傳,當(dāng)時佛教盛行,洛陽白馬寺的慧悟禪師到各地云游,來到豫龍鎮(zhèn),見此處北枕檀山,南臨須水源,且有五條河汊蜿蜒伸向這里,狀似五條巨龍,當(dāng)?shù)赜小拔妪埑ァ敝f,便決定在這里建寺,取“上有天命,尊佛興國”之意,定名“興國寺”。建寺初期規(guī)模宏大,前后三座院落,有天王殿、前佛殿、閻王殿、大佛殿等,整個寺院占地200畝。宋太平興國年間進行大修,現(xiàn)存有重修石碑一通。

寺前原有古槐二株,相傳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戰(zhàn)于北邙。劉邦率眾路過這里時,既無村莊,也無寺院,只有一座小廟。廟門東西有兩株碗口粗的槐樹,劉邦曾系馬歇于樹下。漢朝建立后,眾人呼之為“系馬槐”。建寺后,槐樹位于儀門兩側(cè),后來一株枯死。到了清代西側(cè)槐樹主干已中空如室,能容下四人對坐打牌。古槐盤根錯節(jié),形態(tài)古怪,東邊一枝垂地而上翹,又轉(zhuǎn)向西北,猶如虬龍騰空。清康熙十六年被列為滎陽十景之一,名為“古槐夜雨”。

興國寺一度改為村學(xué)。1938年寺前修水庫,學(xué)校搬遷,廟宇被拆,佛像石碑被毀,古槐被伐。后因水庫干涸,原寺址處成為可耕地。近年由群眾集資,自己動手修建了仿古式大殿(左圖)、門樓、廂房和圍墻等。尋回了散失的唐代與明代的佛像石刻三尊及部分石碑等較珍貴的文物。又從附近村民家中征得部分有價值的文物,成立了興國寺村文化活動中心。

興國寺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豫龍鎮(zhèn)

興國寺村:興國寺村…… 興國寺村詳細(xì)信息++


>>忻州五岳廟